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23-06-07 06:01陈晓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班级管理小学

陈晓梅

【摘要】教育改革工作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有效落实,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要正确认识激励性评价的应用必要性,也在应用过程中结合班级管理需要,选择科学的应用方式。本文在分析激励性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探究了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  小学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3-0037-03

一、引言

小学班级管理要搭建良好的氛围,也要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在班级事务的参与体验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与教师的有效配合,而为了激发学生的班级管理主动性,教师要在充分认识激励性评价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内涵,结合班级管理现状,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小学生的内在需要与动机,保障班级管理效果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强调在评价过程中以激励作为手段,以被评价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评价过程中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激发内在动机,使被评价者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性评价要结合班级管理的需要,在理解激励性评价真正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肯定性的评价行为,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成长,也通过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引导小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班级建设,小学生在班级环境下调整个人行为,也借助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通过教师对于学生的正向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激励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首先,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有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在对于学生状态、行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

班级管理要搭建出和谐的班集体,也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教师要在管理中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揮激励性评价的组织引导功能,在发掘学生优势,突出学生闪光点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班级管理,参与班级事务。

其次,激励性评价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于班级事务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而学生的情绪体验不仅仅影响着班级管理,也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成长。班级管理要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集体,但部分学生对于班级事务缺乏参与主动性,也缺乏集体意识、责任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大力表扬学生的好行为,激发学生对于班级事务的热情,而调动学生对于班级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增强班级管理实效性。

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性评价,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管理班级要重视方式方法,而当师生之间形成对抗、对立关系,整个的班级管理难以有效地推进,教师一味地约束、干预学生的行为,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运用激励性评价,在教师引导下,以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

在班主任管理中,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方法,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对于班集体有着正确的认识,也在认可教师、信赖教师的基础上,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应用优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激励性评价的应用原则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要结合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特征,在把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客观性、发展性、适时适度、公平原则的把握,保障激励性评价的合理应用。

(一)客观性原则

激励性评价虽然有助于学生积极、活跃、协调状态的保持,也能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主动性。但激励性评价的运用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评价过程中过于主观、随意化的评价,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教师评价行为的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要始终坚持客观性的原则,从客观事实出发,将事实作为激励的依据,积极评价学生的恰当行为,也通过积极表扬,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发挥特长。在激励性评价运用中,教师要基于事实,客观地评价、有选择地评价,而教师要在充分了解班级管理情况、学生班级事务参与情况的基础上,保障评价行为的可靠与准确,提高学生对于激励性评价的认可。

(二)发展性原则

激励性评价的运用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成长,而学生有着可塑性,也始终处在动态发展变化中,因此教师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把握发展性的原则,对学生的阶段性变化进行准确的认识。

面对班级管理不积极、不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正向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调整个人行为时,教师也要积极地鼓励,在结合学生发展特征,适当应用激励性评价的基础上,也通过正向的反馈、积极情绪的形成,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热情。

(三)适时适度原则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抓住最佳的评价时机,通过及时的鼓励、有效的激励,发挥良好的评价效果。受教育者年龄较小,对于激励评价及时性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当发现学生的个人优势、个人特长时,要及时准确地予以激励,以事实为依据及时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当学生得到及时的表扬时,能进一步强化正向行为。

(四)公平原则

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要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时也要始终坚持公平的要求。部分教师更加关注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对于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缺乏关注。当教师对于差别对待学生时,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学生都希望得到认可、夸奖、激励、鼓励,因此教师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时要立足于班级管理的大环境,基于现实情况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基础上,也保障激性励评价运用的可靠与准确,使每一位学生对于激励有着心理上的期待,以教师的夸奖与表达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主动性。

五、激励性评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评价的运用,要结合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发掘学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激励时机,保障评价的效果。为了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要培养教师的激励意识,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一)更新理论认识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应用优势,教师要对于激励性评价的内涵以及评价方式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在开展评价时既要把握评价的尺度,也要把握评价的时机,在保障评价方法科学的基础上发挥评价的应用优势。

部分教师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个人优势,但在评价中却忽视了针对性,运用了相对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你真行、很好等,虽然带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在班级管理中,当该种激励性语言结合具体的动作行为时,激励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过于随意的评价,并不符合评价的原则,也难以保障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在正确认识激励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应用激励性评价,避免评价中的形式主义、评价泛化,通过评价的客观、具体、及时、高效,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二)应用多元方法

在开展评价时,部分教师面临着方式单一的问题。虽然教师有着评价的意识,但评价的行为过于局限,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评价有着多元化的方法,而当教师固定地采用某种随意、主观的语言评价学生时,激励性评价也因流于形式而难以激发学生的班级参与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性评价有着语言评价、文字评价、体态评价、实物评价四个基本的维度,而教师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时,要认知到每一种评价的独特价值,结合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评价手段。

首先在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时,教师既要把握表扬的尺度,也要提高自身的评价能力,激励性评价虽然强调鼓励与正向的反馈,但并非意味着完全摒弃批评,因此教师在语言激励时要把握激励原则,也要依据班级管理的事实,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大胆的表扬,把握好语言表扬的尺度,减少过于夸张的语言,确保评价的真情实感也保障学生对于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接纳。而当班级管理中出現学生行为错误,教师也要大胆地批评,通过批评与激励相结合,进而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学生读书期间很难不犯错,教师要应用激励性评价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清错误的实质,要明确底线和红线,对于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对于错误也要及时批评,避免过度激励而导致规则模糊、班级管理失效的情况。

其次,在文字评价时,教师要结合班级管理情况,阶段性地对于学生进行鼓励,在正确认识一阶段学生行为、心态变化的基础上,针对于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行为,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字评价内容,在文字中投入真情实感也保障激励性评价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运用激励形式的基础上,以客观公正发挥激励的应用优势。

在班级管理中激励性评价要把握基本的原则,而在激励学生时,体态作为内心情感的外部表现,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特色,创造出独特的体态语,借助于体态评价补充语言与文字,增强评价的表现力、感染力。通过神情容貌、举手投足等可以直观感知的体态行为,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保证激励性评价的应用有效性。

(三)丰富评价主体

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重视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激励性评价有着多元化的方法,而在开展激励管理时,教师可以立足于班级管理特色,突出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要在提高激励意识的同时培养评价能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理解不同的激励原则,也在实践中应用激励性评价,有意识地主动对于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不仅仅要把握教师这一核心的主体,更要丰富主体,营造内部激励氛围。教师在赞美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赞美意识,通过班级内部的相互鼓励,进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当前在应用激励性评价时,较多地以教师作为唯一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并未构建出平等的关系。

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之间会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感。班级内部情况在不断的变化,教师也无法准确实时地了解到班级的实际情况,当教师对于学生认识了解不清晰,无法恰到好处地 应用激励性评价,也影响了评价效果。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评价主体的拓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评价的融合应用,在教师发掘学生闪光点的同时,也通过基于同伴的多元化角度鼓励赞扬,进而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学生在教师与同伴的评价中也能更好地发掘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也营造出积极鼓励、相互赞美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对于班集体的认可,保障评价效果。

教师要将激励行为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始终,在激励意识的指导下保持激励行为的恰当,在激励评价中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优势,既打造良好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也提高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参与热情。

六、结束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性评价可以发挥组织引导价值,调动学生情绪体验、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而为了保障班级管理中激励性评价的有效应用,要遵循公平、发展、适度、公正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认识,也要提高个人评价能力,在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应用优势,以针对性、丰富、真实性的激励性评价,进而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春香,魏婷.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2):14-15.

[2]刘蓓蓓.运用“以量化为主的激励性评价”加强对班级管理的研究[J].人文之友,2019(2):134.

[3]孙萍丽.让积星评价成为班级管理的“法宝”[J].中小学班主任,2021(7):31-32.

[4]白云.呼市城区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5]范小萍.“三全育人”目标下的“激励式”班级管理策略[J].少男少女,2019,3(6):65-66.

[6]王铁生.浅谈激励性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8-28,29.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评价班级管理小学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效能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