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价值引领 明晰命题逻辑

2023-05-30 03:57冯砅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价值引领

冯砅玲

[摘 要]文章从2020 —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中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试题着手,探讨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价值取向及复习对策。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关注情感认同,突出学科价值引领。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突出如下价值引领:彰显文化自信自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助力文化强基固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提升公众文明素养。

[关键词]价值引领;命题逻辑;文化生活;复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4-0062-03

高考是学科教学的风向标,纵观2020 —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其中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试题、材料的选编与设问具有典型的学科价值导向,命题符合“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关注情感导向,突出学科价值引领,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学科价值引领。

一、关注情感认同,突出价值引领

(一)彰显文化自信自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高考关注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情感认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2020年全国I卷文综第40题中的材料展示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独特价值和魅力、中医药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等事例,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第40题的材料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而形成的,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加以分析。以上命题关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发挥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

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从学科价值本身出发,选材贴近时代、反映时代发展、紧扣社会脉搏,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突出检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学生情感认同,体现立德树人要求,突出育人功能。

(二)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助力文化强基固本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2年全國甲卷文综第20题的材料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千百万志愿者投入疫情阻击战。他们忙碌在社区,买菜送药、排查隐患;奔走在街头,维持秩序、义务接送;活跃于网络,辅导学业、疏导情绪,展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上述材料体现了志愿者友善、爱国的价值观,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还有2022年全国乙卷文综第20题列举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批建设者,他们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上两道试题以志愿者及劳模无私奉献的事例为素材,引发学生关注新时代建设浪潮,进而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好地落实高考的价值引领功能。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突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考题特别注重对文化作用及文化力量的考查。如2020年全国Ⅲ卷文综第40题的材料讲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采用科学治水的思路,对黄河水沙进行全面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效。此后,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该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第40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2020年全国II卷文综第20题以“中医药学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影响”为例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传承发展的相关知识。上述三题彰显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命题逻辑。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近年高考题强化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内容。如2020年全国I卷文综第20题以“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为例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来源以及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2020年全国Ⅲ卷文综第20题以“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为例考查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与共同发展的相关知识。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第19题以“精彩绝伦的舞剧《孔子》带来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为例考查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考复习中要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引导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

(四)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提升公众文明素养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文化建设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2020年全国I卷文综第19题以“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诞生及作用”为例考查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的内容;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第20题以“电影《夺冠》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为例考查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内容;2022全国甲卷文综第19题以“北京冬奥会的参与者刷新纪录,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为例考查体育运動的育人功能以及人民是体育运动的价值创造者和价值享受者的内容。以上三题与文化建设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等内容有关。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因此推动社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2020年全国II卷文综第19题考查传统家庭美德融入居民生活、院落文化、社区治理等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第40题考查“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考题中,一代青年用青春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扶贫故事,涓涓细流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对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2022年全国乙卷文综第40题以“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材料,考查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全国新课标卷充分发挥了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全国新课标卷引领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致力于培育时代新风貌。

二、明晰命题逻辑,引领课堂教学复习备考

(一)依“标”而谋,循道致远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学的课程。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可以提高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而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是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业水平考试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而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中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试题(尤其是主观题)具有典型的逻辑:列举案例—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剖析意义—支持某种论断—采取某种行动。从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中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理念与课程标准要求是高度一致的,突出能力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及复习备考中均要依“标”而谋,循道方能致远。

(二)知识体系:从归纳到重构

全国新课标卷中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试题,突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少教材主干知识高频出现。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考生从微观、中观、宏观等层面重构知识体系,厘清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实现学生对知识由点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的掌握,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高精准度、针对性和灵活性。第一轮复习时教师可从考查知识的类型来归纳知识,如梳理属性类知识,掌握文化现象的含义、属性、特点,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整合文化现象的相关知识,把握文化现象的意义、作用;尝试针对某一文化现象提出建议、措施。第二轮复习时教师要跨越单元,从宏观层面重构知识体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这样重构知识更切合解答主观题常用的三段论式思维:大前提—小前提—结合材料演绎分析。教师还要厘清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重构知识可围绕文化内涵特点、文化作用与文化建设三条主线。文化内涵特点:共性——内涵、特点;个性——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大众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文化作用:共性——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个人的作用;个性——民族文化、民族节日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等。文化建设:共性——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个性——中华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三)答案组织:从解构到建构

全国新课标卷贯彻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好的试题能做到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有机统一。情境往往是连接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科理论”的桥梁,答案很多时候就隐藏在情境案例中。学生只有在深入探究情境案例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得到更符合命题人思路的答案。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新情境、新案例进行微观解读、精细分析,对案例材料层层剖析、条分缕析。然后在宏观层面领会命题意图,再推敲材料中隐含的信息,结合问题指向,将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最终用学科术语表述出来,这一过程就是答案建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能充分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凸显高考注重考查思维能力的特点。

经典的高考题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它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发挥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而且它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科价值内涵,引导学生真切地倾听人民呼声,用真心感应时代脉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价值引领
《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浅谈高中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