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03 20:21任学敏孙博文
成才之路 2023年14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积极心理学职业规划

任学敏 孙博文

摘要:积极心理学和生涯教育在育人模式与个体培养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生涯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优势进行生涯规划。文章分析当今高校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引导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调动生涯规划的积极性,明确生涯发展的方向性,积极应对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个人兴趣、突出优势和国家需要、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在校园里起步,在社会上绽放,从而帮助大学生科學进行并落实生涯规划。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444;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4-00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专题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下药学类大学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风建设问题研究”(项目号:2020SJB0366)、江南大学2021年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智慧学工视角下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江南大学“梦想引路人”生涯规划辅导员工作室、江南大学2022年“一院一品”职业生涯教育精品项目“‘三全育人视阈下的生涯教育策略”(项目号:2022ZYYJ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生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求,存在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师资专业素养不足、缺乏个体有效指导等问题。而积极心理学通过探索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个体潜能,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格。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高校生涯教育的创新路径,从学生的认知域、情感域、技能域入手,将积极心理学穿插到生涯教育中,充分发挥心理育人作用,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挖掘自身优势、学会悦纳与妥协,进而构建生涯育人体系、建设生涯教育队伍、打造生涯教育平台,对改善高校生涯教育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高校生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生涯教育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2007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其虽然对大学生的学涯规划、生涯引领、职涯导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实施过程与最终成效来看,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生涯教育意识薄弱,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首先,高校生涯教育意识薄弱,生涯教育本应贯穿大学学习始终,但实际却存在断层问题,生涯教育课程大多安排在新生转型教育阶段“开学第一课”。新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在自我探索、树立目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澄清,进而不断修正生涯规划设计,但后续课程却缺乏连续性。学生从迈入大学校门起就机械执行学校的培养方案或听从家长的规划安排,并没有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出发不断完善个人的生涯规划,导致考研热、考公热、考编热、出国热、慢就业等现象出现,职业发展不明确。其次,高校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缺乏新颖性,没能结合当下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金融形势、人文发展等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系统性教学。同时,教学形式缺乏创意,多采用“集中制”模式,缺乏“个性化”指导,没能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生涯教育。

2.师资专业素养不足,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主要由党政机关、学工条线教师负责,师资队伍对生涯发展的感性认识不足,且没有经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行业经验都比较欠缺,通常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授课任务,课程内容同质化,缺少有效的课外扩展,专业素养不足。此外,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不仅需要对课程设置、教学技法、教学素材等进行整体优化,还要善于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学科讲座、认知实习、生涯实践、团体辅导、走访参观、素质拓展等,这样既能兼顾团体共性的需求,又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

3.缺乏个体有效指导,多样需求难以满足

学生对未来的发展需求存在个体化差异,而传统的生涯规划教学不能量体裁衣,不能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定制服务,切实做到分类指导,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目标不清、定位不准、盲目跟风,临近毕业依然不能清楚、理性地认识和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渴望寻求指导却没有合适的路径。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6万,再次刷新历史峰值,受新冠疫情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少高校的生涯指导未能细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一味追求就业率和考研成功率,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变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时的综合实力与企业的用人期望很难匹配,一些企业招不到员工,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生涯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24种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调动学生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具体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变被动为主动,调动生涯规划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迷茫困惑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主张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生涯发展,由被动安排变为主动探索。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生涯教育,可以唤起学生的主动规划意识,促使学生关注当下潜力的挖掘和未来潜能的发挥,结合自身兴趣研判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涯发展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容面对,调整心态,改进不足。

2.挖掘自身优势,明确生涯发展的方向性

积极的生涯引导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自身的潜能。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对自身进行探索,了解自身内心真实诉求,从而发掘自身的潜能与优势。在学生确定生涯发展方向之后,教师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实践锻炼机会,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人格特质及品德优势,如勇敢、创造力、责任感、同理心等,实现自我效能感、乐观感和信念感的增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其心理资本的积累,为其生涯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使其明确生涯规划的方向性。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生涯教育模式的建构

积极心理学与生涯教育都强调重视个体潜能的激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及自身学习效能的提高,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探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涯教育模式的建构,有助于教育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实效,进而拓宽受教育者的成长维度。

1.构建生涯教育体系,发挥心理育人作用

(1)夯实“生涯教育+团体辅导+活动体验”教育体系。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感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开启方式。将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心理测试挖掘学生内心真实需求,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架构及学生心理特点,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生涯规划课程中,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唤醒学生的学习成长自觉,从而不断挖掘个体的潜能与优势。团体心理辅导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指导作用,通过创设情境、互动交流、心理辅导、心理激励等手段,实现学生对获得感、成就感、安全感等积极情绪的亲身体验,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要创新积极心理育人载体,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依托“新生心理导航月”和“大学生心理文化节”开展诸如沙盘游戏、美文诵读、心理剧表演、药草种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空间体验内心世界,自由表达想法,产生心理共鸣,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拟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规划”指导模式。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角色转变和任务转换,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专业类别、规划发展做好生涯分类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生涯教育要做到不同年级“一级一策”,各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任务。大一生涯初探阶段:借助转型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兴趣进行生涯规划的探索。大二生涯调整阶段:围绕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根据自身与外部的契合度调整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巩固实践成果。大三生涯积蓄阶段:提醒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参加比赛,考取证书,累积荣誉,进而提升履历层次。大四生涯决策阶段: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助力学生将四年积累转化为自身独特优势。不同专业类别(文史类、经管类、理工类、农医类)、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学制(学术型、专业型)的学生知识储备、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都有所差异,因此生涯教育对他们的规划指导应各有不同。另外,生涯规划方向大致分为就业、创业、国内读研、国外深造,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开展差别性、针对性、专业性的生涯辅导,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精准性。

2.建设生涯教育队伍,保障心理育人实施

(1)组建“专家学者+企业导师+杰出校友”指导队伍。生涯教育只有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了由学工条线的教师开展生涯教育外,还应建设由著名学者、知名导师、专业教师构成的专家导师队伍为生涯教育建言献策,依托“名师导学”活动,通过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帮扶和指导。可以邀请一批政治素养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担任学生成长导师、企业家辅导员,通过主题活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提供生涯探索、求职咨询、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另外,还可以聘请杰出校友、往届优秀毕业生分享榜样引领示范故事。要把榜样精神融入大学生生涯教育,让优秀学子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辉煌的业绩指导在校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激励大学生提早做好生涯规划,赢在起跑线。

(2)融合“学院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培育形式。生涯教育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集合院内优势资源,寻求学校指导,募集社会资源。学院层面,为发挥党员教职工立德树人的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生涯育人氛围,可以让每位党员教职工对接两个学生宿舍,围绕专业热点、课业学习等开展学习督导,结合社会热点、现实困难等开展生活指导,通过加强情感交流提升生涯教育实效。学校层面,可以聘请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开展相关讲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可以举办简历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并设立职业生涯咨询室,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社会层面,可以聘请校外专家、生涯辅导机构、企业资深HR,从“生涯规划、职涯探索、就业指导、实习实践、应聘技巧”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在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中逐渐清晰自己的定位。

3.打造生涯教育平台,建设校企实践基地

(1)打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双基地”,推动就业育人“摩天轮”。打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双基地”,有助于构建实践育人的常态化模式。学校要与优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生涯实习实训基地,打造社会实践平台,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深入探索自我,理性考察职业,智慧整合决策,笃定探索行动,自信求职应聘,从容走向职场,最终实现其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2)探索产教融合、校企互联“双路径”,画出就业育人“同心圆”。随着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抓手,推动基于工程能力的生涯实践教学,将横向科研项目资源链接生涯教育和就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还要积極挖掘“校友企业”优势,促进“产学研就”融合,不断完善高层次、高质量校友企业交流走访机制,不断充实优质企业朋友圈。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生涯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生涯教育的本质是教授学生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和目标决策,而积极心理学是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内心需求出发,带领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我、加强个人认知,使学生明确大学生涯规划与个体终身发展的关系。高校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生涯教育,提高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1.樹立积极心理育人理念,明确生涯教育目标

积极心理学为高校生涯教育开拓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涯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挖掘自身力量、提升自我价值,调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传授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集中性生涯教育活动,教会学生熟练使用性格测评、人格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等各项工具,更要做好指导者,尊重个体独特性,为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的生涯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分析成功及失败的经验、个人的优劣势,在准确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尽早明确生涯目标。

2.丰富积极心理育人内容,拓宽生涯教育范畴

高校生涯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制订系统的心理育人规划,丰富心理育人内容,使心理育人内容全方位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要将生涯教育内容贯穿于专业教学,邀请知名校友走进课堂,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将生涯教育理念融入社会实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训等活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实现个人最大化发展。

3.创新积极心理育人形式,优化生涯教育环境

高校应创新积极心理育人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开展主题团体辅导,鼓励学生挖掘自身内在潜能;录制心理视频微课,教会学生激发积极情绪的方法;设计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积极的能量。在优化生涯教育环境上,一方面要建设生涯教育实践基地,在校内打造生涯教育名师工作室,开设求职工作坊,创办创新创业俱乐部,在校外做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政府、企业共谋合作,开放共享的职业生涯教育互助平台。另一方面要拓宽生涯教育实施路径,明确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生涯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统筹家庭与社会生涯教育资源,发挥协同育人的综合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生涯教育模式相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涯教育更加注重以生为本。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科学进行生涯规划,学有所成,学有所得,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筑牢深厚的基础。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积极力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无限潜力,充分挖掘学生个人优势,还能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教育者要继续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构建更加有效的生涯育人模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欣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8).

[2]王慧鹏.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3]王玮.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06).

[4]裴利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23).

[5]窦雅琴.论高校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的有效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Care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n Xuemin1, Sun Bowen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Health Engineering,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122, China; 2. Student Affairs Office,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areer education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models and individual cultivation, and they complemen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to care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help 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help them better explore their own advantages for career plann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are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day,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s that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should be used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career planning,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uncertainty of career development, organically combine personal interests, prominent advantages, national needs, and social needs, start on campus, and bloom in society, so a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ally carry out and implement career planning.

Key words: positivepsychology;collegestudent;career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积极心理学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