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 玉琢成器
——马海玉著《红山古国研究》推介

2023-06-11 14:13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渔猎古国红山

马海玉《红山古国研究》是一部以研究红山文化晚期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考古学专著,著作从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人群特征、社会形态、原始信仰、文明起源六个方面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浑然一体,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一,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立了整体框架。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著作第一章探讨了自然环境,论证了在红山古国时期辽西地区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干凉的自然环境。第二章探讨了经济形态,论证了红山古国时期延续了东北地区文化传统,经济形态是以渔猎采集为重的复合经济。第三章探讨了人群特征,从遗址分布、聚落布局、房屋结构三个方面论证了红山古国时期人群流动频繁的总体特征。第四章探讨了社会形态,从陶器、骨角蚌器加工、玉器制作、人像雕塑、植物编织、聚落建筑六个方面论证红山古国社会的劳动分工,阐明社会结构初步分化。第五章探讨了原始信仰,通过坛庙冢宏观建筑和造像、玉器、彩陶微观制作的考古研究,论证了红山文化晚期原始信仰的高度一致。第六章探讨文明起源,从神本社会、酋邦结构、古国时代、文明曙光四个维度分别论述红山古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结构、国家形成及文明起源。整体上看,著作有一个科学的框架。

第二,吸收历史与考古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论证。一是苏秉琦先生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理论。从古文化到古城再到古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红山古国是红山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红山文化发展的最高峰。古国根植于古文化之中,没有古文化奠基,就不会形成古国。著作从社会性质、社会结构、发展阶段、文明起源等多个角度阐释了红山古国社会。二是张光直先生“东方文明连续性”理论。著作从文化发展、文明起源的角度着眼,阐释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具有连续性。三是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因中华文化是八方辐辏、汇聚中原,由中原大熔炉融铸的文化统一体,所以中华民族也是由多个民族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四是李泽厚先生的的“巫史传统”理论。中华文明独特之处在于由巫而王、由祀而礼的发展道路。红山古国社会延续了东北渔猎采集文化传统,是在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碰撞过程中,通过吸收—融合—发展形成的文化统一体,是以巫为中心、祭祀神灵为目的、以祖神通天神为手段的巫史传统。

第三,基于历史和考古综合研究提出了系列新观点。一是分析了红山古国社会运行机制。红山文化山地丘陵为主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渔猎采集为重的经济模式;渔猎采集为重的经济模式形成了人口流动频繁的人群特征;迁徙无常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原始信仰的一致;原始信仰的高度一致推动了古国时代的来临。二是探讨了红山古国社会发展动力。红山古国是红山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东北平原渔猎采集文化与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农耕文化、东部沿海农耕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是北方渔猎经济军事高位与南方农耕经济文化高位互补的结果。三是建构了红山古国原始信仰体系。红山文化敬天、崇祖、奉神的原始信仰,主观上是通过巫师祭祀实现的,客观上产生了龙凤图腾崇拜,特别是“凤”是红山古国最重要的标识。

第四,建构了文明起源时期的中国北方文化格局。考古学视域下,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北渔猎文化、庙底沟文化为代表的中原粟作农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稻作农业文化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文献学视域下,以红山为中心的东夷文化集团、以华山为中心的炎帝部落集团和以泰山为中心的黄帝部落集团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红山古国考古学与文献学的比较研究为研究五帝时代早期社会开拓了新思路。

(《红山古国研究》,马海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定价:98.00 元)

猜你喜欢
渔猎古国红山
红山荞麦看木森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满语渔猎词语butha初探
不听批评的周厉王
『青铜之繁』——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穿越千年 寻找梦中的高棉古国
新时期赫哲族渔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第八章 神秘的古国传说
精美的古国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