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3-06-07 23:11黄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

黄丽娟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环境下,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要注重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小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及思考当中,为小学生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音乐课堂。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体态律动方法运用,强调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对小学音乐唱歌教学问题研究中,注重将体态律动方法进行有效运用,使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及感知,以提升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质量,并促进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及发展。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唱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3-0175-03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对体态律动方法的运用,注重突出实践性教学引导,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和体验,让小学生由浅入深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为小学生音乐能力、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结合,突出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注重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并凸显出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使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及发展。

一、现阶段体态律动融入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在运用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时,教师将体态律动与音乐唱歌教学进行了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点燃了小学生参与音乐唱歌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但是在唱歌教学中,体态律动方法的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音乐学科的本质特点缺乏有效的把握,导致音乐唱歌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推进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忽略了音乐教学的本质,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只是运用体态律动来营造音乐唱歌教学的氛围,音乐唱歌课上对知识内容的把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未能够抓住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制约了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忽略了课堂教学生成。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唱歌教学工作时,注重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学生共同进行律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把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导致师生共同律动时,音乐课堂纪律出现混乱的情况,影响到了小学生唱歌学习的质量。同时,在音乐唱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把握,只是按照教案进行体态律动的教学引导,这导致唱歌教学的开展效果、开展质量不佳,未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有效把握,制约了音乐唱歌教学的实效性。

(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固化的问题。在推进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对唱歌教学的认识程度不足,并未意识到体态律动对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体态律动的内容、内涵认知不足,限制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及质量,也影响到了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有效学习及理解。

结合当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意识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这导致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及限制,不利于小学生音乐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师要注重把握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对体态律动融入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进行有效发挥,让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基于体态律动视角下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对策分析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要把握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注重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内容、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对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安排及设计,使小学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音乐唱歌学习中,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课堂。联系体态律动视角推进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立足音乐唱歌教学本质,做好体态律动有效融入

从体态律动视角下开展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对音乐唱歌教学本质的把握,从而使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得到有效渗透及运用,以强化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内涵的学习及思考,為小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结合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特点来看,引导小学生对唱歌的方法进行把握,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特点进行感知,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音乐唱歌的效果及质量。在融入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重发挥体态律动的功能及作用,并使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得到培养及强化,渲染小学生音乐情感,能够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以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音乐唱歌学习中[1]。

音乐唱歌教学中对体态律动的运用,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在音乐唱歌学习中,对唱歌的方法、技巧进行深入思考,并借助于体态律动方法,为小学生有效地掌握唱歌的方法及技巧指明方向,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对音乐唱歌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使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以提升。对此,教师在音乐唱歌教学时,要联系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音乐唱歌教学的安排及设计,突出小学生在音乐唱歌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唱歌中,并在唱歌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得到更加顺利的开展。

例如,在学习《两只小象》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唱歌时,可以将体态律动方法有效融入其中,先让小学生听《两只小象》这首歌曲,在听完音乐的时候,组织小学生结合《两只小象》的音乐节奏进行拍手练习,以体态律动方法的运用,使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体验音乐歌曲中蕴含的情绪,以强化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深刻感知。在感知音乐情感之后,组织小学生联系音乐节奏的发展变化,让小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下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及思考,使体态律动在音乐唱歌教学中得到有效贯彻及落实。

通过把握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本质,使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下,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音乐唱歌学习中,对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做好培养及发展。同时,把握好音乐唱歌教学的本质,使体态律动方法在音乐唱歌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强化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打造一个更加高效、高质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二)突出课堂生成教学,做好情感教育引导

体态律动融入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音乐学习情感,并重视课堂生成教学,从而使小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及思考,以强化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理解及掌握。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运用,联系课堂生成教育引导,教师要关注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分析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在音乐教学引导时,提升音乐唱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音乐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将层次化教学理论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及运用,对小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课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引,以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课堂[2]。

体态律动融入到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教学引导时,注重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把握和运用,并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增强小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体验感,使小学生能够对音乐唱歌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及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应注重立足于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并借助于乐器运用,将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进行有效运用,以强化小学生对音乐唱歌教学的学习及思考,突出课堂的生成,加深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及感知。

例如,在《小步舞曲》唱歌教学引导时,教师注重引导小学生对《小步舞曲》的节奏进行把握,并跟随音乐一起打节拍,借助于舞步将小学生代入到音乐课堂学习当中,结合视唱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对歌词进行学习和理解,并把握好唱歌的节奏,使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又如,联系体态律动融入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对音乐唱歌学习的接受程度,立足于课堂生成教学这一点,突出音乐唱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人教版《卢沟谣》唱歌教学时,教师注重组织小学生结合音乐节奏进行唱歌表演,聯系朗诵、手语表演的方式,让小学生对《卢沟谣》蕴含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感知,强化小学生音乐情感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对音乐歌曲的内容、内涵进行更好的把握,以深化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的有效发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体态律动的方法进行有效运用,并突出课堂生成教学引导,使小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引导下,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音乐唱歌学习及思考当中,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做好有效培养及发展,使小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唱歌课堂的主人,以深化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强化体态律动运用,深化小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培养

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对于音乐教学问题的认知程度不深,对小学生音乐能力、音乐素养的培养缺乏关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并注重将体态律动与音乐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结合,使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得到培养及发展,以构建一个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3]。在音乐教学中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要注重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及局限,注重利用身体律动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唱歌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变化进行更加有效的感知,从而使小学生有效地投入到音乐唱歌学习中。

体态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注重以体态律动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节奏进行更加有效的感受和体验,使小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变,强化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内涵的学习及感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并在体态律动的引导下,对音乐唱歌学习进行思考。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把握教学歌曲的情况,做好简单动作的设计,并为小学生创造身体律动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新年好》这首歌的时候,在引导小学生参与《新年好》的唱歌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体态律动的练习,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体态律动的学习及运用,参与到音乐唱歌学习中,强化小学生音乐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及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体态律动的训练当中,并联系声势对节拍的强弱进行体现。在小学生探讨交流过程中,使小学生对音乐节奏加深学习和感知,让小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引导下,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以强化小学生对音乐唱歌的深入感知,对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做好培养及发展。

又如,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教师结合体态律动开展唱歌教学时,注重让小学生体会妈妈深深的爱。在教学引导时,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调动,使小学生对歌曲体现出的意境进行有效感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资料,对《小宝宝睡着了》的情感内容、内涵进行学习和体验,并为小学生创编舞台剧,使小学生结合体态律动深入地参与到《小宝宝睡着了》一课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使小学生对《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进行有效学习及感知,并对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做好培养及发展。

通过对体态律动进行有效运用,点燃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唱歌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在音乐唱歌课堂中的体验感,使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效果、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音乐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予以把握,并在教学引导时,注重以小学生为中心,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身心发展特点,以体态律动的运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唱歌学习中进行有效思考分析,让小学生唱歌能力、素养得到发展,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音乐唱歌教学课堂,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华.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7):125-127.

[2]詹玥.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智力,2021(22):45-46.

[3]胡加涛.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家长,2019(1):130+132.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