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通勤圈”背后的红色动力

2023-05-30 10:48龙宣辰刘佳雯刘思宇
当代党员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跳线管片号线

龙宣辰 刘佳雯 刘思宇

4月28日下午6点,在九龙坡区八益建材广场工作了一天的李熊,走进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石新站。40多分钟后,他便能在江(津)跳(蹬)线双福站下车,回到位于江津区的家中。

“江跳线开通前,我回家要坐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而且经常堵车,只能休息日才回家看女儿。但现在,我每天都能同家人团圆。”提起江跳线,李熊满脸喜悦。

2013年,为加快建设都市快轨〔包括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助力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重庆都市圈”。目前,重庆市铁路集团承担城轨快线15号线、27号线和市域(郊)铁路江跳线、璧(山)铜(梁)线、永川线等共计10个项目。短短10年内,建设里程已超550公里,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累计获得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先进党组织”、重庆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级奖项30余项。

成绩背后的动力源在哪?

“以党建为统领,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下好‘一盘棋。”市铁路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明成说,党建为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促联建把支部建在项目上

4月21日,在渝北区回兴街道绣湖路数十米深的地底下,两台盾构机(一种隧道掘进机)刀盘转动,开出一条足有三层楼高的隧道。盾构机每前进一步,弧形管片环也同步安装,为隧道内部构筑坚硬外壳。

“上浮仅有2厘米左右!”中铁隧道局副总工冯伟得知结果后兴奋地握紧了拳头,“在其他隧道中,管片整体上浮10厘米也是常事,会为后期运营带来不小难度。”

回想起2022年6月盾构始发以来,面对管片上浮、地面建筑老旧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诸多挑战,身为党员的冯伟深知,之所以能够逐一击破这些难点,离不开党建联建的力量。

建设一条轨道线路,是个极其庞大的工程。设计、挖掘、铺轨、建设站点等工程都涉及不同的单位企业。

如何能够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市铁路集团党委构建了“党委+项目部党组织+重难点工作”的党建联动机制,携手参建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抽调业务骨干在项目一线共同组建临时党支部,在资源调配、施工组织、技术攻关等方面做好统筹部署。

市铁路集团建设管理部的党员史作璟,便是绣湖路临时党支部成立后被派驻到工地的骨干之一。

2022年8月,了解到管片上浮问题可能在绣湖路站重现后,史作璟立即与冯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改变灌浆材料是否可行?”“降低流速有用吗?”经历两个多月的测量研究,他们终于找到能够有效稳定管片的方法,解决了困扰重庆轨道建设十余年的难题。

2022年,绣湖路站盾构区间创下单线单日掘进28.8米的重庆纪录,成为重庆各地轨道建设单位学习的榜样。

建体系形成党建品牌矩阵

4月26日凌晨5点40分,天还未亮,33岁的江跳线司机王佳宁已驾驶着江跳线双流制列车,在起伏的建筑中如飞燕掠过,迎接山城的苏醒。

今年6月,江跳线将与城市轨道5号线贯通,实现“一车直达、零换乘”。

但江跳线站点间距长,采用了速度更快的交流电25KV线路,5号线则采用了可急起急停的直流电1500V线路。“所以江跳线列车驶入5号线前,需进行分相操作以适应直流线路。”重庆江跳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黄波说,为保障运营安全,王佳宁等数位江跳线司机从3月开始,便利用凌晨未运营时间,加强练习。

江跳线是首条投入运营的重庆市郊铁路,为重庆主城新区融入中心城区的高效通勤模式提供了先例;也是市铁路集团真正独立运营的第一条线路。

“首条”“第一”这样的字眼对于年轻的市铁路集团来说,意味着一个个未知的压力与挑战。

如何破题?市铁路集团党委以打造“铁”字号党建总品牌为统领,制定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指导都市快轨建设、运营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结合职能职责创立党建子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同频共振。

江跳线运营公司将自己的党建品牌定名为“融”。“我们就是要深度地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黄波说,他们为不同的部门制定了不同的党建品牌运营计划,包括学习党的相关理论、制定管理规范、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融到位”。

不只江跳线。市铁路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胡潇潇说,集团各基层党组织已分别建立了“融”“廉”等十余个党建子品牌,逐步形成以“铁”字号党建总品牌为中心的党建品牌矩阵体系。

激活党建“枝叶”,结出党建“硕果”。如今,在“融”字号品牌的浸润下,江跳线运营公司党总支确保了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达100%,创新设立了江跳书屋,推出行李捆扎搬运等多项暖心便民服务,获得乘客的一致好评。

亮身份激励党员带头攻关

在一幅巨大的电子鸟瞰图里,一条条轨道线路,一座座轨道换乘站在山城起伏的地势间清晰可见。点击选中任意站点,其地下深度、使用年限、建設进度,甚至每一条钢筋、每一块管片的安装时间都能一一阅览。

“这就是我参加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决赛时,为评委展示的重庆都市快线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系统大数据研发成果。”作为一名“90后”党员,市铁路集团技术管理部副部长雷霆健谈且极富激情。

过去,轨道建设情况都只能通过不同的图表、报告得知,效率低下,容易出错。要实现项目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行基于BIM的数字化建设管理势在必行,但同时,接二连三的技术难题迫切需要攻关。

彼时,市铁路集团刚成立四五年,信息技术项目都处于起步阶段,有成熟经验、敢于创新的带头人并不多。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激活党员带头攻关的力量!”通过多番摸索,市铁路集团党委以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的形式,要求党员亮出身份、亮出责任、亮出担当,组建“创新攻坚”小组,重点聚焦解决信息化、科技创新、BIM技术应用和标准技术体系四大类“卡脖子”问题。

“我是党员,我来。”面对新兴的BIM课题,雷霆勇挑重担。他带领团队成员联合数十家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编制《重庆城轨快线标准体系》等标准,开发数据上传插件,将来自数十个单位、各式软件系统的16万余条数据送至“云端”、有效整合。

短短4年时间,雷霆和同事们为集团抱回“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二等奖、国家住建部2022年科学技术项目智能化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龙图杯”等国家级BIM比赛奖项8项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领域数字化试点企业”等十余项荣誉。

和雷霆一样带头攻关的党员还有许多:车辆工程师何昌艳参与编制和研究完善“双流制”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空白;轨道交通工程师谭红波积极投身BIM技术应用,很快成长为城轨快线27号线全线的BIM技术应用总体管理项目负责人……他们的力量如涓涓细流,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元素”和“创新因子”。

在市铁路集团,几乎每一间办公室里都有一张名为“重庆都市快轨规划”的“大网”。红色的线路,如一股势不可挡的红色力量,越过滔滔江河,穿过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连通璧山、江津、永川、大足……为实现重庆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闯关夺隘、日夜不息。

猜你喜欢
跳线管片号线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特高压线路垂直排列耐张塔的跳线支架高度研究
±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跳线上绕耐张塔研究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
下沉式管片试验平台研制与应用
特高压直流六分裂笼形硬跳线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