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细节、优化方法、提升实效

2023-05-31 01:18刘雪梅
学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优化策略新时期

刘雪梅

摘 要: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班级管理工作既是常规工作、基础工作,也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开展的保证。为了切实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班级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并从重视细节、优化方法、提升实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新时期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班级管理;现状与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8-01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5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这说明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从而提升育人效果。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为主而德育为先,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步入新时期,班级管理的要求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状况也有着较大的改变,如何有效甚至高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成了广大一线班主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班主任管理思维相对滞后

班主任的育人理念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方法,随着核心素养这一育人目标的提出,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但是一些班主任在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班级管理中存在“经验主义”思维。部分在班级管理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一直奉行“经验至上”,当遇到学生问题时基本上按照固有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变化重视不够,导致很多问题“治标不治本”。而部分年轻班主任也存在此类问题,要么死板地按照自己上学时见到的班主任管理方法来管理班级,要么机械地照搬其他班主任的“经验”,缺乏对班级问题的具体分析,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其次,班级管理中存在“功利主义”思维。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要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的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方面都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目标依然集中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其他方面则关注不够,甚至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尺度,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过于看重“评比”结果,强调学生的服从性,甚至会“掩盖”一些问题,这无法真正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最后,班级管理中存在“理想主义”思维。针对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些学校经常开展相关的理论培训,一些班主任也试图通过读书或者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管理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理想化思维,例如有些教师意识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作用,就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把所有工作都交给学生,而对于学生能力、素质了解不够,也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往往会导致很多班级管理工作效果事与愿违,与教师预期的差距较大。

(二)班主任管理方法相对单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管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还是较为单一。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这样的流程:根据学校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的布置和要求,然后要求学生落实;学生出现问题后进行批评教育,然后要求学生整改。这实际上更多是在做“管”的工作,而缺乏深入细致的“理”,即梳理,这样的工作方法导致班主任往往成为“救火队员”,而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班主任管理工作较为被动,也就难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班級管理力量相对单薄

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居于核心地位,但同时也需要积极调动或发挥其他力量,如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协同育人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不重视对其他辅助力量的动员和利用,往往“孤军奋战”,导致班主任对学生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班主任需要事无巨细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其工作压力会不断增加,也难以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

针对以上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仅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还要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力争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一)班主任管理思想要与时俱进

班主任要想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提升实效,首先要在班级管理思想上做到与时俱进。班主任需要主动学习和了解新时期教育的政策与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教育的新要求,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理论准备。对此可以从学校、教师两个方面进行推进。

1.学校方面。学校要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学校不仅要强化对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还要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可以共同学习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文件,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工作条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全面把握政策要求和育人方向;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的理论讲座,使班主任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理论积累。为了使班主任培训工作更接“地气”,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班主任的引领、示范作用,可以通过建设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方式,定期开展班级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方面的交流、对话等活动,这也是提升班主任思想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

2.班主任方面。班主任要强化理论学习意识,利用多种途径如读书、网络培训等了解班级管理理论,特别是要关注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性思维,不断提升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同时深化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不断优化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二)重视细节,持续推进养成教育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班级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具有重复性和不可预知性,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生思维的差异,不会完全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行事,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正如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这实际上强调了养成教育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重要性,对此必须从细节出发、从小事出发,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不断的引导和积累中使学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勤观察做到心中有数。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首先要对班级有充分了解和全面掌控,这需要班主任务必做到“多观察”“多交流”,在观察学生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同时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特点,以便于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在日常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从小事着手,如学生的出勤情况、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卫生扫除等,这些都是学生习惯的具体表现,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参照。

2.勤解决防患于未然。学生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他们来说往往经历才是成长,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班主任要有耐心、有智慧,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特别是关于学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一定要加强重视;而对于班级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追根溯源,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班主任一定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保持前瞻性,才有可能避免发生大问题。例如学生上课犯困的问题,教师要了解其缘由,是家庭因素还是沉迷于手机或者电脑,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3.勤示范注重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学生往往有自己的认知或者价值标准,班主任单纯依靠说教很难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对学生的身教非常重要,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重视从自身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到校时间,如果要求学生早上7:00到校,那么教师要力争在6:50前进教室;再如班级卫生,班主任如果看到地上的垃圾、纸屑能随时捡起来,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班主任用言传身教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

4.勤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只有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师生之间需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需求,进而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做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因材施教。

(三)优化方法,多管齐下

随着新时期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管理方法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首先,教与管相结合。“立德树人”中的“立德”指要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对学生多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知是非、明对错,对于学生的突出表现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班主任也要监督学生遵守班规、班纪进行学习,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其次,严与慈相结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严与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班主任一味追求“严师出高徒”,容易给学生造成武断甚至粗暴的感受,使学生不自觉地疏远教师,难以开展班级工作;而如果教师过于慈爱又容易使学生放松对自我的要求,甚至出现放纵或者放任的现象,导致班级秩序混乱,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班主任要灵活把握严与慈的“度”,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同时,班主任对所有学生都要有爱心、有耐心,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开展工作,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再次,疏与堵相结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律意识、认知能力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是学生成长的规律。对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疏”与“堵”的结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回避,要耐心对其进行讲解和引导,如如何处理异性交往的问题,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对错,这对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最后,重视环境育人。在班集体建设中,环境能够影响学生也能够塑造学生,这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隐性因素,也是需要班主任重视和挖掘的内容。班主任要重视引导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环境建设中来,不仅要做好常规的卫生工作,也要利用班级中墙壁、黑板报、标语、图书角等平台来给学生营造安静、宜学、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协同育人,提升实效

“独行快而众行远。”开展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有“借力”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力量来形成班级育人的合力,协同育人更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首先,要把学生动员起来。根据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班干部是班级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班主任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培训和考察,力争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样班主任才能够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给所有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奉献班级的机会,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其次,要积极寻求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从学校育人的角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者,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班主任要重视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多听一听其他教师的建议,从而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方法。

最后,要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功能。家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班主任要重视向家长“借力”,积极构建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使家校之间达成教育的一致性,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进而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也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班主任要清楚自己的职责使命,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知心人。

参考文献:

[1] 雷先明.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12).

[2] 喻祖进.新时期农村小学校班级管理初探[J].考试周刊,2015(73).

[3] 冯晓芬.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

[4] 吕日光,刘乃柱.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S2).

[5] 李颖,李秀艳.新时期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艺术探讨[J].教学考试,2017(28).

[6] 王曼虹,關小变.“勤”能生巧   “勤”是法宝——班级管理工作初探[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15).

[责任编辑 吕 媛]

猜你喜欢
现状与问题优化策略新时期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