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戏剧教学探讨

2023-06-07 06:13刘锦添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

刘锦添

内容摘要:传统模式下的高中戏剧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完善、教学内容片面化、教学实施简单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跨媒介应用于高中戏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模式下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戏剧教学可以采用合理创设跨媒介教学目标、突破创新跨媒介教学内容、精准把握跨媒介教学实施、全面完善跨媒介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跨媒介 高中戏剧教学 传统模式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与一体,给人带来视听享受、审美熏陶和道德提升。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自始至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体现的形式即是剧本。而今在实际的戏剧教学中,传统的戏剧教学模式极度僵化,教育者对戏剧的教学研究相较其他文体而言极度缺乏,大量教师存在“高考不考则不必认真教学”的错误认知,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戏剧教学的价值未能得以充分发挥。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普及,逐步与教学深入融合,从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介教学模式拓展到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相结合的跨媒介教学模式。“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1]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为十八个任务群之一,并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2]跨媒介应用于教學主要是指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横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介进行教学。基于跨媒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必然成为传统模式有效突破和提升未来戏剧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一.传统高中戏剧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戏剧教学虽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予重视,效果相对不佳,甚至处于边缘化。并且对于学生来说,戏剧离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兴趣不足难以深入。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目标不完善,教学缺乏重视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认为戏剧在高考考试中不涉及,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少讲、浅讲,从而导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戏剧的学习缺乏关注。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戏剧方面的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极其笼统与模糊,甚至套用其他文体的教学目标,或者仅仅关注表面浅层次的目标,忽略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内在目标。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量教师对于戏剧本身学习的程度不足,并未完整读过所选文本的全文,没有认真探索和求实的精神,更不要说引导学生进行戏剧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自然会浮于表面。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张,许多教师认为戏剧的教学应该为更能实际学生成绩的其他学习内容让步,不愿意过多重视高考非重点的内容,从而忽视了其重要的内在价值。这种片面、功利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

(二)内容片面化,教学思维僵化

教师对戏剧文体认识的片面性,产生了教学内容存在片面化的问题。多数教师对戏剧的教学仅仅依赖纸质的教科书,虽然它是我们教学内容的基本,但教科书体现的戏剧教学内容过少,教师缺乏广泛的拓展阅读,对于教学的深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教师在对戏剧教学的教学内容方面,没有对其他媒介下的戏剧学习材料进行补充和整合,使得学生理解就更加困难,甚至可能会消磨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其戏剧教学基本知识的缺乏,出现将小说阅读等其他文体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戏剧教学的现象,并未展现出戏剧的独特内容,更加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极度僵化,学生无法理解戏剧的内在魅力。

(三)实施简单化,教学方法匮乏

课堂教学实施的简单化和单一性是传统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的戏剧教学极度边缘化,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直接跳过戏剧教学,抑或只讲解一两篇文章,这样“浅尝辄止”使学生对于戏剧文体一知半解。[3]在戏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方式极其单一,使得本应生动活泼的戏剧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传统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十分匮乏,大多数教师不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不会鼓励学生编排戏剧,更不会培养学生创作剧本的能力,教学的实施仅仅涉及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的教法也多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课堂参与感不强,从而导致深入理解困难,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戏剧的学习本应是丰富情感与体验的结合,仅仅依靠单一纸质书本知识的讲授,并未涉及学生的参与与其他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实施过程过于单一。

(四)评价单一化,教学忽视过程

在传统戏剧教学的评价中,由于评价素养的不足,对过程性评价往往不予重视甚至忽视,仅仅关注终结性评价,将终结性评价认为是评判学生是否理解的关键。相反,对于过程参与极其重要的戏剧学习,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功利性强,缺乏深入理解的精神。同时,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未能广泛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戏剧的学习缺乏兴趣。并且评价方法也仅仅涉及卷面评价,没有涉及课堂教学及课后其他的评价方式,可见评价的内容范围十分狭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使得戏剧教学的评价缺乏多元化、缺乏科学性,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

二.跨媒介应用于高中戏剧教学的意义

由于传统戏剧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今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介信息充分运用于语文教学,跨媒介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结合,必然对于其未来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关于跨媒介应用于高中戏剧教学的突破,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论述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戏剧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另一方面论述跨媒介应用于高中戏剧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拓宽教学模式,顺应时代要求

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过程中,通过与跨媒介的结合,从而拓宽教学模式,顺应时代要求。运用跨媒介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突破。它继承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介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学情及时代特点。[4]在戏剧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在深入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表演活动,拓展了学生理解与交流的渠道,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学习戏剧的欲望。在如今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要求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媒介在语文教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不要使学生产生戏剧离我们生活遥不可及的错误观念,其实其正广泛存在于当代生活。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影视片段,则能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并且不仅体现在阅读方面,也表现在交流方面,学生通过组织戏剧表演等方式,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特征与语言艺术。通过跨媒介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二者的结合,教学模式大大拓宽,交流方式日益丰富,对理解课文文本、拓宽戏剧知识、陶冶个人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转换学习思维,开拓学习边界

跨媒介概念的提出,不仅仅存在于其独立的学习任务群单元,它也贯穿与几乎每一个学习任务群,是我们语文教学必备的“工具书”。在过去传统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存在着戏剧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但通过跨媒介与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跨媒介可以转换学习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学习路上的“先行者”。在课前利用多种媒介自主预习,广泛了解戏剧的学习内容,提前了解自身兴趣及薄弱的环节,从而在戏剧的课堂学习中处于主动的位置。在课堂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的巧妙结合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换为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课后利用多种媒介资料的查询及收集,进行查漏补缺并把握对戏剧学习的兴趣点,提升自身探索欲,从而开拓学习边界,使得戏剧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充分利用课内外多渠道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三.基于跨媒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

從教的角度出发,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5]针对传统高中戏剧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论述基于跨媒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

(一)合理创设跨媒介教学目标

戏剧的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设置教学目标之前,应当对学生当前的媒介素养进行大致的了解,可以采用分享交流的方式,设置合理的跨媒介教学目标。比如,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学生对“自媒体”充满着热情,尤其是短视频一类的制作,在设置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引导学生拍摄感兴趣的戏剧片段,或者为戏剧片段配音,如国王听取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的“汇报”,却心怀鬼胎意图设计哈姆莱特的情节,以及哈姆莱特看似疯狂的独白的情节等等。在设计跨媒介教学目标时,首先要依据整体性原则,不能仅仅关注单独节选的戏剧篇章,还要关注整体的篇章内容,还要关注不同篇章的戏剧教学带来的影响,只有整体把握才能使教学目标连贯。其次,要注重合理性原则,虽然鼓励跨媒介教学,但其是基于合理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如果跨媒介的盲目加入,将影响课程的整体教学,故教学目标要具有合理性。最后,要遵循顺序性原则,跨媒介运用于高中戏剧教学并不是任意的,在教学目标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进行合理的顺序编排。只有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创设跨媒介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完善跨媒介在高中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二)突破创新跨媒介教学内容

要利用跨媒介创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广泛了解相关不同媒介的使用,再根据学生学情、教材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合理有效地实施。比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时,可以根据学情适当的补充第一折、第二折、第四折的内容,可以采用纸质与音频或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加深对全剧的理解,也可以拓展学生戏剧的阅读面。再如,戏剧教学时可以不仅限于单一的课文,《窦娥冤》与《哈姆莱特》的教学也可以跨媒介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媒介工具,如PPT的制作,比较《窦娥冤》中的唱词与《哈姆莱特》中的独白,也不难发现彼此的一些异同。将跨媒介融入到教学内容方面,使得戏剧教学的知识面得以扩大,也使得学生的媒介素养得以提升。

(三)精准把握跨媒介教学实施

在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仍然有许多老师实施着传统的戏剧教学方法,大多倾向于教师讲授,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除了使用文字单一的展现形式,还可以结合音频、视频等方式运用于教学实施。比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文本内容较易理解,可以设置运用多媒介的比较赏析阅读,学生通过提前阅读并搜集有关资料,大致梳理剧情,体味鲜活生动的语言、鲜明有力的行动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并在课堂上展开分享。教师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课堂上放映节选部分的影视片段,或者邀请学生共同参演,引起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蕴,加深对悲剧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理解。但是,做教育戏剧的目的不是为了登台表演,不是摆花架子,而是将教育戏剧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定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而且是必要的课程与教育形式。[6]并且,可以在课后布置尝试续写剧本的学习任务,通过写作拓展学生对剧本编写的了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图片或影像戏剧资源更加易于接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

(四)全面完善跨媒介教学评价

跨媒介的高中戏剧教学与传统模式下的戏剧教学有着显著区别,教学评价自然也应当在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基础上,设置更加开放且灵活的题目。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仍然将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难以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学生对戏剧学习兴趣的缺失,在教学评价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运用媒介的过程,将二者有效结合进行全面评价。并且,应当利用多媒介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比如,除了加入课堂上师生共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外,在《雷雨》戏剧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表演录制视频,可以将视频上传到班级视频号等渠道,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也可以将学生的剧评上传网站并分享他人见解。更加广泛的评价主体使得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也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跨媒介运用于教学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合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得高中戏剧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任明满,郑国民,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J].语文建设,2018(2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

[3]刘倩倩.高中语文戏剧专题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4]吴丽君.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建设,2021(15):76.

[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11.

[6]马利文.教育戏剧:以戏剧作为人的学习媒介[J].人民教育,2016(18):35.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
浅析基于价值链下的互联网+与传统商业模式
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浅议农民工群体流动党员管理的现存难题及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