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3-06-07 17:20张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运用小学数学

张明

【摘要】小学生的成长和数学有着莫大关系,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当中都会运用到数学,数学能力是一项和生活相贴合的技能。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教师也需要转变其教育理念,使用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完成数学教学,教师要尽量融入生活情境,并且培养学生兴趣,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利用知识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基础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运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3-0097-03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生活情境和学生所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学生都难免会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如果将数学教学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就可以达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生活情境来解读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挖掘潜能的基础要求。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

(一)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热情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生在初期接触数学时往往会觉得非常吃力,对数学题目的思考也会陷入瓶颈,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认知程度相对较弱,或是对教师所教内容理解不足,数学学习对学生会产生较高难度,这不但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被打击,而且也会让学生无法真正地将知识内化于心。可是在生活当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些和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化元素,如果教师可以善于使用这些和生活相关的元素,那么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时也能够更加容易,学习起来难度将会降低,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具有热情。学生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数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也更加容易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创设一个更加丰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更具有积极性,课堂参与也更加热情,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1]。

比如,教师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节课时,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代表质量的单位,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学生还是感到非常新鲜。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逛菜市场,学生分别扮演卖菜的小贩以及购菜的成年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具有学习热情,并且利用真实情境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在菜市场购买东西的流程,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1g和1kg的具体差距,理解物体轻重的具体概念,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质量的具体含义。

(二)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学以致用,是小学教学最基础的目标之一,教师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趣味,并且能够通过学习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学会在实际生活当中通过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养成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并且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不仅如此,生活情境教学也可以突破传统思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具有价值,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体验生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民币有关知识时,就需要提前给学生准备讲课用的人民币材料以及一些价格标签等相关物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这些物品做一些小活动,从而理解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以及每一个面额的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比如,教师在教学《圆》这一节课时,就需要把学习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过哪些东西是属于圆形的,这些圆形的东西都有哪些通用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会自己总结经验,善于捕捉生活当中的素材,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因此而有所激发,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三、小学数学中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数学课堂相对较为单调,学生很难提起兴趣,而且还有一些数学问题非常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始终无法将其解决,因此对数学学科会产生惧怕心理。所以教师需要有所创新,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进行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一些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情境搬入到课堂上,学生通过解答生活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将会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解决数学难题。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活动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教学《平均分》这一节课时,很多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平均分的一些基础计算,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平均分的机会相对较多,日常生活也接触到了很多和平均分有关的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因此这节课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变得更加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在脑海当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结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使用趣味的活动完成课程导入,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三只松鼠正在吵架,因为小松鼠发现了12个松果,松鼠小白说我吃距离我最近的一半,剩下你们分,松鼠小红说我先发现的松果,所以应该我吃一半,松鼠小黑说我摘松果的速度最快,所以应该我吃一半。教师请学生来当裁判,看一看究竟谁的方法更加公平,也更加具有道理。解答并对问题产生深入思考,使用趣味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并且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这对学生未来的理解是非常有利的。

(二)生活化的方式,抽象知识具体化

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显而易见,其抽象性以及概括性都非常显著。因为在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就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并且帮助学生打造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大多较为具体,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当然也需要将一些抽象知识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负数》这一节课时,可以利用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学生讲解“负数究竟是什么”,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频率,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负数的重要性。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地区的温度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接触负数这个概念,学生会发现负数主要标记零下的温度。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温度计主要是以零作为分界点的,零以上的是正数,零以下的是负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负数产生最基础的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正号和负号,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会基础的负数含义以后,教师再教学生如何读和写负数,通过温度计让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三)生活化的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情境,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可以在情境当中了解问题,并且通过独立思考以及集体合作来具体地解决问题。通过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要求,这也正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小学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通过生活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传统的教学比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并主动观察生活,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促使学生个人能力获得发展,这对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利的[3]。

(四)转变教学思想,建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知识体系也比较复杂,因此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一旦数学基础知识并不十分扎实,就会使所学的概念变得更加混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直面薄弱之处,重视实践工作,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时把抽象的知识转换成为具体的形象,因为数学问题难以被解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变得更加完善,教学思想也得到了一定转变,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的模式,并且将课本当中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需要使用的数学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学习的生活性以及趣味性,从而激发其自主探索的动力。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利用具体的形象概念帮助学生来掌握数学,并且给学生建立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科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学习兴趣[4]。

(五)构建生活化情境,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知识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如果这时教师可以将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就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的动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活动,并且将活动和教学情境相融合,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相互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节课时,就可以问学生是否知道长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自己的文具盒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书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的认知得到进一步增强,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加真实的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长方体来制作一些小模型,并且利用正方体来制作同样的模型,看一看二者之间产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直观感受,从而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当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学生将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将会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5]。

(六)构建生活化情境,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可是学生很少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比如,教师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节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数学知识来判断物体的大小,并且在购买物体时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确定自己所买物品的质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确定自己所需要买的物品重量以及相对应的物品价格,然后再模拟购买物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重量单位相互之间的差别,并且在脑海当中形成更加直观的判断,从而对物品有更加具体的对比,不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所增强,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学生之后可以利用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完成购买物品的行为,这对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七)利用生活情境,使数学更加生动形象

数学知识大多较为乏味,可是生活却非常丰富多彩,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以及数学知识,并且尽量通过更加丰富的方式将知识展现出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更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比如,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课时,就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比较具体的案例:大森林里面有很多棵树,这时光头强过来砍树,早上砍了300棵树,下午砍了200棵树,问光头强一天内砍了多少棵树?把这些比较枯燥的数字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可以让学生体验感增加,并且使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多的兴趣,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利用情境化的教学法,让学生拥有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通过将数学学习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加灵活地使用数学知识,并且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升,这对未来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张国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华志愿者,2021(1):110.

[2]马恩余.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13):75-76.

[3]赵桂玉.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成长,2020(2):147-147.

[4]苏正.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67-68.

[5]陈爱娟.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学少年,2020(8):104-104.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运用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