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物治疗与小儿推拿联合耳穴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2023-06-09 07:55郭家燕黄永杰
北方药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抽动症症候多发性

郭家燕,黄永杰

(1.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广东 惠州 516300; 2.惠东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惠州 516300)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GTS)通常又将其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该病会对患者的行为与运动造成一定的障碍,多数患者具有强迫、多动等障碍临床以面部、躯干四肢肌肉不自主抽动为主要表现,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且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对于该疾病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分析其可能与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异常有关[1]。西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方法主要是以α受体激动药物、单胺能拮抗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为主,西医治疗虽然能够抑制患者病情的持续发展,治疗效果显著,但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使用镇定类药物会让患者产生诸多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2]。近几年,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收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与关注。鉴于此,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21年3月的67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研究的方法、过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21年3月的67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分配法,将这67例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3例,实验组34例。其中,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15:16,年龄为4~13岁,平均年龄为(9.31±4.03),病程为1.5~12个月,平均病程为(9.72±5.12)月;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14:17,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8.42±3.74),病程为1.5~12个月,平均病程为(9.98±4.19)月,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可做进一步的研究比较。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两组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a.患儿在发病时,同时或非同时存在一种或者多种发声方面的抽动,或者存多种运动方面的抽动。b.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儿抽动的频率会变得越来越快,抽动次数变得越来越多,抽动种类变得越来越复杂等。c.一个星期内容患儿出现了不低于2次阵发性的抽动,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超过12个月。(2)患儿的年龄<14岁。(3)患儿没有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偏瘫等。

1.2.2 排除标准

(1)患儿患有除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如癫痫、偏瘫、精神类疾病等。(2)患儿的年龄≥14岁。(3)患儿家属的依从性较低。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儿传统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龙骨20g,牡蛎20g,党参10g,茯苓10g,桑叶10g,川芎10g,葛根15g,柴胡5g,甘草5g。幼儿按体重情况按比例进行药品剂量加减。

(2)若患儿的情绪急躁易怒,则在药方中加入夏枯草;若患儿有明显抽动,则在药方中加如羚羊角(研末冲服);若患儿有点头、摇头症状,则在药方中加入蝉蜕;若患儿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则在药方中加入加大黄。

(3)每天1剂药,用水水煎煮,每天服用2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月。

1.3.2 实验组

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和耳穴贴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耳穴贴压:a.抽动穴的耳穴贴按压的主要穴位;次穴位主要选择交感、内分泌及、眼、神门。b.让患儿家长每日帮助患儿按压以上穴位,每天按压3~4次,每次按压时长为3~5min。c.若患儿的耳朵补位出现瘙痒和皮疹时,应及时撕下耳穴贴,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2)推拿方法:a.主要选择印堂穴、迎香穴、百会穴、角孙穴、大椎穴、风池穴、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每个穴位依次按揉100下。上述穴位每天一次,持续十天为一个疗程,持续三个疗程。b.协助患儿取俯卧体位,沿其督脉穴自风府穴向下,一直到长强穴,严格按照三捏一提的捏脊手法对心肝肺脾进行提捏,每次连续提捏五遍。上述操作每天一次,每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连续十天为一个疗程,总共持续三个疗程。

注意:叮嘱两组患儿治疗期间饮食要清淡、营养,辛辣刺激、油炸膨化食品以及饮料可乐等避免摄入,每天要多休息,学习压力要减轻。

(3)上述治疗方法三个疗程结束后设为一个治疗周期,一般连续治疗三个周期后可以根据儿童病情好转情况酌情减少治疗时间。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判断标准如下:a.治愈:患儿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全部消失,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6个月后患儿并未复发。b.显效: 患儿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发病间隔时间较长,能够正常进行学习和生活。c.有效:患儿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有所缓解,发作间隔时间变长,但其还不能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d.无效:患儿治疗后的抽动症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或者抽动症状更严重了。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2)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抽动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参照YGTSS评分标在进行评估,主要囊括了整体损害度、运动性抽动评分以及发声性抽动评分这三个项目,前者的分值范围是0分~5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差;后面两个项目则主要从患儿抽动的种类、频率、强度、复杂度、干扰度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的分值是0分~10分,共50分,分值越高说明抽动的病情越严重,最后三个项目的评分累及相加,如果总分不超过24分,可视为轻度抽动;若总分在25分~39分之间视为中度抽动;若分数不低于40分,则视为严重抽动。

(3)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估本次治疗的效果,一共分为四个级别,即基本治愈、治疗显效、治疗好转和治疗无效。其中患儿经过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了95%或以上,抽动症的症状完全消失且患儿情绪、症状稳定,视为基本治愈。若患儿经过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了70%~94%,病情有显著的好转、面色明显改善、患儿情绪稳定,视为治疗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了30%~70%,抽动症状有缓解、烦躁易怒的情绪趋于稳定,视为治疗有效。若患儿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均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或者患儿的病情明显加重了均一律视为治疗无效。

1.5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在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有3例患儿治愈,9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7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有效,14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57.58%;实验组有7例患儿治愈,1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14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有效,3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94%;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YGTSS评分

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得到一定改善,但实验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

在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为(11.44±0.89)分,实验组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为(10.69±0.94)分,实验组与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前的中医症候评分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为(5.96±1.42)分,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候评分为(4.14±0.71)分,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发病后的主要表现以多发性慢性的运动肌迅速抽动为主,可伴随或不伴随不自主的发声。多发性的抽动症患儿病程迁延,患儿情绪容易波动,该疾病发生率近年来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该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和家庭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案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具有必要性。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该病,虽能在短期内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病还会复发,其中氟哌啶醇是临床治疗TS的常用药物,但是患儿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对其脑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且停药后容易导致疾病复发,这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家庭都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3]。祖国传统医学中降多发性的小儿抽动症归属在“慢惊风、肝风”的疾病范畴内,并且明确此病的发病机制和患儿自身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中医学中提出人体的心主血脉,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则火热循经上炎后悔燥扰神明,使得机体气血津液,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出现失调现象。而心肝火旺及时得不到压制则会出现情绪波动、抽动症状[4]。目前,中医技术治疗抽动症的效果日渐显著,也备受大众青睐。针灸属于常见的中医疗法之一,其一中医理论作为治疗指导的基本原则,主要工具为毫针,通过一定角度在特定穴位上刺入毫针能够止痛通络;推拿是按照经络、穴位,在人体上用手治疗的一种非药物物理方法,主要诉法包括捏、拿、揉、推、提等,与针灸的联合使用是能够起到调和阴阳、驱邪扶正、推行气血以及疏通经络的作用。通过上述中医手法治疗能够化痰息风、平肝潜阳,滋肾、健脾、养心后使得患儿肝气疏泄,肾旺盛、脾健后可以发挥显著的标本兼治的作用[5]。

本次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儿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高,且其YGTSS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皆比观察组低(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选用的耳穴中,具有镇静、止痛、安神、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息风止抽,清热消痰,益心安神。其次,对患儿进行小儿推拿,又能够清心泻火、镇静安神、疏肝解郁、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将二者进行协和治疗,能够达到醒脑开窍、育阴潜阳的功效,使得治疗效果提升,进而为患儿的生命质量提供保障[6]。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与耳穴贴同时用于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疏通其各个穴位,调养其穴位,最终起到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抽动症症候多发性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