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拍档我的恩爱合伙人

2023-05-30 10:48贰麻lost郝高兴JoJo林以昼
好日子 2023年2期
关键词:紫薇拉拉胡子

贰麻 lost 郝高兴 JoJo 林以昼

儿童科学实验室,打造一颗好奇小星球

马楚沛 & 胡紫薇婚龄:3个月 合伙龄:10个月

儿童科学实验室主理人,新婚夫妇。胡紫薇和马楚沛少年时相识,兜兜转转从好朋友升华为人生的伴侣、事业的合伙人。24 小时都在一起的状态让双方满意,“腻”,在这对小夫妻身上不存在的!

创业心得:两个人在一起工作,给予对方的鼓励更多。永远不要当着员工的面和对方因工作起很大的争执,夫妻间因工作产生的矛盾,是可以通过“话术”巧妙引导解决的。

从“少儿托管”到“儿童科学实验室”

胡紫薇从大学实习开始,一直在少儿教育机构工作,她喜欢小孩子,也经常和马楚沛分享工作中碰到的小朋友的趣事。马楚沛毕业后一直在做家族生意,这些儿童教育行业的信息对他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听了很多引导小朋友的故事后,他打心里觉得“教育小朋友”是份很有意义的工作。渐渐地,马楚沛对儿童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于是在胡紫薇结束上一份工作的时候,马楚沛这个“外行”主动提出:不如我们自己开一家儿童机构吧。

最开始两个年轻人的目标是开一家“少儿托管”,在寻找合适场地的时候慢慢地改变了想法。胡紫薇对少儿教育行业熟悉,从早教到少儿英语都有从业经验,也敏锐地意识到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技能培训,北京上海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学习少儿编程或者科学课,它能让孩子通过动手的游戏和实验,尽早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让一些艰深的理论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等到正式学习理化时,就能很好地消化理解。

儿童科学实验室有很多动手课程,对于小孩子来说,做实验就像在做游戏,“玩”中就能学到知识。但是很多家长因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而选择让孩子学轮滑、英语这种能立竿见影看到学习成果的课程。胡紫薇说,“科学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每个阶段的小朋友都要通过自己动手去思考问题、去激发好奇心,最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拓宽思维、发散视野,这是不可以量化的,胡紫薇对行业充满了信心,也坚信自己在做的事情会对一些小朋友或者家庭起到一定作用,或许让他们的人生也发生改变。

夫妻拍档,沟通需要一些“小智慧”

在儿童教育行业,马楚沛是“新手”。对于带“新手”先生入行,胡紫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说:“我是一个工作效率很高也很拼的人,但现在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冲冲冲,夫妻是一个团队,我会更多地让先生去见识各种状况,让他去掌控各种事情,而不是让熟悉业务的人一直做擅长的事情,这样对团队的后续发展会更好。”胡紫薇尽量把自己熟知的儿童专业知识、教育机构的运营、销售的技巧,都传授给马楚沛,让他尽快熟悉这个行业。两人也定下了明确的分工,胡紫薇更偏重教学以及和家长沟通处理客情,而马楚沛更多负责市场和推广、活动,还有科学实验课的各种物料。经过大半年的配合,两个人变得越发默契。

说到工作中的分歧,胡紫薇觉得这是由两个人的工作习惯造成的,并非不可调和。胡紫薇是一个比较有规划的人,计划好了做什么就按时执行;而马楚沛之前一直在家族企业工作,比较随性,不喜欢坐班,工作不提前安排。“比如我们要完成一批繁琐的广告物料,他会觉得还没有到最后的那一天,不着急弄,但其实情况会比他预想的复杂,在他预想的时间里根本就做不出来。”胡紫薇说。有时胡紫薇看不下去,会私下说他,但从来不会在店里说他,在员工面前为马楚沛留足面子。她说:“我绝对不会在员工面前和他起很大的争执或者去批评他,而是选择回家后在一个很轻松的环境下直接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对,并且以‘我希望这家店是由你来主导的,你是校长,我是你的员工这样的“话术”去劝他,去‘哄他。讲话的智慧总是能化解许多不必要的争吵。”

夫妻创业,总是有人问:“你们24 小时都待在一起不腻吗?”在胡紫薇和马楚沛这里,答案是否定的。两个人都在大城市打拼,同城没有特别多的朋友,两个人一直在一起,其实消弭了很多孤独感。“可能我们是从朋友开始相处,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想要甩掉对方单独去和朋友玩之类的想法也就不存在,两人就是彼此世界里最亲密的伴侣、好朋友,以及合伙人。”胡紫薇说。

开咖啡馆,A面情怀B面生活

兔子 & 小草

婚龄:5年 合伙龄:8年

莫宁咖啡馆主理人。一个咖啡馆营业超过三年在业内就是件值得歌颂的事儿,更何况莫宁营业八年了。要么生意好到可以安居乐业,要么就是生扛。兔子和小草可能介于两者之间,虽然他们靠着咖啡馆解决温饱,但更多的时候是对生活意义的质疑:正当壮年,却要开一家店荒废余生。

创业心得:追求商业盈利并不可耻,光靠情怀的咖啡馆没办法长远。

文艺青年的咖啡馆梦,背后有点心酸

兔子在开咖啡馆之前,是网站的社论编辑,业务好文笔优,升职加薪在望。但她却毅然辞了职,去老早就想去的江南,蜗居在周庄的青旅当月薪一千二的小前台。每天摆弄院子里的花草;学习做咖啡,看白色的奶沫慢慢流动成一个爱心一个树叶;带瑞士人英国人去周庄小弄里吃酸汤饺子,用蹩脚的英语聊天。后来遇见了爱情,制服了青年旅舍里腼腆温柔的大厨,轰轰烈烈地宣布他是兔子的小草。愛人、咖啡、西餐、花草、有趣的客人,想开咖啡馆的梦想就在那时候萌芽。

兔子和小草来到了兔子的家乡,由于资金有限,街边的铺面太贵,退而求其次,他们在城市的二十三楼开了第一家私房咖啡馆,二十三楼有穿堂而过的风,也有兔子和小草的梦。

初创业,不清楚咖啡馆运营方式,不知道有专门的原料供应商,也不懂客群定位、产品构成、市场营销……靠着小草三年的西餐经验和兔子一年的青旅咖啡馆吧员经验,莫宁咖啡馆磕磕碰碰地开起来了。

前半年是难捱的,有一次还完信用卡,两人兜里只剩十块钱,兔子差点把咖啡馆变成午夜bar。为了维持咖啡馆的正常运转,兔子重操旧业,开始给相熟的杂志写稿,有时候是明星专访,有时候是街头探店,小草看店的时候,兔子就扛着相机满城市地跑。很多人感慨,斜杠青年兔子活出了青年的理想状态——自由撰稿人、咖啡馆主,然而个中辛酸只有兔子自己知道。靠着兔子微薄的稿费收入,莫宁扛过了严冬。

从楼咖到街边咖,夫妇俩用了三年

新闻专业出身的兔子,也学着推广自己的店,那时候微博初兴,她坚持每天更新6 ~ 8条微博,几个月后微博粉丝到了五千,有博友专门从别的城市赶过来喝咖啡。

半年后的某一天,莫宁咖啡馆火了。兔子意识到这个事实,是发现中午十二点才开始营业的咖啡馆,十一点就有人开始在门口等位,统共只能坐二十多人的店里经常满员。“莫宁”也带火了这个城市的其他私房咖啡馆,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城市有一千多家私房咖啡馆在营业,光“莫宁”所在的大楼,咖啡馆就有十七家。“我们就是风口上的猪。”兔子对此颇为清醒。文艺青年需要除了“雕刻时光”之外的新落脚点;客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杯好咖啡,还有一个精神港湾;加之兔子和小草确实对咖啡馆上心,尽管“莫宁”在二十三楼,它依然成为很多人的空中花园和秘密基地。

彼时私房咖啡馆方兴未艾,问题却层出不穷——不是正规的商铺,无法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更别提消防安全许可证。兔子和小草是最早一批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在“莫宁”风头正盛的第三年将它移到了街边。街边的“莫宁”有“身份证”,门口可以种花草,三楼还有个阳光花房。兔子和小草有了两个孩子,还招了三个员工。

网红时代,慢生活咖啡馆已经开始焦虑

三年“楼咖”经验加持,从环境、出品、服务到营销,兔子和小草都驾轻就熟。然而时代在变化,“网红”概念横空而出,口碑渐渐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是跟着市场走,还是继续做慢性子的“休闲咖啡馆”?兔子和小草分歧颇多,小草认为咖啡馆就是慢生活,氛围很重要;兔子觉得一切生活的前提就是盈利,没有盈利何谈诗情画意。在法式甜品流行的时候,兔子想花重金让小草去学习;在色拉轻食开始受追捧的时候,兔子又想让小草把餐点往轻食方向改;近年来萃茶师、喜茶之类颇火,兔子又开始琢磨追加商品品项。小草不止一次抗议:“我们是咖啡馆,我们要做跟咖啡馆相关的事情。”

兔子在小红书上发了一张全家福,夫妻俩抱着两个小朋友站在他们的咖啡馆前,门口绿植掩映,店内灯光柔和。这张照片的标题是:开一家店,荒度余生?打开正文,里面只有一句话:当然不行,还有两个娃要养活呢。这张照片被点赞超过两千,然而大部分评论都是“羡慕”、“岁月静好”之类的。大多数时候他们一家总是活在别人艳羡的目光里,但小草最近已经在考虑要不要从咖啡馆抽身,去谋别的生计,因为生活总归要落入柴米油盐的现实。

做玩具,这对夫妻“玩物不丧志”

Kay & Go婚龄:6年 合伙龄:3年

独立玩具设计师,“野宅”工作室主理人,夫妻档创业者。野宅,中国为数不多的专职进行艺术玩具创作与运营的独立工作室,同时涉猎独立动画及袖珍艺术。一对夫妻以“玩”撑起艺术梦想,探索中国艺术玩具的发展之路,玩物不丧志,还帮助人们偶尔脱离现实。

创业心得:夫妻档创业自由度非常高,最大的收获是在相互影响下自我进步。耐得住性子很重要,不要轻易被社会大众固有的想法束缚,影响自己的思考和前进的方向。

成就对方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

2017年6月,“野宅工作室”成立,从事多年动画师工作的Go,结束了游击战式策划小型展览的生活,专心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创作艺术玩具。“野宅”的每一件作品,从设计、原型雕刻、翻模制作到涂装均由Go独立完成。

Kay的加入,起初只是追随爱人的脚步,她笑说:“和以前的工作一样忙,但是忙了也不一定像以前一样有收益。”调侃的背后,是身兼妻子和同事双重身份的成长。创业后的许多“第一次”,都是以前的工作没有经历过的挑战,第一次线上宣传、第一次参加国外展会、第一次拍摄作品、第一次接受外媒采访……Kay先前在方所书店公关团队工作,练就了极强的适应和学习能力,她很快上手包揽了创作之外几乎所有的工作,作品需要做一些新的尝试时,她会和他合体突破创作上的瓶颈。

意料之外的,Kay在帮伴侣实现梦想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她说:“我很享受做袖珍艺術的教学部分,有很多挑战,也收获了很多成就感,这是我想要坚持下去的事情。”

艺术玩具的突围,需要勇敢的尝试者

每一个玩具创作艺术家,起初都是狂热的玩具收藏家。Go之前的收藏仅限于高达、假面骑士、哥斯拉等动漫人物,有一次,朋友送了他一套日本的猫怪兽玩偶,和之前的藏品完全不同,他就此进入了艺术玩具的圈子。他说:“以前收藏的玩具都是动漫文化衍生品,而艺术玩具很多是反过来的,是先有作品本身。”

“艺术玩具”起源于香港,主要指艺术家、设计师创作的潮流玩具,尺寸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材料主要是容易塑形的搪胶,偶尔也会出现木制材质、金属材质及像素类材料。艺术玩具通常是限量发行,手工制作,因此价格比传统玩具要高许多。还记得KAWS和优衣库的联名款遭疯抢的“盛况”吗?这就是艺术玩具的魅力。

一起工作,可能是件浪漫的事

国内像“野宅”这样全职做艺术玩具的工作室少之又少,他们算是试水的第一批,从选材到制作,每个步骤都需要花时间去摸索、学习。国外的收藏家对艺术玩具文化的理解很成熟,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财力去供养自己的爱好,但现在的中国,人们还在买买买的热潮里盲目跟风。Go坦言,“野宅”的坚持,也是在以小小的力量,身体力行地呼吁大家慢下来,在过度快速的市场环境下,珍惜每一个能以慢节奏用心创作、制作的美好时刻,给更多独立的艺术玩具创作者表达的机会。

Go还在专心搞创作,Kay已经排好了一整年的海外展。除了立体作品,他们还将在画作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一心扑在艺术创作中的Go说起自己的妻子,也是由衷地夸赞,“她很体谅我的梦想,给了我很大的力量,与其说是她在跟随我,不如说是她在逼迫我进步。如果没有她和我一起创业,可能我已经放弃了。”转念,他又补充道,“但是家务是我做得比较多。”这样的“职场玩笑”和相互拆台,是专属于伴侣同事才会有的浪漫呀。

因为艺术玩具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赚不到什么大钱,公司也只有两个人,起初还有工作室,后来因为长期在国外参展,他们干脆把工作搬到了家里,每天早晨醒来,喝喝咖啡,喂喂猫,浇浇花,再开始一天的工作。讨论、解决事情的效率很高,但工作时间也很弹性,晴好的天气,也会忍不住出去野餐,谁说闹市不能过得“李子柒”?

“我和你在创作,锅里有汤在煲,家里有猫在吵。”夫妻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的日子,夫复何求?

跨国夫妻,用美食歌颂生活

拉拉 & 胡子

婚龄:2年 合伙龄:2年

美食歌颂生活

法国餐厅“胡子大厨”主理人,中法couple。中国姑娘拉拉和法国大厨胡子因爱结缘,他们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滨海城市开了一家法式餐厅,那里有他们爱的大海蓝天、新鲜的空气、市井的烟火气,以及南方腔调的千回百转。猫狗双全,爱人在畔,日子有时候过得像“春暖花开”的范本,有时候也拘囿于柴米油盐。

创业心得:开店不能仅凭自己的手艺和一腔热血,市场调研很重要,专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

创业小白,无知者更无畏

两个人第一次开店,从选址、装修到餐品,都带着法式的浪漫主义和懵懂的理想主义,无知且无畏。

在胡子的家乡法国,夫妻合伙的家庭式小餐馆很普遍,它们藏在某个小巷小弄,装修简洁,窗明几净,食物味道很好。胡子像本地人一样骑个小电驴“突突突”地满城窜,看中了冒着烟火气的老街巷,盘下了一个倒闭的粉店,开起了法国餐馆。餐馆装修从简,黑底白字的招牌,水泥色墙面,七张木制桌子,但厨房有10平米,烘焙工具花了五六万。

菜单是拉拉定的,原则是“我爱吃的”。对拉拉这样的高阶吃货来说,开一家店最大的好处是满足自己的口欲。她会带着吃货的仪式感拍下自己每日“顺带售卖”的餐点发到朋友圈里,让每天吸霾的发小、朋友、前同事艳羡。但她的私人朋友圈很少营销自己的店,发图片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定位。

有客人问询,你们家什么东西最推荐啊?拉拉特别认真地回答:“都推荐,全是我爱吃的!”拉拉也会挑客人:带螺蛳粉进店的客人她会直接赶出去,光着膀子进店的大汉她会要求先整理好着装。收银机后面的小黑板上写着:家庭式小馆子,不缺德、不缺钱!

在拉拉看来,理想生活就是:在喜欢的地方,开一家店,贩售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喜欢的客人。

从白领到端盘子服务员,老板娘不太适应

五星级酒店的法国大厨在七十平米小店的十平米厨房里挥斥方遒,白领北京大妞穿起围裙变身服务员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但从小白领到端盘子服务员&洗碗工,拉拉适应得不是很好。

他们的店带着点小奢侈的精致调调,然而在中国的南方小城,法餐还是个稀罕物,服务业新手老板娘遭遇了很多没想到的问题 :吃意面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给我提供筷子?为什么会摆一堆大小不一的刀叉?为什么连我的笑声都要限制分贝?三个人为什么不能分一碗奶油蘑菇汤?为什么不提供热水让我烫一遍从消毒柜里拿出来的碗筷?为什么不能接受稍显吵闹的孩子?……

当拉拉感到沮丧的时候,作为一个去过二十多个国家饱经风霜的法国大厨,胡子就显得淡定得多。选择这个城市的安静,就要接受它的局限,客人们有可能没有正确的用餐礼仪,也接受不了纯正的法国菜,有些客人可能还很粗鲁,但作为服务行业人员,要学会包容。

胡子从来没有地域偏见,他有时候也会委婉提醒拉拉,收起首都人民的高傲,用平常心来看待每一个人,尽管他来自法国的首都巴黎。他去海边遛狗的时候会把自己抽过的烟蒂放在裤兜里带回家再扔,他也从来不拒绝任何想要跟外国厨师合影的客人。

如何解决经营上的分歧,两人也在慢慢摸索

法餐对于一个七块钱就能吃一碗粉的小城人来讲,陌生且太过奢侈。刚开始拉拉觉得这些完全都不是问题,对店里的出品从容又自信,觉得生意不好是因为大家还没吃过他们家的食物,等吃过就不会走了。但时间一久,看着就餐时间点空无一人的小店,拉拉也会急躁。

她会考虑是不是店铺不够吸引人、店里的桌椅是不是也要朝着网红方向走、要不要配点琴叶榕……小城居民带小朋友就餐的居多,为了安抚吵闹的小孩子,她去配了一台抓娃娃机;有些漂亮的小姑娘来打卡,嫌弃店里可出片的布景不够多,她立刻去加了轻纱帐篷吊在就餐座位的頂部;桌布换了三回,从开始胡子衷爱的大红色到白底绿色的龟背竹叶子,再到最近刚刚换的素净的灰格子。胡子总是劝她“cool down”,他很难理解其他的东西会重要过一个餐馆的餐食。两人会为此吵架,拉拉拧巴着要收拾东西回北京,或者绝食抗议。

胡子绝不会为了迎合本地市场去降低食物的质量。从选材到加工制作,每一步都近乎苛刻,食材大都是进口,时蔬也必须保证新鲜。无论客人多少,胡子每天雷打不动5:30起床,先去菜市场采购时蔬,然后窝在店里的小厨房哼哧哼哧备餐。胡子也在尝试改变,调整自己的烹饪方式,尽量更贴近中国客人的口味喜好。

有一些有来头的常客试图用高薪(至少比小店营业额高多了)挖走胡子,甚至开出分股份的超级待遇,但胡子巍然不动,在他看来,有家庭之后,两个人在一起是他更在意的。他们现在还有一条金毛狗和四只猫,每周一的店休日,他们会开着车带着猫狗去海边游泳、烧烤。

拉拉有时候也想:会在这里长久地待下去吗?有没有更想去的城市?拉拉觉得中国这么美,得带胡子去看看。拉拉说:“我相信胡子的手艺,我觉得我接触过的人中,没有人比得上他。”但任何时候,拉拉都没有后悔辞职和胡子一起开店。当然,任何时候,拉拉和胡子也不会忘记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喜欢”。拉拉承认,她需要更务实一些,也需要看一些经济学广告学方面的书来武装自己,至少下次去另外一个城市的时候不会像这次一样慌张。

猜你喜欢
紫薇拉拉胡子
紫薇花
胡子
拉拉真棒
游紫薇洞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短耳兔拉拉
紫薇的传说
飞起来的翘胡子
鲃鱼阿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