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园林艺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023-05-30 00:26尹丹红邢肖毅杨贤均宛庭利卿如冰陈立军王业社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农科园林

尹丹红 邢肖毅 杨贤均 宛庭利 倪 绯 卿如冰 陈立军 王业社

(邵阳学院,湖南邵阳 422000)

近年来,农林类专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农林类高校教育迈入新时代[1]。园林专业属于农林类专业范畴,专业力求培养园林实践水平高的人才,为建设美丽城乡培养大量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2]。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园林设计的主战场从城市转向乡村,园林专业的师生承担着服务“三农”、振兴乡村、创建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祖国的重要职责[3]。

1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思维转变

2019年开始的新农科建设,是以“新农科研究”“振兴教育改革”“改革实践项目”“革新课程体系”为主的一系列新农科的建设事项与建设工作。郭晖等[4]依据新农科的宗旨,总结了近年来园林专业建设现状,从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系统设立、专业立足社会服务等方面,以服务湘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为方向,确定适宜新农科建设要求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新农科为根基,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作为地方院校,邵阳学院针对新农科对学科建设的内在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管理专业为实施手段,立足于地方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5]。现如今,景观规划设计方向是大部分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主导。园林艺术作为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重要启蒙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能力和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能力。此外,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施工、植物研究等,设计类课程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专业课程体系教学革新也成为必然趋势。

2 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内容和特点

园林艺术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课程安排开设在第3学期,课时40学时,学分2分,参考教材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艺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形式美法则、园林造景与空间处理、园林要素4个部分。通过课程给学生讲解园林艺术的概念,让其掌握课程范畴和基础知识,掌握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以及应用方法,理解园林造景艺术、构图艺术,具备对园林景观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并为下一步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植物造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目前,园林艺术课程通常采用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方式,按照讲解理论知识、分析讲解园林设计案例、布置相关设计作业、教师评图等步骤开展。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所达目的发放对应的设计任务书,学生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景观设计。教学任务在这样的传统教学安排当中基本能够完成,学生也能顺利完成课程考核,但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不够多样化,策略性不强,缺乏交流合作环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较低,也很难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无法满足新农科建设对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

2.2.2 教学内容缺乏多元化。课程教学大纲以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对园林专业的需求,分配课程内容课时如下:第1部分园林美与园林艺术6课时,第2部分形式美法则4课时,第3部分园林造景与空间处理6课时,第4部分园林要素24课时。作为设计类课程,难免会有教学知识点重叠的现象,课程需要教研室统筹规划,针对课程任务有相应的侧重点。另外,课程的内容尚未根据园林行业前沿动态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缺乏与当地乡村振兴相关的内容,同时也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

2.2.3 课程考核缺乏科学性。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最直接的表现手段,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反馈。园林艺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及园林艺术鉴赏能力,课程采用传统考试的方式,结合平时成绩,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尽管这种考核方式也注重平时表现,但并不能体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也不能全面体现新农科建设、“课程思政”对素质目标的考核,从而达不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2.4 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重叠较多。园林艺术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启蒙课程,涉及面较广,在专业教研室未能合理统筹安排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相关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叠或相似[6]。例如,第1章的世界园林传统流派与后续课程《西方园林史》《中国园林史》有重复之处;第3章的园林造景手法的介绍及运用,跟后续课程《园林设计》内容有重叠;第4章的园林要素中的园路与铺装部分、叠石理水部分与《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有重复之处等。由此造成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听过,有些必需的知识却没有学习到,可能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课堂积极性。

2.2.5 课程内容思政元素融合不够。当前,邵阳学院课程教学中园林艺术思政元素的挖掘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教师应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导向,树立“立德树人”理念[7]。因此,邵阳学院的园林艺术教学也必须走思政课程路线。

3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优化教学内容

园林艺术课程是面向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启蒙课程。在学习和探索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知晓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更要熟练掌握园林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通过教研室研讨会的宏观协调以及各位老师之间具体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优化,避免出现教学内容交叉重叠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不出现倦怠心理。在园林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可以采用“浅尝辄止”的教学深度教学,可以把之前讲授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继续深入探讨、分析研究,有助于其理解园林艺术,也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课堂效果。

3.2 重建教学模式

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混合式教学体系。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场地由传统课堂教育延伸到线上线下双向学习,教师不仅在课堂育人,也要求学生课前、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完成题测。学生不仅要在校内完成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要在校外去搜集相关素材和案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让学生用园林实践案例去真正理解园林理论知识。在全程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将园林实际涉及项目带入线上学习,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

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上,要以学生为核心、老师为主导,教学具体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课情进行摸底和定位,课中进行探讨、分析,课后再拓展、思考,结合线上线下、三大教学模块进行全方位育人。

3.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在园林艺术课程教学评价上,采用主观评判为主、量化考试为辅的课程考核方式,经由知识点的专题讨论、设计案例实践课程的多轮评图等教学过程,通过对学生设计构思描述、思维构成、图纸表现、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观察来综合评价课程。

理论知识较多园林专业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途径来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课程,选择翻转课堂的方式对作品展览、设计答辩、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考察,这种方式更加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提高和完善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笔者构建了线上线下、且注重过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引进了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比50%,期末考核占比50%。过程考核包括课前预习的小测,课堂的出勤率和小组及个人表现,课后的作业和题测,再结合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调查。通过过程考核成绩、期末成绩和教学评价,再反馈到课堂之中,形成一个闭环教学模式。

3.4 融入课程思政

在园林艺术思政教学中,提取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内容,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信念等内容与专业知识点对应,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育的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园林艺术课程具有丰厚的思政元素,宏观层面包括家国情怀、社会道德、人文素养;中观层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微观层面主要是结合具体的园林设计项目,分析每一个园林景观的思政点,引导大学生分析和摸索园林实际项目当中存在的不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层层递进,相互融合,举一反三,就能做到课程思政与专业学习相长,达到课程的德育教学目标。

在课程实施时,根据具体知识点,提取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学,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园林的概念时,引入邵阳本地的园林景观实际案例,把地形、植物、建筑、园路等要素理清,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引导学生做生态文明的模范实践者,明确将园林专业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提升其个人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8]。再比如,在讲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知识点时,教学应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史,园林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让学生领悟和思考中国古典园林萌芽、兴起、转折、兴盛、落寞的真正原因。在课堂中分享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案例,比如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学习每一个园林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根脉,引导学生对园林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建立文化自信。

4 结语

根据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园林艺术课程积极跟随农科建设的大旗开展课程革新,优化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建教学模式,协调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9],同时引入思政教学的理念,开展思政教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达到教书与育人融合统一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农科园林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清代园林初探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