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农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探索
——以安徽开放大学为例

2023-05-30 00:26齐笑笑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徽校企基地

齐笑笑 谢 锋

(1安徽开放大学农业与医疗卫生学院,安徽合肥 230022;2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安徽黄山 245071)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作为实践教学、科学服务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载体[1-2]。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质量,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3-4]。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实践教育基地质量的制约和影响[5]。整合安徽开放大学与农业龙头企业的优质资源,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职业型、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高校与企业的三赢局面[6]。

1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共建背景

安徽开放大学农学类专业为全省农村输送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安徽开放大学与农业企业在合作培养高素质农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做法,但总的来说,校企合作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且与地方产业布局脱节,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校优势作用发挥不够,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多主体协同能力不够强等,校企合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是专业从事茶叶生产科研、示范推广、加工贸易、茶旅研学为一体的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被评选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开放大学与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旨在服务皖南地区学生实践实训,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职业型、应用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 安徽开放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目标

借助安徽开放大学与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新路径,搭建学校农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新平台,形成多元联动、上下贯通的实践教育网络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不断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利用安徽开放大学办学系统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企业所需要农学类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或培训,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其他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2.1 构建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和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安徽开放大学与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共同构建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保障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兼顾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的培养路径,构建“双主体、全过程、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即实践教学环节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双方全程参与实践教学,实现专业课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对接。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实践技能考核,确保专业建设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一致,教学内容与技术标准一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生产实际一致。

2.2 厚植产教融合育人环境,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校企双方按照行业需求、生产实际和毕业设计等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坚持以产业、行业为背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注重对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创新意识的综合培养,为乡村振兴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把教室搬入企业,让学生融入生产一线,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悉生产实际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校企合作,组建由校内骨干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构成的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与技师双向融合。基地实践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组成,确保师资“融入行业”,培育趋向专业化、全面化。让企业专家进课堂常态化,广泛邀请学科相关行业的“师傅”将生产实例和经验介绍给学生,使得学校课堂能够将理论内容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同时,激励校内教师到企业一线接受培训和挂职锻炼,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最终形成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促进校企双方进一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2.3 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的内涵,确保实践实训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科学有效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考核3个部分。专业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职业素养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爱岗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技能考核从职业活动和岗位需求分析入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导向等多元化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代替某些专业课程规定的学分,从考评制度上实现技能与成绩相互打通。此外,实践教育基地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奖励优秀基地建设与管理者、指导教师,促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3 安徽开放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内容

3.1 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构建一套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地管理机制。①基地管理组织建设,明确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基地日常实践教学管理、基地日常学生管理、校企管理人员分工等。②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基地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学生实习实训守则、基地安全管理制度等。③基地运行机制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管理过程,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开发校本教材,设计实习(实训)项目,指导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形成共管、共建、共评的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

3.2 基地师资建设

坚持“立足行业、加强实践、注重实效”的建设理念,聘任基地共建单位的技术或管理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通过内培外引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相对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将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纳入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积极推进教师到基地共建单位短期挂职锻炼,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3 学生实习实训内容建设

实习实训内容建设包括专业认知、课程实践、生产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等。①专业认知实践:主要以现场观摩的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感知,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及岗位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②专业课程设计(实践):学生利用国开学习网学习专业课,辅以企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见习,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其专业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③生产实习:基于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及涉农企业管理工作,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④毕业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实践)内容主要以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充分利用基地条件,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4 结语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培养职业性、应用型农学专业类人才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安徽开放大学农学专业为例,依托安徽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老谢家茶)实践教育基地,按照“校企合作求共赢,产教融合谋发展”的思路,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为指导,培养出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素养优秀、专业精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安徽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