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多动症儿子,“牛妈“把自己逼进名校

2023-05-30 13:17凤尾
好日子 2023年2期
关键词:锦绣多动症考研

凤尾

河南新郑有一位“牛妈”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把患有多动症的儿子培养成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因为“鸡娃”,也成就了她和丈夫的另一番人生。

儿子患上多动症

1996年,田锦绣生下儿子贺磊。儿子的到来,让这个甜蜜的小家庭锦上添花。丈夫贺志明带毕业班,工作繁忙,田锦绣为了照顾好儿子,两次放弃了晋升机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2004年,贺磊读小学一年级,为了让他养成好习惯,建立起时间观念,田锦绣用秒表记录儿子起床和写作业的时间,还规定吃饭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刷牙时长不能低于5分钟……她坚信,儿子长大后一定可以成为她希望的样子。

然而,贺磊的成绩并不理想,第一次考试,数学只考了80分,而据老师说班级里80分以下的孩子只有8个。田锦绣同事的孩子与贺磊一个班,考试成绩是满分。田锦绣心里难过又焦虑,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努力了一个学期后,贺磊的成绩非但没有提高,还降到了60多分。而且田锦绣发现,孩子总喜欢长长地出气,还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比如啃指甲,咬文具,抓头发。田锦绣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老师又给她打电话,说贺磊上课总是东张西望,还到处乱跑,而且老师要求背的课文,他一句也背不出。最后,老师好心提醒田锦绣,让她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老师的话如同晴天霹雳让田锦绣呆住了,虽然心里不接受,还是带孩子去了儿童行为心理检测中心。不出所料,检测结果给了田锦绣当头一棒:贺磊只有同龄孩子百分之三十的智力,而且短时记忆只有3分钟,和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差不多。医生的结论是贺磊患上了统合失调多动症。

田锦绣开始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可最终的诊断结果都一样,每个医生都说贺磊有多动症,专注力有问题。有的建议吃抗神经兴奋的药物,说吃了以后就会缓解多动症,有的还建议电击,说通过电击可以刺激神经,让大脑不要这么活跃。但田锦绣根本就不忍心。

田锦绣向医生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案。医生告诉她:除了药物和外界的一些干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顺其自然,给孩子自由和正确的引导,父母要发自内心地单纯爱他。

反思后改变观念

田锦绣在心里反反复复思考着医生的话,她深知,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如果想让儿子健康快乐,自己必须做出改变。贺志明对她说:“我知道你辛苦,但小磊还是个孩子,你不能总像一个斗士一样,追着他跑,不给他喘息的机会。欲速则不达,有时候,顺其自然,做一个引领和陪跑者,反而能达到你所希望的效果。”

田锦绣决定给儿子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让他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为了把注意力从儿子身上转移开,工作之余,田锦绣报了一个又一个课程:中级会计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她每天晚上都带着儿子去各个培训班上课,然后把孩子放在门卫保安室,让他和保安待在一起。

至于贺磊的学习情况,田锦绣再也没过问,作业是否完成,她也不管。在这种情况下,贺磊性格开朗很多,也很少再出长气了。有一次,田锦绣又带着贺磊去上课,回来时下起了雨,贺磊问她干吗那么辛苦每天去上课。田锦绣摸摸他的头,说:“因为妈妈是一条小鱼,而课堂就是海洋,所以再辛苦,小鱼也愿意游到大海里,只有畅游在大海里才能找到快乐呀。”贺磊若有所思,点点头:“我知道了,学校像大海,我也要做一条小鱼,游到大海里。”

一年后,田锦绣带儿子去复查,发现他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连医生都惊叹不已。而在这段时间里,田锦绣也拿到了会计师中级证。她把证书拿给儿子看,并告诉他:“你看,这是妈妈在海洋里快乐畅游的同时得到的收获,这些收获也让妈妈更加快乐。”

贺磊似懂非懂:“我也会有我的收获,妈妈有证书,我可以考满分,得奖品。”田锦绣惊喜儿子一次又一次说出这样让她意外的话,她仿佛找到了一个引领孩子进步的突破口。以前,她一直激励儿子,希望他优秀,现在她才知道,只有自己变优秀了,孩子才可能有样学样。

2007年新年刚过,田锦绣就和丈夫商量,要列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他们两个必须一起提升,给儿子做榜样。田锦绣对丈夫说:“以后我们家就用成绩说话,你是爸爸,爸爸必须带好头,所以,你要提高学历,我也要想办法学习,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贺志明教毕业班,任务重,但为了妻子的一片苦心,他愿意给儿子树立榜样。从此,家里的电视机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满屋的书香气还有各种亲子游戏。

就这样,短短三年时间,田锦绣考过了一个又一个证书;贺志明也由中专学历变成了本科。有人不解,问田锦绣放着好好的人生不去享受,那么拼命考证有什么用。田锦绣笑笑说:“它们证明我没有虚度时光,我在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田錦绣的教育方式有了明显成效,贺磊不再厌恶学习,而且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小学六年级时,他的成绩在年级已经数一数二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贺志明不仅考上了郑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两年后,他又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后来还留在了上海交大,成了一名大学老师。

一起去读研究生

2011年,贺磊跟随父亲去了上海读书。田锦绣则继续留在老家上班、生活。此时,贺磊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也不错。田锦绣对儿子的成绩也很有信心,但她担心丈夫工作忙,顾不上儿子,于是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让儿子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拍给她看。

看到孩子作业里的错题,田锦绣就自己拿来做一遍,再跟他在电话里一起探讨,直到贺磊全部搞懂,而她自己也完全理解透彻才肯罢休。周末休息时,田锦绣会找来一套试卷,发给贺磊,然后母子俩在电话两端进行做题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准确率又高。

2015年,贺磊勉强考上了一所211大学,田锦绣有些失望,在内心深处,她希望儿子能考入985、双一流大学。田锦绣又在心里和自己暗自较上了劲,既然儿子没能考上她理想的学校,那为什么自己不试一试呢?如果成功了,对孩子是一种激励。

于是,田锦绣又给自己列了学习计划,开始自考本科,而且要考北大的本科。田锦绣很用功,即便洗衣服,做饭,身边都放一本书,空余时间瞄上一眼。有一次,她在看书,厨房突然传来很难闻的气味,她这才想起,锅里炖的鸡糊了。

付出总有回报,2017年,田锦绣考入北大。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地向儿子报喜,并激励他:“儿子,你妈厉害吧?我说过,只要我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你呢?要不要跟妈打个赌?”

其实,田锦绣这么说,就是希望贺磊能继续学习,追赶她的脚步,有一天也能来北大读研究生。贺磊笑笑:“赌就赌,谁怕谁。”

2016年,贺磊给田锦绣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已经着手准备考研究生,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田锦绣回答说:“这有什么坚持不下来的,想考就考呗,起点低不怕,关键是你要有继续往前跑的决心和恒心。坚持就是胜利,你一定可以的。”

话虽这么说,可是田锦绣还是担心儿子半途而废。于是,她又做出了一个决定:陪着他一起考研。然而,对于一个即将50岁的女人来说,除了人情世故,还有太多的家庭琐事,由于身体的原因,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考研,就像一座难以攀越的大山,横在她面前。但为了儿子,即便刀山火海,她也愿意去试。

田锦绣跟贺磊比赛做题,比赛背单词,很多时候,他们不像母子,更像无话不谈的朋友和学友。只要在一起,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聊解题技巧,聊学习心得。贺磊曾跟田锦绣开玩笑:“妈,看你那英语成绩,还想考研,你就得瑟吧,我觉得你要能考上研,我就能读博士后。以你现在的英语成绩,只能考30分。”

贺磊说得没错,考研的英语非常难,所以对于田锦绣来说,考研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为了让自己有学习英语的环境,田锦绣应聘到上海交大,做了一名留学生宿舍的宿管阿姨。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和那些留学生打招呼,聊天,培养语感。即便如此,两年多时间,田锦绣还只背了3000多个单词,而贺磊一年半的时间,就背了5000个单词。

就算这样,田锦绣也從来没想过要放弃。别人花一年,她愿意花十年来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他提起自己的母亲,就觉得骄傲。

有人劝田锦绣:“你都一大把年纪了,有必要为了一个虚无的学历这么拼吗?你老公已经是博士了,你的人生已经圆满了。”

是的,贺志明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家一年到头很少添置新衣服,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但提起买书报课,三万元五万元,田锦绣眼睛都不眨一下。田锦绣说:“在我们家里,物质享受远不及精神上的富足带给我们的快乐多。这几年,我的读书笔记加起来有几百斤,算过的题看过的书,家里的书房早就装不下了。”

在田锦绣的带领下,不久前,贺志明成了上海交大的副教授,而她和儿子也先后考上了研究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母子二人相拥而泣。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父母还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去做那种人,而不是逼着孩子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孩子是因你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并不属于你,不是一件私有物品,不需要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猜你喜欢
锦绣多动症考研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晒一片锦绣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鸡迎锦绣春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执笔花锦绣,携手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