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路径探析

2023-06-04 11:33陈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3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弘扬黄河

陈雷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就是守好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赖以生存的根与魂。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保护,并积极传承和发扬其中的文化精神,能够促进黄河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推动黄河流域文化、经济等得到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要明确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意义,提升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机制,建立相关研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并培育相关文化品牌等。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意义

黄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优势,高度发达的科技、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起源,自西向东,穿越高山峡谷,在成就中华民族杰出文明和绚丽文化的同时,还给黄河流域人民带来过严重的自然灾害。多难兴邦,黄河一次次的泛滥成灾造就了团结奋进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在一次次的抗洪救灾中,不断走向成熟,获取胜利。中华民族的治黄史是一部生动的治国史,也是一部凝心聚力、不屈不挠、团结协作的奋斗史。因此,黄河文化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华儿女对黄河都有着非同一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为黄河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黄河文化对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道德取向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

二是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

传承黄河文化,能够促使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促使文化强国的实现。黄河作为中国的一个地理名称,同步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古至今,黄河文化不断发展,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传承黄河文化,有利于为黄河文化的发展提供思路,对黄河文化发展方式不断创新,能够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黄河文化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与时代精神相融,体现了巨大的时代价值。因此,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

三是有利于惠及人民群众。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人民群众深入了解黄河,推进黄河文化发展。水作为生命之源和生产之要,孕育着人类文明。在人类发展之初,人们逐河而居,沿河流域有丰沛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着充实的物质来源。人类因河流而休养生息,并产生相应文化。黄河历经数千年发展,滋养了黄河流域地区的万物生灵,孕育出灿烂的黄河文化,造就了杰出的区域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宜人,水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优越的居住条件,所以,黄河流域成为最早人类出现并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黄河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黄河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其海纳百川、胸襟宽广、求同存异等精神不但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还为人类实现命运共同体提供着中国智慧。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深入探索黄河精神,惠及人民群众。

四是有利于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不断得到充实,并融入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黄河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对民族进步和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黄河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底蕴,还不断对周边地区优秀文化进行容纳和吸收,其在广泛的对外交流过程中,不但对周边地区形成重要影响,还从其他文化中积极学习,去粗取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西方思想对中华文化造成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为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提供着保障,促进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国家在黄河文化保护上越来越重视,强调在黄河文化保护方面要下足功夫,使其保持长久发展。但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依旧处在探索阶段,尚存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保护意识淡薄。

提到文化保护,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对于黄河文化包含哪些内容,且为什么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等问题,大多数人都不够清楚。相关部门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认识都不够充分,还有将其当作工作重要内容,或者错误地认为这只是文化部门的工作,没能意识到这是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群体的共同责任,未形成黄河文化保护合力。此外,黄河流域各地保护工作进展也不均衡,普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申报项目,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问题。相关部门对濒危文化遗产项目缺乏抢救和保护意识。

二是缺乏保护机制。

当前,黄河文化保护工作主要是以文化部门为主,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以政府为核心、各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科学运转的工作格局,相关保护措施的落实方面不够积极,没有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而且对于列入文化遗产名录的部分项目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计划和具体措施。黄河文化保护工作由各地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兼职,没有专门从事黄河文化保护的工作人员,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比较低下,力量相对薄弱,致使文化保护工作水平较低。

三是理论研究不足。

黄河文化保护工作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其包含内容多样且繁杂,但黄河流域很多地区当前还没有建立专门从事黄河文化保护研究的科研团队,缺乏文化理论研究人员,对于文化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存在不足现象,理论研究十分落后,且不够深入。黃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知识理论支撑和科学的理念引领,导致其逐渐流于形式化,特别是在保护传承工作实践过程中,在很多重大问题和新项目上,没有相应理论进行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导致理论研究和实践保护工作相分离,难以为保护传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的指导策略。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

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经费方面,相关部门投入严重不足,还有很多地区没有把黄河文化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数额非常少,导致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很难正常展开。对黄河文化保护的宣传不够,社会企业、公益团体等对其了解不够,使得社会渠道资金的筹集存在一定难度。在文化传承经费方面,也没有相关补贴制度,缺乏吸引力。

五是缺乏品牌力量。

近年來,黄河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且与各地旅游进行了一定融合。虽然文化特色较为丰富,但是黄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引领性品牌非常少,很少有产业化规模和特色化文化产业的建立,在文化主题、建设标准和建设标识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科学整合能力不足,致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出现旅游景点缺乏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内涵、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路径

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伟大事业,在实践中寻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有效措施,是当前黄河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是增强保护意识。

黄河流域地区相关部门要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高重视,不能认为这只是文化部门的工作,要认识到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群体的共同职责,增强保护意识,并在全区域内达成共识,形成黄河文化保护合力。另外,要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文化发展重视起来,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重视起来。

二是完善保护机制。

黄河流域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将黄河文化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将黄河文化保护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事情来完成,并归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具体可行的方案。健全和完善黄河文化保护机制,构建以政府为核心、文化部门带领、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群体积极参与的黄河文化保护新局面。逐步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可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保护方式,建立起政府分级保护责任机制及领导考核制度。

三是健全研究机制。

健全黄河文化的研究机制,就要发展一支在黄河文化方面专业素养高、专业水平高且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研究队伍。建立相关文化研究学院,对黄河文化内容、特色、呈现方式、历史价值等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定期举行相关文化主题的讲座或者研讨会议,并邀请黄河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黄河文化保护工作的当地人员,对黄河文化的内涵进行探讨和讲述,展示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或时代价值的黄河故事。完善文化博物馆,并发挥其作用,举行一些反映黄河文化的文化作品展,深入阐释黄河文化的价值,建立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展示载体。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

要逐步加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各项投入,拓展一批黄河文化重点研究项目,为黄河文化的持续发展制订方案,并在研究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得出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认识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发现其发展的规律,进而推进其更深入发展。各项投入中,要特别重视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对黄河文化进行大力支持。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合作,努力探寻黄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政府相关部门要将黄河文化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

五是强化品牌培育。

构建黄河文化发展的平台,强化黄河文化品牌培育。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传播平台,积极传播黄河故事,传递中华民族宽容的精神品质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真诚之心,促进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以黄河文化为题材,积极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品牌,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作品进行展示,构建黄河文化产业新形态。

(作者单位  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弘扬黄河
弘扬爱国精神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