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探究

2023-06-07 00:20徐馨怡
求知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者与引导者,应该充分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适当的教学工具,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提升教师的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延伸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探究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策

作者简介:徐馨怡(1991—),女,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它以教材知识点为主要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探索数学的奥秘与乐趣。实践能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乐趣,它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积极投入数学学习当中,在实践过程中大大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校和教师入手,自上而下强化教学理念

(一)提升学校及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设计中,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认知大多停留在书本上,教师通常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与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有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够重视,经常在实践课上组织学生自习或者讲解理论知识,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实操能力培养。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提升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的认识,要让他们理解开展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先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习惯,从而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要想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就要让他们明白其重要性。对此,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讲座,或邀请一些在该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向教师传达实践课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如何落实每一个环节。只有让教师感受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他们才有动力去实践。此外,为了检验培训成果,学校可开展一系列公开课和评课,查看教师是否落实到位,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以及时调整或者改进。教师有活力,学生才有动力,如果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不够清晰,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

(二)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水平

教师只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堂实践中获取经验,优化自己的课堂策划能力,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对综合实践活动流程进行策划。以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四点设计教学活动的流程。第一,明确活动的主题和形式。主题可以定为“图形小课堂”,目标是学生能够认识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图形。第二,制訂活动规则。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要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当同学扮演教师时,要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讲解,其余同学要认真听课。第三,分组并分配任务。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组,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为一组,选取同等数量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每人选择一个图形进行讲解,以提高课堂效率。第四,进行活动总结。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整个课堂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使整个课堂有始有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并不比传统课程简单,教师只有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学生才有可能高效完成任务,进而提升自己[2]。

二、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一)重视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够强,在课堂上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但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对教师形成依赖,课堂也容易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导致学生丧失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行为习惯,从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爱玩这一特点,策划“小小集市”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自制面额不等的“钱币”,同时将自己的笔和本子等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比如一本本子3元,一支笔2元,那么学生购买这两样物品需要支付3+2=5(元)。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可以适当给出建议,但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学生计算是否准确,交易是否公平、公正都应该交给学生自主判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相对于枯燥的练习题,这种“过家家”式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加减法这一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可以让他们产生主人翁意识,使其更加积极,更有学习的动力[3]。

(二)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在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学生推一步走一步的僵局,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目的性要求,只需要在他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向他们说明基础知识以及活动规则即可,随后就让他们自主挖掘知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对各类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教学后,可以简单讲一下注意事项就要求学生对某一多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多边形进行面积计算,可以是校园内的某一物品,也可以是学生自制的多边形。测量的方式也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如对校园花坛的各个边长的测量,学生可以通过软尺直接测出,也可以通过比例的方式估算得出。学生在思考解决方案时其实也是对自己思维的一种开拓,对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然后向教师提问,这时教师不可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探究,根据现有的资源或者知识储备进行验证分析,以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会比教师直接教学更加让学生有体验感,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根据理论一步步实践,寻找解决方案,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将教材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探索欲

(一)延伸教材上的插图

学生一个学期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都被浓缩在一本教材上,受到版面的限制,很多知识点不能充分地展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或者工具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延伸,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旋转、平移和轴对称”这一章节时,书本上用了很多图片来展示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但是内容比较简单,可能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组织以“图案的花花世界”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对图形变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片花瓣是怎样通过旋转变成一朵完整的花的,又是怎样通过平移构成绚丽多彩的花海的。其次,向学生讲解旋转、平移、轴对称等基础知识,引导其使用口诀背诵法牢记变换规则。最后,开展万花筒制作活动,要求学生用一到两个图案来制作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学生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去校园里捡树叶、花朵等进行组合。由教材中一张简单的图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一朵花的构成,体现了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不但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还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延伸教材上的习题

教材上有许多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习题,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这些习题进行延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这一章节时,面对“你还知道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它们由几部分组成?表达了怎样的信息?”等问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编码信息进行实践活动的延伸,如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根据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数字编码”的活动。比如,人们经常在网上购物,每个快递都有自己的单号,为了取件方便,快递到站后会被贴上取件码,因此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快递系统自动分拣包裹的视频,然后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快递站参观工作人员分拣和摆放快递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包裹的取件码和它们所处货架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取件码开头数字为1的包裹全部放在一号货架上,“1-2-010”代表此包裹是位于一号货架的第二层的第十个包裹。这种编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自己的包裹,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数字编码信息及其价值,还学会了如何利用数字编码来解决生活问题[4]。

四、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一)通过调查访问,培养学生的策划和执行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学生需要搜集很多信息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有些信息在網上或者书本上找不到,需要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所需信息。调查问卷法需要学生对自己需要调查的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从问题的设计,调查的目的、方法,到数据的整理和结果的分析都需要学生围绕自己的研究核心展开行动,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策划与执行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互联网的普及”这一章节时,为了有效地调查出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普及程度,学生可以分成几个组围绕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学生可以根据年龄段进行划分,如“互联网在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互联网在中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也可以根据群体进行划分,如“互联网在老师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互联网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学生在设计问题时也要兼顾多个方面,如人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时间、频率等。此外,调查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学生在发布调查问卷后要记得及时回收,防止超时而使数据不够真实和准确。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可以巩固百分率的相关知识,在整理数据的时候还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数据观念[5]。

(二)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玩的年纪,对大多数事物还处于形象认识的阶段。相比于纯文本教学和教师口述,游戏的形式显然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形成有效记忆。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玩耍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算24点”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一玩组队小游戏,每次选几名学生上台,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字,学生需要利用加减乘除进行运算,团体的计算结果要为24才可以成功组团,如1、2、5、8这四个数字,就可以组成(5+1)×(8÷2)=24或(5-2)×(8÷1)=24等多种运算形式。游戏开始,教师从1数到10,学生可以在这10秒钟内思考如何组队才可以让最后的结果为24。倒计时结束后,学生开始寻找队友,最后的胜出者将从组队时间、运算的简洁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考量。“算24点”这个游戏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出合适的运算组合,对他们的快速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课程内容也要结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为主要目标,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肖咏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探索:以《确定起跑线》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87-88.

潘荣菲.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内容选择的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56.

鲁鹏.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2017(22):131.

董微.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策略[J].读与写,2020,17(34):165.

刘占恒.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0(24):182-183.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