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自然,让儿童更快乐

2023-06-03 00:42陈一琼杨静娜
教育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园所研修教研

陈一琼 杨静娜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有助于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第三实验幼儿园以“自然教育”为核心,探索更好玩的课程、创造更好玩的活动、发现更好玩的生活,让“自然豆堡园”充满儿童的风景与气息,培养有朝气、灵气、和气、睿气、才气的“五气”完整儿童。

文化浸润,涵养自然内蕴。文化是一个园所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决定园所成败的软力量。三年来,幼儿园充分挖掘自然教育理念,以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为核心,培育“健康活泼有朝气、喜欢阅读爱表达、文明乐群有爱心、亲近自然好探究、善于想象乐创造”的完整儿童。

以“儿童本位”的思想建构特色的环境文化,确保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充分为儿童所用,创造儿童生活、游戏、学习的乐园。通过多元具体形制来承载文化,设计吉祥物、园徽、园标等显性标识,散发园所的文化气质,珍视儿童力量,倾听儿童声音。

课程孵化,理念助推发展。在“少若天成、习得自然”理念引领下,幼儿园践行自然教育课程,以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为依据,坚持儿童本位,用心唤醒儿童的心灵世界,倾听儿童的百种语言;以顺应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前提,在自然的教育情境中,回归对话,走向协作,帮助儿童建构起生命的联结;坚持“探究—合作—对话”的学习过程,让儿童在活动探索与情境体验中自然生长。

在课程的实践中,幼儿园依托三层级课程审议,在课程内容上形成序列,在实践形式、方法上探索多元化的策略,用心建设鲜活、有趣、有力的课程。无论是省编课程,还是个性课程,都通过“问题—争议—变合—决议”四阶段推进。幼儿园捕捉儿童意愿,利用班本课程、项目化课程等实现课程的创生、调适和替换,用理性和信念重塑课程理念;尝试打破班级、领域界限,利用“游学体验项目活动”实现与其他园区的课程资源共享,建立一种“无边界课堂”“无围墙学校”的儿童学习自然圈。

幼儿园支持儿童对生活中事物的好奇。周边3公里内的非遗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从而创生了“我是奉城娃”非遗课程。幼儿园还通过课程管理确保课程科学推进。比如,我们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开发了部落游戏馆,儿童在天天、家家部落中晓爱明理,在阅阅、秀秀部落中乐创善思。

梯隊建设,优化教研模式。为了改变教研始终以骨干为重心、教研主题以园部预设为主、教研形式陈旧单一、教研讨论浅层等问题,幼儿园探寻组织结构与研修路径的变革,以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科研组长为主线,开展精准教研。阶段一,追寻基点,梳理目标。比如,组建“五指豆荚”团队,理清不同层级教师的发展愿景。阶段二,深耕高点,创生内容。通过“螺丝钉”模型,挖掘、创生教研主题,从而发现“真”问题。阶段三,提升回点,架构路径。精准诊断,生成指向儿童发展的研修主题并实施;进行“一案四谈”综合评估,系统架构教师分层抱团、互助成长的研修评价机制。

驱动深度研修关注教师的理念转变,教师从活动的主宰者向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转变,退到儿童身后,发现儿童的真需求并用心理解、支持他们。教师以课程为抓手,通过对省编课程园本化与创生化处理,实现共性与个性课程的互补融通,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幼儿园致力于让每一个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看得见,让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看得见。未来,幼儿园将继续行走在自然教育的道路上,实现育人模式创新,让教育更自然,让儿童更快乐。

猜你喜欢
园所研修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