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化策略探索

2023-06-07 20:44刘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优化策略

刘霞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教学被迫按下暂停键,线上教学成为学校“停课不停学”,支持学生居家学习的重要教学形式,从课堂交流走向云端互动,教学方式的变化给一线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有效优化线上教学效能,将其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达到与线下教学同质高效,需要从理念转变、方法更新、评价跟进、作业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研究线上教学的特点,扬长避短,完善革新,不断完善线上教学方式方法,让云端风景更好。

【关键词】线上教学  优化策略  转变理念  更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3-0061-0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教学被迫按下暂停键,线上教学成为学校“停课不停学”,支持学生居家学习的重要教学形式。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门也积极出台了“停课不停学”指导意见、“停课不停学”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学校、教师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优质教育资源,科学设计、有序组织,坚持“只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原则,保质保量落实在线教学任务,扎实有序推进线上教学工作。

从课堂交流走向云端互动,教学方式的变化给一线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线上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线下教学的內容、形式直接照搬到云端,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依据学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保证线上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创新实践。

一段时间以来,线上教学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真实差距。教师信息技术掌握运用能力不足,资源使用与开发存在局限,课堂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令师生线上教学磨合的节奏推进缓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法动态同步。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律能力以及学习意志力的现实差异,也使得线上教学管理存在实际困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大多数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满意度不高。面对困境,如何化解,需要集思广益,不断尝试、实践、反思、改进,将功夫做在线下,将精彩呈现在线上,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总结出值得借鉴与推广的优秀经验。

一、理念先行,方法更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线上教学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只有思想提升了,才能让行动与之匹配起来。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转换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服务者。

线上教学师生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与反馈回应,时空距离导致真实课堂体验感的缺失,学生在较长时间脱离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合作的状态下,学习兴趣与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而隔着屏幕,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实时状态也存在实际困难。面对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不能只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线下搬到线上,必须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深入思考如何减少教的行为,增强导的方式,要积极为学生创造熟悉的、有趣的学习情境与能驱动其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任务,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评价的持续跟进,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线下备课时,要从关注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入手,整合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微课、短视频、在线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教学时,利用平台的点名、投票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良好的参与度;以激趣、导学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充分发挥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监管技术,辅以家校合作保证学生的学习实效;教学过程中,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一个都不能少,确保学生能够全程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提示学生通过回放反复学习,深入领会,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高素养,巧用平台

线上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平台的使用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追求良好的线上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需要将功夫用在线下,不断提升个人信息技术素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深入探索线上教学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

1.巧用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技术运用能力,为线上教学做好充分的设备配备与技术准备。首先,应熟悉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直播工具的相关性能,如线上教学软件中的作业布置、点评错题、订正等功能的操作方法,以及在线测评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其次,应了解直播流程与特点,能够沉着应对和处理直播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如出现网络卡顿、黑屏、没有声音时,及时准确判断原因,快速恢复直播。同时,还应学习如何借助电脑手写板、希沃知识胶囊、问卷星等工具,让线上教学更直观、更便捷,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有助于线上教学实施的现代化新技术,为提高线上教育的效能做好技术支持。

2.善用教学软件

线上教学可使用的软件较多,熟悉各种软件特点,掌握其支持课堂教学的功能是教师上好线上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选用钉钉直播、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组织开展教学。钉钉软件的在线课堂或在线会议,具备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特点,通过视频展示,可以让学生汇报思维过程,交流练习结果,辅以连麦对话、公屏内文字表述交流等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提高线上学习参与率。腾讯会议,具有交互性、即时性、现场感较强的特点,教师在分享屏幕、播放视频、展示课件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启用全员视频连线,最多可以同时展示二十几位打开摄像头的学生画面,能够兼顾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连麦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也可以实时互动交流,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为了解决没有黑板的问题,可以申请2个腾讯会议账号,用电脑和手机或iPad平板电脑同时登录腾讯会议,利用电脑观察跟进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在手机或iPad平板电脑上书写教学重、难点,起到板书的作用。当然,建议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科任教教师使用统一的直播软件进行直播,避免不同学科教学因教师使用不同软件进行线上教学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选用教学资源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宜的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但是,相关资源绝非拿来即用,而是要为我所用,应深入思考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以实现讲练结合,提问引导与点拨评价。短视频、微课资源必须与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指向教学实效。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与各地骨干教师录制的优秀课例、微课、课件等资源,既可以作为教学参考,借鉴其教学方法与重难点处理方式,也可以优选部分重难点教学片段或拓展练习,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应该提前充分了解掌握优秀资源的内容与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同观看微课或课例,在需要提问或交流讨论的地方卡点暂停视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还可以将优秀资源作为预习材料,采用微课+前置性作业的方式,提前发布给学生预习或自学,鼓励学生分组建群交流讨论,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与老师、同伴碰撞思维的火花,生成课堂智慧,实现自主学习。

4.营造课堂氛围

线上教学由于与学生存在时空距离,缺乏课堂教学的真实体验,就更需要教师积极营造教学情景感和现实感。可以统一要求学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衣着整洁,系好红领巾,摆放好教科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具,让学生虽然在家中参加在线课堂,也如同在学校班级中集体学习。每节课课前,可以通过点名确保学生的到课率,利用幻灯片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课中提醒学生调整坐姿,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待课后布置作业时,同样通过幻灯片提示练习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线上学习习惯,增强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跟进,激励引导

线上教学,受众对象仍旧是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孩子一节课中的兴趣度、学习的参与度与自制力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当他们面对笔记本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的教师学习,身边没有同伴的身影,也少了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时,教师的即时评价与激励引导就成为保证学生以较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持续地投入学习过程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要面向全体,也要重视个体,既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留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和大家的学习节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连麦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语音交流、视频展示、评论区汇报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并对学生的回答、学习表现进行及时肯定与提醒纠正,充分利用每一次肯定、鼓励与表扬,以激励与导向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重难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对比讲解,每节课课堂结束时,除了进行教学小结,也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结,让每一节线上课堂都能成为师生动态生成、教学相长的精彩时刻。

四、优化设计,作业增效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检验方式,线上教学,作业布置与提交、批阅都受到现实条件制约。如何通过作业巩固内化知识,使作业成为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要深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科学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精选线上作业内容,强调目的性,体现整体性,避免机械重复与无效训练的作业,突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作业与能力提升作业,加强任务型作业、实践性作业与长周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的形式也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力求多元,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动手操作类作业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书面作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通过不同层次的巩固型、达标型作业设计布置,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巩固双基,发展认知能力,充分发挥作业内容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课程核心素养的作用。

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要认真、及时、规范批阅,展示优秀作业,关注困难作业。进行线上作业讲评时,应着眼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现实需求,集中讲解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对于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错例,教师还可以录制小视频进行重点讲解,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五、线上线下,融合共进

提升线上教学实效,教师要充分了解线上学生学习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创新备课、上课形式,不能照搬、复制线下教学模式,要重视线下预习任务布置与线上自主探究的有机融合。

教师应基于学情调研,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提前在班级群发布预习内容,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思考、准备,第二天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在线课堂教学时学生就可以带着对问题的理解与教师平等对话,长期坚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形成提升线上学习效果的个性化方法。

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的有力途径。教师要建立与家长良性沟通的有效渠道,及时梳理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提出针对性建议,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督促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责任,为他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学习,督促他们积极完成作业与预习任务,提高学习自律性,提升学习实效。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将是长期共存的两种教学形态,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线上教育的优势如何融进傳统课堂,如何将其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实践,研究线上教学的特点,扬长避短,完善革新,追求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深研细教,让云端风景更好!

参考文献:

[1]王继新,韦怡彤,宗敏.疫情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与反思——基于湖北省“停课不停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5):15-21.

[2]王克勤,张波,范文献等.中小学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1(12):25-29.

[3]沈玉红.提升线上教学效能的三个核心问题[J].教学与管理,2022(25):54-56.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优化策略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