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究

2023-05-30 03:32梁婵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建议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充分激活思维,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有效问题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4-0112-03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打开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犹如一把金钥匙,可以顺利打开学生思绪的闸门。

纵观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有的教师提问思维含量不高,习惯使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来提问,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可以回答。二是所提问题笼统、宽泛。有的教师提问指向不明,范围宽广,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如何作答,导致课堂上出现冷场的局面。三是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有的教师提问并没有体现课文的学习重难点,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所提问题缺乏梯度。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问题无梯度或梯度不够,致使学生一下子无法作答,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被消耗殆尽,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具备两个特点: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不断创新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对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提问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针对课文题目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整篇文章的精髓。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钟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对课文题目进行提问,旨在让学生通过关注课文题目,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文题目进行提问的方法有两种。

(一)抓题眼提问

题眼也叫文眼,它是联结题目与文本的关键点。只要学会抓题眼提问,就可以从大方向上判断课文的脉络或主旨。如何联系文章的题目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要抓准题眼。其次,围绕题眼用“怎么样”“為什么”“什么”等疑问词提出问题。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为例。该课的题眼是“称象”,教师可运用“怎么样”“为什么”“什么”等疑问词提出如下有价值的问题:曹冲怎样称象?曹冲称象的方法是什么?曹冲的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这样从题眼引出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学生厘清课文脉络,使学习思路清晰。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得到训练,质疑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既可保证阅读教学效果,又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扩充题目巧提问

有些文章的题目简洁精炼,其中隐含或省略了一些关键信息,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这些隐含或省略的信息补充完整,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对于简洁精炼的文章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根据题目的字面意思,对题目进行理解和扩充,再结合扩充的题目提出问题。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题目字面意思的理解,把文章题目扩充为“丢失羊再补羊圈”,在此基础上围绕“怎么样”“为什么”“什么”等疑问词提问: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他在丢羊之后有什么表现?他补的羊圈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样教学,既可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

二、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可根据文本的特点,灵活、巧妙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陈述、剖析和推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得仔细品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把握文本的精髓。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得到有效训练,探究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培养。

(一)依据教学目标提问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设置一些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提问是需要方法的。同样的教学内容,目的都是落实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效果将会截然不同。例如,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的内容进行品读时,可以有两种提问方法。第一种提问:“狐狸和老虎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找出来演一演。为什么大大小小的野兽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都被吓得撒腿就跑?”第二种提问:“下面哪些词语是写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写老虎的?找出来并演一演。”就提问效果而言,第一种提问多了“狐狸和老虎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这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该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度品读文本,使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抓住中心句提问

中心句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抓住中心句提问能起到提纲挈领、辐射全文的作用。以中心句作为提问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文为例。在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讲赵州桥的雄伟;第三自然段讲赵州桥的外观美。这两段中间有一个过渡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教师可以针对该中心句提问:“课文哪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以提示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这个中心句。接着提问:“哪些段落写赵州桥的雄伟?哪些段落写赵州桥的美观?请大家找出来自己读一读,画出关键词句,把你的体会在旁边做批注。”如此围绕中心句设置问题,可以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思考、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补白式提问

课文“空白”是作者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暗示的东西,也是作品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这样的“留白”空间,对思维活跃、富于幻想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让思绪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补白式提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教师应针对文本内容特点,提出不同的补白式问题,引导学生在填补课文空白的同时培养想象能力。

仍以《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课文写了当狐狸被老虎抓住后,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紧接着就是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抓住“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狐狸在眼珠子一转的瞬间想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补白式提问,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交流,既可培养想象能力,又有助于加深对“狐假虎威”含义的理解。

(四)梯度式提问

梯度式提问是教师针对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分层设计,使学生在回答一个个梯度性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层层分析完成学习探究活动。有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是因为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问题无梯度或梯度不够。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往往会认为是学生智力达不到或认知水平有限,而没有从教师的角度去找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受到挫伤,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懒于动脑思考的坏习惯。笔者认为,当学生解答不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马上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梯度式提问,降低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探究,最终使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信》,某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露西写给爸爸的两封信内容后,直接用课后问题提问:“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中,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回答前半部分,却不能一下子回答后半部分。如果教师把该问题改为三个有梯度的问题:“读读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在第二封信中,妈妈接着露西的话说了一句‘我们过得挺好。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你更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这三个问题不是一下子提出的,而是在学生解决了上一个问题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的梯度性问题能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两封信的区别和作用。

(五)探究式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应该把教学变为富有创造性、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进而发挥聪明才智、培養创新精神。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遑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当、恰到好处,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提问,反复斟酌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

例如,某教师执教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针对文本中的句子“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展开如下提问:“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它怎么办?”显然这种问题毫无意义,学生并不知道小鸟是怎么想的。如果教师换成这样提问:“你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就会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因为它能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根据课堂生成资源巧提问

课堂生成资源是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新课程倡导的“生成性教学”被越来越多教师所推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与教师、同学平等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课堂往往会生成许多课前没预设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从中发掘“生成性知识”的价值,通过顺势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例如,笔者执教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总结和梳理小毛虫变化的过程时,有一名学生忽然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小毛虫是害虫,它长大变成蝴蝶后却变成了益虫?”该生的问题,与文本倡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关联性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超出了主题讨论的范畴。对此,是忽视该生的问题还是将其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呢?笔者珍视该生成性教学资源,通过提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个同学的提问?”“你能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促使全体学生对该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学生经过思考、探究,明白了“小毛虫吃叶子是为了抽丝纺织,编织茧屋,这是它该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这一课堂生成性问题,使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感悟水到渠成,既活跃了课堂,挖掘了文本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读后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完教材文本内容后,教师及时提出拓展性或开放性问题,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一)开放性提问

一般而言,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答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性提问的类型有感悟类(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类(如读了这篇文章,你收到什么启发?)、评析类(如你认为文中“××”的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献策类(如根据原文,拟一条有关“××”的广告)、想象类、仿写类等六种类型。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请你仿照课文第2—4小节说一说。这样,既能让学生再次温习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发散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描述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拓展性提问

教完文本内容后,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价值等,对培养学生的提取、整理、推理能力,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提问最好是拓展性提问,因为它能够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展开思考。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教师可通过问题“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擦出思维的火花,结合现代技术得出称象的其他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提问技巧,以有效的提问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梁婵(1972— ),广西玉林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