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木玉布木:“春运母亲”扎根家乡啦

2023-06-10 00:30
分忧 2023年3期
关键词:二女儿春运南昌

2023年春节前夕,彝族妇女巴木玉布木历经2天3夜,1900余公里,从深圳工厂回到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家。当看到家乡脱贫攻坚后发生的巨大改变,感受着“三年行动”实施后的美好愿景,她决定春节后不再外出打工,而是专心扎根家乡。

巴木玉布木是谁?她就是十多年前让全国网友印象深刻的那位“春运母亲”……

“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

2010年1月30日,当天全国进入春运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母亲,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就是在那一天,这张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被新华社摄影部的编辑含泪编发,在当晚海量春运照片中直击人心,被数百家网站和报纸选用。2011年,该照片获得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

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一张震撼人心却又让人深思的照片!”“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当妈之后就看不得这类图了,看了就忍不住眼泪。”……

十多年来,这张照片不断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流传,不断被各大媒体引用、转发,并成为“春运表情”。每到春运,人们总会想到这位中国母亲;每逢母亲节,网友便会发布这张照片来颂扬母爱。众多的询问和反馈,让记者周科开始后悔当年“没有留下那位母亲的联系方式”。在众多网民和关注者不断发来的相关信息里,也让他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寻找。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日渐发达,当年那位母亲终于被网友找到了:巴木玉布木,32岁,凉山州越西县彝族人。

2021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围坐在火塘旁,伴随着跳动的火苗,周科终于结束了寻找,与11年前那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相遇了。

“住上不漏雨的房子,是我儿时的梦想”

见到巴木玉布木时,她笑得灿烂,看不出岁月的沧桑。与十多年前照片中一样,她盘起头发、背着孩子迎面走来,除了略显瘦削,依旧是那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

她的身后,是刚刚建好的新房,钢筋水泥结构,结实的板材门窗。“住上这栋大雨漏不进去、寒风吹不进来的房子,小时候做梦都想。”

曾在土坯房住了30年的巴木玉布木,童年的家在半山腰,出嫁后家在山脚下,变的是海拔,不变的是土坯房。每到雨季,屋外大雨,巴木玉布木的土坯房里便是小雨。雨水落在地面不打紧,可时常会滴落在床上打湿被子,一家人都睡不了觉。脸盆放在床上接雨,一个不够,再加另一个,还不行就用木桶……

十余年前,位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桃园村,苦日子并非巴木玉布木一家。

巴木玉布木家有6亩旱地,祖上一直以种植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每年的收成勉强维持一家人填饱肚子。想吃大米要到集镇上买,但家里根本没有钱。2007年大女儿出生,巴木玉布木偶尔会用节省下来的零钱去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给女儿“加餐”长身体。

2009年,二女儿出生,嗷嗷待哺中,巴木玉布木感觉看到了自己重复的童年,她害怕孩子们会像自己一样永远走不出这座大山。

就这样,巴木玉布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去打工!

“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比家里种地要强”

2010年1月30日,周科在南昌火车站拍摄到巴木玉布木,那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她记得很清楚,那天一早,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带着女儿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再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在成都,她花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休息了一晚,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已是深夜。这趟行程,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如今,从南昌坐高铁到成都,最快只需要8个多小时。而随着2022年12月新成昆铁路建成,从成都乘高铁到越西,2个半小时就能抵达。

周科翻开那张曾震撼人心的“春运表情”照时,巴木玉布木惊讶又感慨。她告诉记者,当年自己背包中装满被子、衣物,手拎的双肩包里是一路需要的方便面、面包、尿不湿。她说,那一次,自己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也引得不少好心人上前帮忙。

在巴木玉布木的记忆里,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凉山,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南昌一家烧砖厂搬砖。“砖厂打工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不多,但比家里种地要强。”巴木玉布木没念过一天书,更不会讲普通话。白天上班,她就背着女儿一起搬运石砖。女儿在肩头睡着了,就把她放在一旁,自己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她。

在砖厂打工期间,巴木玉布木最头疼的事是二女儿经常生病。在老家遇到这种情况,她会带孩子去镇上医院看病。但只身在外,她不知道医院怎么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家。“那张照片,正是我带二女儿回家的时候。”巴木玉布木说。

不幸的是,二女儿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因病去世。2011年,她的第三个孩子在出生后10天也不幸离世。

“那个年代,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出行靠马车,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巴木玉布木说。

新年新选择,留在家乡

2022年5月,巴木玉布木夫妻和亲戚、乡亲结伴出门,由熟人介绍,来到深圳一家电子厂务工。4名孩子都是由奶奶在带,老的老,小的小,夫妻俩每隔几天,就和孩子们手机视频连线。工厂包吃住、计件发薪,巴木玉布木每个月能挣到近4000元。丈夫巫其石且在深圳的建筑工地务工,月收入也有4000元左右,月结,没有拖欠。

2023年春节前夕,巴木玉布木和十几名乡亲一起,从深圳回到了家乡。

“妈妈回来了,我好想妈妈呀!”二女儿王雪医牵着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懂事的小雪医在学校是班长。几兄妹互相激励,每人都从学校抱回了奖状。巴木玉布木摸着孩子们的脸庞,清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巴木玉布木家墙上贴着几年前的脱贫进度表,当时填写致贫原因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家都充满干劲。2020年,巴木玉布木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万元、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7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获得国家4万元的建房补贴,她自筹7万元在宅基地旁盖起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三室一厅的房屋粉刷一新,干净明亮,还贴上了地板砖,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齐全。

桃园村修建了乡村公路,电力、通信、自来水都通了,村口常遭水冲毁的那座小桥也修葺一新。曾经的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桃园村孩子们的上学路已经缩短到十几分钟。

2022年,这个脱贫彝族家庭有了更可喜的变化。他们在原有的一层平房上,又加盖了一层,每层有三间卧室,一间约30平方米的大客厅。如今,顿顿都有大米饭,有蔬菜也有肉吃。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巴木玉布木说,“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平平安安。无论是生活的贫困,还是遭遇的不幸,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2023年春节后,巴木玉布木决定不再外出。家乡的变化让她有了新选择。新成昆铁路缩短了越西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如今当地有了花椒、苹果、山泉水等产业,还有了千亩花椒州级示范基地、万亩烤烟省级示范基地。夫妻俩流转了20多亩土地,每畝特色种植可纯收入3000元,总体和外出务工差不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我就希望,地里能有好收成,老人和孩子都健健康康。”巴木玉布木说得很朴实。和当年“春运母亲”照片相比,现在的她清瘦了,嘴角的微笑、眼里的光芒,却包含着更多的确定和安心。

猜你喜欢
二女儿春运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古人写书能赚钱吗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南昌护桥记
此路不通,另辟蹊径
希拉里“二女儿”影响大选?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