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工科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与分析

2023-06-11 22:04龙雨魏伟
高教学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新工科

龙雨 魏伟

摘  要:面对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战略发展新方向,人才培养新要求,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陷入困境。通过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发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不同地缘,不同类型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也会有差异。该团队遵循广西自治区的开放格局的重大创新思路,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方法,总结以往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工科;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043-04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new direc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the traditional graduate training model has fallen into a predicament. By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mong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 model of joint training of graduates has emerged.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in different areas will also have different modes of joint training for graduates. Following the major innovative ideas of the opening pattern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our team explored the method of joint training of graduates, summarized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proposed some solutions.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new engineering; graduate education; joint cultivation; talent training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于秦汉时期,从广州、泉州、宁波和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之路。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制定了“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重大创新思路,诠释了广西自治区开放格局的新内涵。南向,就是加快互联互通,深化与东盟的合作[2-3]。北联,就是加强与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合作。东融,就是主动融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招商引资。西合,就是联合云南,深度参与西南区域资源开发,开拓新兴市场。

时至今日,中国每年的工科毕业学生人数远超其他国家,稳居世界首位,但是工程教育的质量却不尽人意,反映到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愿望还有待提升[4]。面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高等工程教育也在转型和发展中[5]。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3E)的提出为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中国方案。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和开放式的特征[6-7],将人才培养的视野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一  背景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高校的教育资源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无法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如科研经费紧张、实验设备短缺等问题,联合培养模式在此情形下是一种切实的解决方案。作为当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研究生联合培养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是通过综合利用国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科教资源,来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和综合能力。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及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作为广西大学的研究生导师,遵循自治区的开放格局的重大创新思路,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教学与创新型实践,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方法。本人首先积极引进人才,形成团队;努力建设研究平台,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目前顺利组建了“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激光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所”,有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基于团队各位老师的力量,本团队积极开展广西大学校内合作,同时坚持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原则,也积极探索与校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目前,通过两年多实践,与国内其他高校、研究所的优秀团队联合培养了十余位研究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题。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与对策,对于提高研究生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重要作用

校企协同或者跨校协同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能够合理地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8],弥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工程性缺失和实践薄弱等问题。

(一)  研究生联合培养,完善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高校学生的常见社会实践,通常限于广西大学校内实训中心的金工实习、到校外企业实地参观、专业课程设计的大作业,而缺乏真正的生产实战实践、并且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评估流于形式,难以准确评价。因此,校外研究生联培,是对现行学生实践环节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率,在实战环境中,最快地提升相关科研实验能力和理论基础。

在与其他优秀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进行研究生联培时,联培学生可以充分接触自己实验室原本没有的实验仪器。通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操练,联培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不一样的设备开展科研。等到本团队也拥有类似设备时,也可以让已有设备操作经验的联培同学带领新同学或无设备操作经验的学生进行操练,以熟带新,从而使越来越多学生尽快学会设备的操作,掌握新的科研实验技能,加快科研进度。

另外,与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培的学生时,往往对方单位导师具有自己团队所没有的一些研究基础和理论知识,联培学生有机会学习不一样的知识,用不同学缘、不同学派学术思想启迪学生的潜在创新思维,这有利于本团队与联培单位深入开展交叉合作研究,尽快产出高水平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本团队与联培单位的投入热情,形成良性的、互相促进的循环模式。

(二)  研究生联合培养,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

在本团队建设初期,实验和办公条件比较简单,研究生多数进行学术文献检索和阅读总结。仅仅在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很难真正理解当前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发展现状,把握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有时候因为团队实验条件的限制,有的学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毫无建树,这可能会降低學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而通过与其他成熟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学生有机会实际操作仪器,进行实验。学生往往能在实际操练与理论文献阅读总结中突发灵感、找到科学问题,进而迅速地开展科研,解决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被解决,越来越多的联培学生进入了科研状态,整个团队以及联培单位都感到了秋收的喜悦。联培学生在发表第一篇论文之后,自身也更加清楚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而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带领新同学解决问题。因此,研究生联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各方团队和学生都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反馈。

(三)  研究生联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目前本科毕业直接升学的应届研究生在研究生群体中占比相当大,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往往不太善于表达。联培期间,学生离开了广西大学的校园进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沟通能力的匮乏会让他们在联培过程中感到举步维艰,也容易产生较强的挫败感,进而越来越不敢于表达自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实际上大多数联培学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过去一年多内,用力改变沟通能力差的缺点,在短时间里提升了沟通能力,建立了信心。同时,学生对于企业的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利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术优势,结合实际问题需求,开展专项研究,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9]。

总的来说,研究生联合培养增进了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加强了科研交流与合作,带动了学科建设、完善了学科体系,共享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地位等。

三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类型

根据联合培养单位的不同类型,研究生联合培养分为几类,各具特点,因此需要区别看待。

1)与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一流大学中,联培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容易产生倾向性。通常体现为联培学生盲目只听一流大学导师的意见,而忽视了广西大学第一导师的指导,实际科研上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2)与同类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双方导师事先约定好论文和专利等知识产权产出的归属以及权利分配,并对相关联培期间产生的劳务、实验、差旅等费用合理约定。

3)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国内企业通常将联培学生当作实习生,在实际工作忽视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或者将其当作廉价的工程师,安排了大量的日常作业,重复劳动。这就需要联培学生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在完成企业主管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让主管容许自己利用企业的实验条件进行相关研究。

4)对口学校师资来到广西大学深造。在广西,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教师学历还不高,因此自治区安排广西大学与其单位进行对口支援。这些师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研教学经验,但年龄偏大,通常已经拖家带口。对于这样的学生,将强调自主能动性,课题上尽量安排符合其背景的课题,时间上也给与灵活性,毕业年限适当放宽。

5)校内跨学院招生。广西大学容许一部分导师跨学院招生,进行交叉研究。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应当注意发挥学生自身专业的优势,对学生特点作充分分析,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安排科研任务。

四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一些问题

本团队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中,也暴露了问题。

(一)  对于联合培养,学校和教师都认知不足,缺乏经验

研究生联合培养是新时代下的产物,作为学校如何管理联培学生?作为导师,如何远程指导学生?这都是一个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教学理论支撑。所有人都在摸索探索。

另外,导师如何选拔和指导联培学生?校外导师不同于第一导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考察一名学生是否适合科研或适合什么研究方向,联培高校的第二导师往往只能通过一个面试决定是否录用联培学生。如何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如何在短时间里合理选拔学生,双方导师如何有针对性地安排科研任务都将考验教师的能力。目前联培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而不是制度保证。

(二)  在工作岗位与科研任务之间,联培学生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当前联培学生基本是本科毕业直接升学或者多次复习考研升学的,基本没有社会实践经历。进行联培时,联培学生一下子面对多个领导上级、同时兼顾工作职责和科研考核,这对于联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外,有些联培学生还担任学校和学院的学生干部(党支部、研究生会等),在进行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期间,如何合理权衡学生干部岗位职责和双方导师给与的科研任务,进而如何分配时间精力,将非常考验联培学生的能力。

(三)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制度尚未健全

为了实现“依法治教”,双方导师除了在选拔联培学生达成一致,还需要联合培养双方单位之间签订相关合同协议,约定法律责任和权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风险,避免研究生实践安全风险、知识产权争议等问题。其中,知识产权问题是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引发利益冲突最多的问题。该谁占有、占有的方式、占有的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作明确细致的制度安排。

(四)  联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与其他单位联合培养学生时,第一导师往往因为与联培学生不在一起而无法清楚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时间一长,误解或者不理解都容易让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对联培高校缺乏归属感和校园文化认同感。这时第一导师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保障联培学生的合法权益,这考验了第一导师与联培学生和联培高校导师的沟通能力。当然,这也呼吁联培单位和第二导师在对待学生方面尽量一视同仁,将联培学生与本校学生同等看待。特别是在企业单位,大多数情况学生会被当作正式职工对待,而企业单位的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及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因为适应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个时候,这些学生远离学校,远离父母,远离朋友,加之联合培养单位基本不具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往往会放大问题,产生不良后果。

(五)  加强研究生的沟通能力提升

在与其他高校或者企业单位联合培养学生时,应注意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无论是短期的联培时间,或者是以后学生真正步入社会,沟通能力的提升都会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合理分配时间精力、提高工作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会讓这部分学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10-11]。

五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对策建议

尽管高校、企业各方都逐渐意识到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也有意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相关的工作,但是还是受限于很多因素,导致有时实际联合培养效果不佳。针对本团队在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加强高校师生对联合培养的认知

在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中,不难看出联合培养需要双方单位和导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都提高认知,达成一致,才能实现联合培养的最大效益。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满足联合培养的要求,没有明确的需求和培养计划,将无法实现各方共赢的目标。

(二)  加强对联合培养模式的设计,制度规范化

联培学生和联培单位在签署联培协议时都必须准确了解协议内容,包括联培的招生指标分配、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安全协议、资金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等等。联培学生到了校外不能随着自己性格乱来。也不能让联培单位及导师侵犯联培学生的合法权益。目前,研究生联合培养缺乏制度规范,联培协议也难以如同经济合同那样有法可依[12]。

(三)  采用灵活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联培学生在校外主要是联培导师进行具体指导,完成联培单位的科研任务。但第一导师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态,以便与联培单位的老师一起指导学生,比如工作时间可以是弹性的。当联培学生在联培单位获得相应的科研成果或是违反了相关制度,双方导师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其进行奖励和约束。

(四)  关注联培学生的身心健康

新一代的学生,包括研究生,都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一些平时沉默寡言且在科研上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如果进行联培,第一导师应时常与其保持联系,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并让其重视体育锻炼。当然,校外导师也应该关注联培学生的健康,做到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完善联培单位之间的互动沟通机制,建立稳定、及时、高效的沟通和上报机制,对于学生日常的身心状态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通报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六  结束语

研究生联合培养是对现有高等教育方式的一种补充,是适应开放发展新思路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团队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多种多次尝试,对联合培养的形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未来的高等教育环节更加完善、顺利。

参考文献:

[1]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2] 陈会民,田慧君,王孙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科大学生中国在线教育的选择动因及学习效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100-104.

[3] 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36(10):4-9.

[4] 刘玮,雷庆.高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政策的多源流模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2):105-110.

[5]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6] 周静,刘全菊,张青.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165-168.

[7] 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8] 杨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1):68-71.

[9] 石东升,张鹏,韩平.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讨论[J].高教学刊,2022,8(5):177-180.

[10] 尤祖明,迟强,潘明财,等.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8-112.

[11]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12]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