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色莫子洛:让古老彝绣成为现代时尚

2023-06-10 05:05
分忧 2023年3期
关键词:米色绣娘凉山州

米色莫子洛出生在凉山州普格县瓦洛乡翻身村,母亲系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的特殊背景,让这名出身“特殊”的女性从小树立起“特殊”的愿景——要让古老的彝族服饰与时代碰撞,并融入现代时尚市场。

结缘彝绣40多年来,从潜心学问到四处探索,再到创立起年营业额400多万元、产品辐射云贵川广大彝族聚居地的凉山古夷彝秀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

正是凭借着一份矢志不渝的初心,米色莫子洛始终秉持匠人匠心,勇于开拓,闯出一条用红黄黑三色铺就的“锦绣之路”。

天赋异禀,勇闯梦想之路

2019年大凉山手工编织大赛特别贡献奖、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非遗扶贫工坊、2018年四川十大旅游文化创意品、2021年获得中國西部国际时装周设计金奖……走进位于火把广场金鹰大剧院的凉山古夷彝秀有限责任公司,4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各种彝族服饰“争奇斗艳”,摆放于其中的几块金匾“闪耀”着光芒。

公司负责人米色莫子洛的父亲为退伍转业的林业工作人员,母亲则是从昭觉县嫁到普格县的昭觉约则家族第九代彝族服饰传承人。

在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中,可能因为是女性,米色莫子洛从小便迷恋上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当她上到初二那年,就第一次自己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彝族衣服。“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只穿两件衣服了。”米色莫子洛说,一件是校服,必须穿;另外一件就是按照自己意愿设计缝制的彝族衣服。

“其实,我自己觉得9岁的时候,就有能力缝制完成穿的彝族衣服。”米色莫子洛毫不避讳自己在彝族服饰制作中的天赋异禀,“我妈妈虽然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但是我觉得我更有天赋。”

1976年,米色莫子洛的妈妈购进一台缝纫机。这一年,通过这一台缝纫机,妈妈让家里成为远近羡慕的第一代“万元户”。这一“荣光”激荡着米色莫子洛的心灵,她第一次认真思索这门传统更宽的路子在哪里?如何才能将彝族服饰这个产业发扬光大。

在认真思考完这些问题后,米色莫子洛便在心里种下了一棵梦想之树,那便是让传统的彝族服饰走向现代市场。

匠心独具,让彝绣登上时尚殿堂

1989年,米色莫子洛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凉山财贸校。四年学成毕业后,她为了能留在西昌继续自己的梦想之路,毅然舍弃回普格当公务员的机遇,选择在西昌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就职,开始边上班边创业。

在西昌闯荡的时光,她与朋友一起开过旅行社,开过客栈酒店,办过艺术团,也经营过餐馆。这些在外人看来与彝族服饰毫不相干的行当,米色莫子洛却是在酝酿一条出路。“旅行社可以推荐彝绣旅游产品,艺术团可以展示彝族服饰,餐馆可以传扬彝族文化……”

2017年,经过20多年的躬耕摸索,米色莫子洛见时机成熟,开始创办凉山古夷彝秀有限责任公司,将零散的行当进行统一整合,将参差凌乱的技艺规范化,以批量生产+代理加盟的模式让传统彝族服饰以真正意义上产品的形式走向市场,融入主流社会。

如果说,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那么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数集中在每一片形制抽象、颜色艳丽的纹样上。“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比如,太阳纹是彝族人心中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彩云纹是彝族人日月文化的元素;而土司印章纹,代表的是权力,少数特权阶级的专属……

时移世易,曾经诞生于农耕文明和等级制度下的传统纹样,在2020 WEEK UP 潮流展上,却被彝绣设计师米色莫子洛赋予了“潮流”的气质。

彝波荡漾(彝绣手包)系列中,米色莫子洛把云彩纹重新解构,以绿色与黑色组合,跳跃而不出位。口金彝绣包系列中,又取缔了土司印章纹、云彩纹、太阳纹等原有的复杂,通过彝绣中的盘线绣与简洁的配色让其“重生”,变得更生活化,更能满足日常生活穿搭。

作为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米色莫子洛在传承彝绣技艺之余,更明白背后的精神归属,彝绣纹饰源于大自然,所以在设计每一款产品时,她几乎都是就地取材,让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共生。

我们对于物件常常寄于超出其本身价值之外的情感,在于物件背后所映射的象征意义;凉山彝族服饰之所以在今天不断地被拿来创作和讨论,在于它们集中反映了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

把大自然穿在身上,把信仰与希望佩戴在一切可以装点的地方——简单的配色,高级的搭配,夸张而不浮夸的结构特点,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其个性背后的时尚境界,也让不计其数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将其视为灵感的沃土,从而百花齐放地成就出不一样的国潮风尚。

正如薛之谦在歌曲《渡》里唱的那样——“都在散播细节,肢体在蔓延”,随便一枝一叶,到了米色莫子洛女士的手上,都能被“培植”出一片“春天”。

初心不改,让梦想更普惠

2021年9月,凉山州“树新风促振兴”暨妇女儿童关爱提升三年行动正式启动,米色莫子洛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巾帼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到“三年行动”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找上门学习彝绣的,我都毫不保留讲授指点技艺。”

从西昌周边到覆盖全州17个县(市),从最初的20多名,到如今的1100多名,正式与米色莫子洛公司签订有合作协议的“绣娘”规模不断扩大。“在这固定的‘绣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四分之一。”米色莫子洛说,公司将一切优惠政策向困难户倾斜,首先所有公司的业务要先满足贫困户,多出的业务才交由其余绣娘完成;其次,贫困户在价格上还要多优惠10%。从工种看收入,最低的档次一个月也能收入1200元至1800元,高一点的一个月能达到2500元至3000元。

米色莫子洛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使命,而在巾帼行动中,凉山州妇联组织的培训及与各地“绣娘”的交流也在扩宽着米色莫子洛的视野和思维。通过不断改良产品样式,丰富产品形态,“古夷彝秀”逐步走俏市场,产品辐射云贵川广大彝族聚居地。

2021年,米色莫子洛带领公司在布拖县依撒社区由米色莫子洛公司全资布展,并负责现场会的接待彝绣讲解,得到了州、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这是朴实的米色莫子洛务实的行动。以“公司+合作社+绣娘”的发展模式,将绣娘队伍不断壮大,与绣娘携手共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挖掘和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精致的民族特色产品,这一直是她的梦想。

“让彝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一生做一事,初心不曾变。米色莫子洛并不满足外界“事业有成”的评价,已将梦想的目光放在更远的未来。

猜你喜欢
米色绣娘凉山州
大象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热力早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
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