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家语”

2023-05-30 10:48田家利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语序省略诗句

田家利

考点阐述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之中最为凝练的一种,而古代诗歌则又因为时空的远隔,客观上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考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无论是作家流派,还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甚至于日常训练中也学会了各种诗歌鉴赏题的作答方法。但是,我们发现,读不懂古代诗歌的含意,依然是制约考生提高成绩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考生在面对一首完全陌生的诗歌时,缺乏迅速而准确地辨识“诗家之语”真正内涵的能力。因此,读懂“诗家语”正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点。

知识链接

1.识别倒装(或词语错位),还原语序,避免机械理解。如: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诗句中有倒装现象,其诗意为:蒙蒙雾气,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映寒了妻子的玉臂。所以,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这两句也是倒装,正常语序应该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样诗意就明白显豁了。

(3)“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这两句也是倒装,正常语序应该为“晚照低(于)浦楼,乡路隔风烟”,诗意就明显易懂了。

(4)“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灭酒杯深。”(晁补之《虞美人》)这两句是倒装,同时也兼有省略,正常语序应该为“黄昏油灯野店(人)怯。穷途不灭酒杯深”。诗句的意思是:黄昏时分的油灯、野店让人心怯,难以穷尽的路途还在前方,只能喝下一杯杯酒解忧愁。

2.识别“词类活用”,还原词性,准确理解句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如: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寒”和“老”都是形容词,在此分别带上宾语“橘柚”和“梧桐”,而且主语“人烟”“秋色”都含有使“橘柚”“梧桐”怎么样的性质,因此“寒”和“老”便含有“使……显得寒冷”“使……变老”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这两句诗是由六个名词组成的六幅画面,且分别能够表达两个完整意思的句子。根据语境,“楼船”“夜雪”和“铁马”“秋风”四个名词,均已活用为动词,这两句应该理解为:(英勇的宋军)乘着楼船,冒着夜雪,在瓜洲渡击退金兵,(大将军率南宋勇士)骑着配有铁甲的战马,迎着强劲的秋风,一举收复了大散关。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句中的“暗”,作为形容词是“黑暗、暗淡”的意思,但在此带上了宾语“雪山”,主语“青海长云”有使宾语“雪山”怎么样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暗”应理解為“使……暗淡无光”。

(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句中“锦帽貂裘”,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随从将士们)戴着用织锦做的帽子,穿着用貂皮做的衣服”。

3.识别“省略”,补足成分,全面理解诗意。如:

(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句省略了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诗句的意思是:长安的富家豪族子弟争先恐后地把锦帛等财物送给我,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2)“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张问陶《蝉》)这句诗,从字面上看,“一枕”“故园”根本不符合逻辑。其实这也是省略所致。上句应为“一枕(梦)故园风露冷”。诗句的意思是:一睡觉就梦见家乡,风餐露宿,内心不禁感到凄凉;平坦的草地上满是落叶,秋天来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满心惆怅。

(3)“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朱熹《念奴娇》)前三句诗省略了主语,补上主语应为“画角吹残,瑶台梦断,(梅)直下成休歇”。后两句中使用倒装与省略,正常语序应该为“莫教绿阴(结)青子,容易披折”,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4)“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苏轼《一丛菊·初春病起》)这句诗从字面上看,“楼阁”使“疏烟”变淡,不符合逻辑,其实是省略所致,句中省略了谓语“笼”。诗句应为“楼阁(笼)淡疏烟”。诗句的意思是:清晨初升的太阳爬上山坡,露出半个笑脸,疏淡的烟雾笼罩着远方的楼阁。

(5)“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陈师道《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这两句诗省略了主语,理解时应该补上主语(曾巩与诗人)。诗句指的是曾巩与诗人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不如隐居山中的逍遥僧人令人羡慕。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郭明甫①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②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③下水如天!

〔注〕①郭明甫:汝阳(今河南汝南)人,曾任推官,性喜读书为文,辞官后,在颍上筑西斋隐居。②十年种木:取《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之意。③女郎台:在颍州(今阜阳)西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意凛然”三字,耐人寻味,既含对友人敬重之情,又寓反躬自问之意。

B.颈联“未尝”“终日”“多”等词,信手拈来却曲折有味,思念之情,蕴含其中。

C.尾联写诗人来到颍州同友人游览女郎台,尽情享受水天一碧的西湖美景。

D.这首诗脉络清晰,首尾连贯,“闻说”“想见”“安得”等词,构成其内在脉络。

2.请简要概括颔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狂 夫①

◎〔唐〕杜 甫

萬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②筿:小竹,细竹。③裛:通“浥”,沾湿。④故人: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即”字有知足意味,暗示诗人操守。

B.颔联两句意蕴丰富,分咏风雨。第三句风中有雨,可从“含”字体味;第四句雨中有风,可从“香”字会心。

C.颈联中“厚禄”“恒饥”前置句首,从诗意看,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尾联“填沟壑”夸张却不失实。

D.尾联表达了诗人虽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怨而不怒。

2.这首诗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由“狂夫”这一形象调和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夏花明

◎〔唐〕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

B.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

C.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

D.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

2.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猜你喜欢
语序省略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中间的省略
巧用诗句育新人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