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众声,获取力量

2023-05-30 18:0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报国梦想

话题导入

世界万千“声音”,有的声音强调的是人民至上,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有的声音是科技之声,呼吁我们虚心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的声音是脚踏国境线发出的庄严警告,凸显的是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有的声音是青年之心声,谱写的是不忘初心、追求梦想的青春之歌……

我们可以于众声之中倾听生命的境遇与境界,去获得精神与力量。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佳作展示一

愿将此身长报国

◎苏碧瑶

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海试,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制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号”成功下水,“墨子号”首次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中国空间站“天宫”建成……若没有无数人挺膺担当,报国图强,又哪能有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愿将此身长报国,肩负责任,勇于担当。

“这里是中国国境,你们已经越界了,马上退回去!”祁发宝的声音掷地有声,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他践行了“纵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一步生”的铮铮诺言,将对祖国的忠诚洒满国界,谱写了一曲“愿将此身长报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英雄赞歌。“马上退回去”,不单单是几个字,更是一份神圣国土一寸也不容侵犯的庄严,传递的是一项保家卫国的使命。这使命驱使我们舍生忘死、勇毅前行、卫国强国。

揆诸当下,“我太难了”成为青年“不为”的口头禅,他们不愿迈出那一方舒适圈,而“躺平”“佛系”则成了逃避退缩的借口。如果青年都甘于平庸,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请问谁来建设国家?我们又如何有底气面对强敌?

君可听见,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君可听见,谭嗣同振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君可听见,文天祥呐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担当民族道义,将个人的生与死交给国家;他们的声音振聋发聩,精神永世长存。君可听见,毛相林于绝壁中凿“天路”引甘泉的锤凿声,石光银于荒漠中造“绿色长城”护九州的镐铲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写满了忠诚与担当。今日盛世,是千万中华英雄呕心沥血铸就的,是对中华儿女挺膺担当的最高礼赞。

顾方舟老先生言:“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后辈应传继星火,不负先贤。我们当于人生乐章里,奏响“强国有我”这一最动人的音符;于逐梦征程上,涂抹“报国圆梦”这一最鲜艳的色彩,以“敢挽桑弓射玉衡”的勇氣,接过时代的火炬,在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广大青年唯有投身时代的滚滚洪流,敢担当,善作为,才能涓滴成河,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湖南浏阳市第三中学(2006)班,指导老师:李冬梅】

◆点评

作文紧扣主题,开篇提出论点,接着先引用祁发宝的事例,挖掘“责任与担当”的内涵;然后分析当下“躺平”“佛系”的表现和危害,从反面阐述担当的意义与使命,分别从担当与责任的角度展开论证,列举林则徐、谭嗣同、文天祥、毛相林、石光银等古今英雄事例佐证中心,诠释了什么是“担当报国”;最后引用顾方舟先生的话呼吁青年有为,担当报国。行文思路严谨,语言整散结合,富有说服力。

佳作展示二

倾 听

◎刘 莎

我听不见了。

人声鼎沸,信息纷乱无章。世间一切声音向我重重袭来。被庸常的生活所制约,思维渐渐形成一种定式,尤其是当自己遇到了坎坷和挫折,我就更容易钻牛角尖,以一种世俗的眼光去评定自己的得失,进而嗟叹自身的庸碌和无为。

我能听见了。

人民广场前,人头涌动,十八九岁稚嫩的少年郎争相报名入伍,意气风发。我不禁也心潮澎湃,入耳皆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听见祁发宝的声音:“这里是中国国境,你们已经越界了,马上退回去!”我听到陈祥榕的声音:“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决定主动去寻找心的声音。

我不断向前,不远处传来阵阵声响。我快速奔去,那里仿若有光。只见一名女生在排球场上不断发球、接球。她是朱婷。尽管身上早已布满了汗水,但她仍旧没有停下。“单靠精神是不能赢球的,还必须技术过硬。那不是靠讲故事或者‘喝鸡汤得来的,关键是‘平时的训练。”郎平教练的话语冲击着我的心灵。回过头,我看见朱婷坚毅的眼神,炽热、自信。我走向她,为她、为他们这个团队喝彩,我不再迷茫,径直向光里走去。

我来到一位老人身边,他是一位守陵义工。苍翠的松柏、飘扬的红旗、肃然的雕像,落日西沉复又东升,我陪着他给每一位长眠的烈士献花。“我这一生渺小,退休后来里这里当义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后人当铭记啊!”他的心声动人,我不禁热泪盈眶。人民英烈如青松,矗立在这红色的大地上,我们自当赓续前行,报效祖国。

我来到高原,感知扶贫干部的拳拳赤子心;跨越沙漠,倾听科研人员振聋发聩的报国誓言;降临孤岛,听守岛人讲述守卫祖国海疆的故事;回到学校,听学子朗朗书声回荡。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奔涌而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从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看到生命的伟大、人生的丰满、生活的幸福。此时的我正当年少,应当奋进逐梦,激扬青春,而非执着于一时的得失,纠结于身外的名利。我要无畏困难,艰苦奋斗,用青春报效祖国。

【湖南浏阳市第三中学(2006)班,指导老师:李冬梅】

◆点评

作文叙写了一个迷茫的“我”、倾听的“我”、追寻的“我”、坚定的“我”,这些“我”通过声音联结起来,阐释了“倾听”的意义,并强调了理解与感悟,构思新颖。加油声、口号声、爱国声、奋斗声、读书声,虚实结合,绘成“我”对未来执着追求的蓝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意蕴丰赡。

佳作展示三

有梦才有远方

◎余清沅

有梦才有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应牢记谆谆嘱托,坚守梦想,永葆初心,方能谱写青春之歌,绘就宏伟蓝图。

梦想犹如一道光,照进现实。在最无助的黑暗里,梦想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潘建伟曾言:“我想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发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技术是国家重大需求,我义不容辞。而把量子世界最奇怪的问题搞清楚,是我内心的原动力。”潘建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梦想让他跨越万里汪洋,抵达远方。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以跋涉的希望。梦想是大海中的灯塔,照亮前进的方向。“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临危受命,在中国核研究领域的“沙漠”中摸索,隐姓埋名28年。夢想让他在核物理领域艰难跋涉,用一生抵达成功的绿洲。吴孟超抱定科学救国的梦想,成为中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80%是吴孟超的学生。是梦想的力量、远方的呼唤,坚实了他们脚下的步伐,由一个人到一群人,共赴一场远方的盛会。

梦想是风雨中的惊雷,震响行动的战鼓。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培养出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张桂梅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她们学习生活。她的努力,让2000余名女生圆梦大学。她用行动惠泽了无数家庭,她的梦想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愿你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待合上笔盖的那一刹那,愿你如英雄收剑入鞘般飒爽。追梦路上,我们从未止步,因为梦想,我们将夜以继日,朝着远方行进。

【湖南雅礼浏阳市第二中学(2105)班,指导老师:张国光】

◆点评

作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有梦才有远方”,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梦想与远方的关系,层次清晰,选用了潘建伟、于敏、吴孟超、张桂梅等人物素材,分析论证充分,论述具有针对性,最后强化当代青年树立梦想的重要性,语言简洁明了,叙议各有侧重,表达得当。

猜你喜欢
报国梦想
刘利民:一寸丹心图报国
如此梦想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小梦想
产业报国 科技兴企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