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策略

2023-06-05 12:21高海柱郭晓辉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策略研究人才培养

高海柱 郭晓辉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农业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农业高职院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对现阶段农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希望通过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为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创新创业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在现代发展中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新型技能人才的使命。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农业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 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国家经济发展急需创新创业新型技术人才。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现代化农业建设、生产、服务和流通领域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以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

(二) 农业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求

农业高职院校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契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助于提升农业高职院校教育水平。

(三)推进农业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农业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整合优质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远见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创新创业理想、信念、意志、毅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就业中具有主动选择权,在受到挫折时更有韧劲。使学生在就业创业中敢拼敢闯有担当,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農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 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偏差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农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仍然存在偏差。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培养学生扎实专业能力同时,应结合行业、产业、企业发展前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展现农业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农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传统教学方式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农业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的偏差,严重影响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二,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就业指导课程。部分农业高职院校把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向学生传授就业技巧,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三,认为创新创业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只注重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忽略课堂全面培养,忽略利用课余活动组织开展课外指导等。片面认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应以专业课为主,创新创业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自己的事情。

(二)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许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育思想不能及时更新,致使与现代教育的发展不匹配[1]。训练有素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高职院校教师多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而缺乏深入企业、公司进行实践和锻炼。创新创业实践导师数量较少,质量不高,更换比较频繁。二是农业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兼任创新创业教师现象比较普遍,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不稳定。三是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完善,教学资源匮乏,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创新创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滞后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是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2]。 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相对滞后, 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种类单一、课程系统性不足、课程开发落后。部分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种通识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没有依据学生专业不同编制适用教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课程较少或缺失。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不到位,学生缺乏指导,缺乏参与。创新创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掌握知识呈现模块化。教学方式主要以线下课程为主,未能将线上丰富、科学、前沿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中,落后的教学方式难以跟随时代发展和满足学生需求。

(四)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不强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去企业工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许多支持政策,但面对创业风险、收入不稳定、创业资金缺口、团队管理等困难时望而却步。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缺少创业课外指导和鼓励,忽略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培养,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三、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意识、思维、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通过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农业优势学科为依托,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灵活多样的培养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要提升与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发展实际需求的匹配度,满足农村经济产业多样化、深层化发展的需求。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完善教育质量考核体制,协同推进、开放合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专题培训,培养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优秀校友、创业成功者、企业家、创业培训师等专家担任创业导师。将教师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水平,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

(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农业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科学、前沿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融合,与实践实训融合,与优质教学资源融合才能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跨界交叉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编写工作,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方向,编订适合本校专业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共享课,建立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建立与企业共建资源共享空间,建设创新创业案例库,线上模拟项目训练课程。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大力整合資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电子商务孵化园、创业基地等创业实践场所。建设创新创业互动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室、虚拟仿真实训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引入地方政府优质资源,开展与企业战略合作。

(五)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

开展普及型和社团型创新创业活动。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沙龙,举办讲座,建立学生经验交流和分享平台。重点打造优秀社团,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以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项目开发、团队管理、协同合作等方面能力。举办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根据学生兴趣不同创建创新创业兴趣小组,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不同的社团活动。分类施教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对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六)支持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

农业经济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急需新型农业技术人才输入。许多农业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很希望回乡创业,参与到农村建设和家乡建设中,但面对农村市场环境会感到迷茫,找不准发展方向,所以,农业高职院校要做好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引导和服务。为学生解读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解析乡村就业创业的发展前景,提高产业经济预测能力和策划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专业优势,相关市场前景,选择好回乡就业创业切入点。

结语

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农业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才能高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人才队伍,推动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升。农业高职院校要以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契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投身到“三农”中去,带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陈诗慧,张连绪.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17(04):71-77.

[2]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124-126.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2B880012。

作者简介:高海柱(1981-),男,河南新郑人,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郭晓辉(1982-),女,河南舞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马志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策略研究人才培养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