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

  • 以农为本,副林牧渔齐发展
    业、林业、畜牧、渔猎等方面,都总结、创造、传承了大量的谚语,堪称一部精湛绝伦的农耕全书。关键词:四川;农业谚语;农业;副业;林业;牧业;渔猎“农业”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指与主要粮食作物相关的种植业,与林业、牧业、副业、渔猎并列。本文所谈谚语,内容涵盖农、副、林、牧、渔全部领域,将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与副、林、牧、渔分开讨论。之所以使用“农副林牧渔”的顺序,而没使用“农林牧副渔”的惯常排序,主要是“副业”里关于蔬菜、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查干湖冬捕
    意思。渔把头,是渔猎部落的灵魂人物,犹如身怀绝技的工匠,凭借一双眼一双手一颗心,凭借漫长岁月的艰苦历练,将查干淖尔的冬捕技艺传承下来。你看!大皮袄、棉靰鞡(wù lɑ)、狗皮帽子、红腰带,那一身行头,不仅要抵御严寒、便于劳作,更要彰显一种神秘且神圣的仪式感。因为对于查干湖畔的渔猎人来说,传承千年的冬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劳作方式,更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风卷地,冰冻三尺,每年当气温降到最低点,冰层厚度达到40厘米左右,查干湖便迎来了大规模冬捕的黄金时间。

    阅读(中年级) 2023年2期2023-03-02

  • 中国北方渔猎民族文化景观基因调查与识别
    图1)。中国北方渔猎民族文化景观,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以渔猎活动为主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即时变迁的文化景观历史形态,这种变迁不只是随着时代的更迭,还有独属于渔猎民族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居住地的变迁。近年来,渔猎民族的文化诸如语言等在慢慢地消隐,其文化景观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同化与冲击。运用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对渔猎民族文化景观进行“解剖”,在这个“解剖”的过程中,从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层次更深入地挖掘渔猎民族文化景观的发展和传承过程,探索其演变规律、保护机制与

    现代园艺 2023年3期2023-02-01

  • 同江非遗传承人 ——凭借传统手工艺奔小康
    瑾赫哲族过去依靠渔猎为生,用鱼皮加工制作成衣服等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随着时代发展,穿鱼皮服装已经成为历史,现在鱼皮、鱼骨制品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其中,鱼皮画展示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世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闯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靠着传统手工艺发家致富,也将赫哲人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扶持力

    当代旅游 2022年18期2023-01-04

  • 体验渔猎生活 学习劳动技能
    ■文/朱茜倩渔猎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指示,让幼儿体验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民间习俗、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探讨开发渔猎文化的教育价值、渔猎文化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过程和渔猎文化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一、幼儿园开发渔猎文化的教育价值(一)创造文化情境,感知文化内涵幼儿园要通过创设具体的环境来打造文化氛围。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渔猎

    幸福家庭 2022年10期2022-12-21

  • 在墨西哥的“天涯海角”体验渔猎
    以激情冲浪和进行渔猎活动的海洋之滨更令喜欢海滨度假的人为之心动。位于巴哈半岛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最南端的卡波圣卢卡斯(如图),就是这样一座海滨小城。卡波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海角,是墨西哥西北角向东南延伸的端点。早前,墨西哥人翻越群山、跋涉荒原,在西北角最南端的卡波圣卢卡斯看到了烟波浩渺的太平洋,认为自己来到了世界尽头,因此在当地人心中,这里便是墨西哥的“天涯海角”。卡波圣卢卡斯有近乎完美的气候、洁净的海水、迷人的海滩、海边高尔夫球场、众多五星级酒店、丰富的海洋生

    环球时报 2022-05-062022-05-06

  • 黑龙江流域渔猎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途径探析
    文化。黑龙江流域渔猎文化手工技艺有着漫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黑龙江流域渔猎文化手工技艺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由于手工技艺的传承等问题,这些渔猎文化手工技艺也面临着发展危机。一、黑龙江流域渔猎文化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手工技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拥有明显的渔猎文化特征。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给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带来更多的机遇,依赖“口口相传”“辈辈相传”的手工技艺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

    天工 2022年2期2022-03-18

  • 满族渔猎与打牲乌拉皇贡
    摘 要:论述满族渔猎,打牲乌拉贡品的种类、历史,及其发展。打牲乌拉皇贡兴衰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中国封建主义的专制政权垄断东北经济命脉,独享东北资源,其兴盛到衰败的历史意义。关键词:满族;历史;渔猎;乌拉;启示吉林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吉林市满语称“吉林乌拉”,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务院第三批命名的中国历史名城。明朝辽东都指挥使刘庆曾三度在此设厂造船,矗立在松花江畔的阿什哈达摩崖碑见证了这段镇守边疆的历史,因而吉林市古时又称“船厂”。满族是渔猎民族,在长

    兰台内外 2022年6期2022-03-16

  • 解读渔猎文化对赫哲族图案艺术的影响
    图案艺术成为了解渔猎民族审美理念与精神文明的主要途径,透过渔猎文化重新审视赫哲族图案的风格与特征,可以更好的掌握图案演变的历史成因,了解赫哲民族的艺术之美。一、渔猎文化与赫哲族渔猎文化,顾名思义是在以捕鱼、狩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往往与萨满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较为原始的经济文化类型在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极为普遍,但在不同的族群中会表现出些许差异,其中赫哲族就会更加侧重捕鱼业的发展。赫哲族拥有非常悠久的民族历史,他们的

    艺术研究 2022年6期2022-02-14

  • 文化赋能人口较少民族乡村振兴研究* ——以赫哲族为例
    07)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起源和主要内容(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起源赫哲族虽然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但是其历史绵延久远,据考古发掘资料考证,赫哲族渔猎文化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新开流文化(地处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畔)。赫哲族是一个擅长捕鱼狩猎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濒水而居,祖祖辈辈在东北边疆三江流域的江河湖汊捕鱼,“从赫哲现在所居的地域上考察,隋唐时的黑水靺鞨,当为赫哲的远祖。”[1]从历史上看,在原始的渔猎经济条件下,赫哲族捕鱼狩猎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2-10

  • 多重场域下查干湖冬捕渔猎文化的起源与流变①
    动1.1 查干湖渔猎文化传承的政策保障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角落可以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置身事外,查干湖渔猎文化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力推动对查干湖渔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间退回几十年前,由于气候干旱、拦河筑坝和掠夺式捕鱼等原因,查干湖风光不再,面积锐减,一度由近500km2缩小到约50km2,大风一起满天都是“碱面子”,被当地群众称为“北旱河”,穷得叮当响,成为远近闻名的“穷川子”。在经过“引松入查”工程和一场综合治理保卫战之后,终于使得查干湖恢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4期2021-11-21

  • 查干湖渔猎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而后演变成著名的渔猎文化。如今,查干湖因冬捕而闻名世界,每年冬捕节都吸引大批游客和媒体前来,近几年央视的直播更是对查干湖渔猎文化“输出加持”。查干湖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问题也开始暴露。本文从文化符号、文化概念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分析当今查干湖渔猎文化发展问题。一、查干湖地区的渔猎文化(一)文化来源东北地区水系丰富,有着久远的渔猎历史。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冬捕是该地区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查干湖真正的冬捕始于辽朝。据《辽史·营卫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8期2021-08-30

  • 走近梁思永与昂昂溪文化
    草丰美的土地上以渔猎为生,创造出了北方渔猎文化的代表——昂昂溪文化。提起昂昂溪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梁思永先生。1930年,刚刚结束在美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研修的梁思永回到了中国。带着学有所用的迫切心情,梁思永和助手赶赴大兴安岭东麓的嫩江平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对昂昂溪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经考证研究,梁思永认定这是一种以细石器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类型,并将这个自己回国后完成的第一个发掘对象命名为“昂昂溪文化”。梁思永的研究成果使昂昂溪这个名字

    奋斗 2020年6期2020-05-25

  • 满语渔猎词语butha初探
    要:满族早期是渔猎民族,满语中有很多渔猎词语,butha就是其中之一。词语有基本义和引申义,而词语语义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文文以butha为例,对其基本词义和文化涵义进行梳理与探究。关键词:满语;渔猎;butha一、引言满族早期是渔猎民族,生计手段以渔猎为主,辅之以采集、畜牧、农耕等生计方式。渔猎活动不仅为满族先民提供了生活来源,同时也影响着满族历史文化的进程。在满语中,关于渔猎的词语有很多,butha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性词语。二、满语but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2020-05-03

  • 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传统民歌的共性特征研究
    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渔猎文化。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民歌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点。从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这四个民族的传统民歌来看,黑龙江渔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还有很多共性特征。为此,本文首先阐述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传统民歌的发展历程。其次,探究关于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传统民歌的传承手段。最后,分别从称谓、题材、歌词韵律和音乐形态方面,来分析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传统民歌的共性特征。关键词: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 传统民歌共性特征一、黑龙江流域游牧渔

    参花(上) 2020年4期2020-04-09

  • 地域旅游文化资源对乡村经济的作用与创新性探索 ——以查干湖冬捕渔猎文化节为例
    的作用自古以来,渔猎文化与农耕文化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在食物获取方式、生活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架构与历史内涵。由于地域旅游文化所带来的生产生活观念,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生态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渔猎文化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旅游文化中,对农村文化与农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例如,查干湖地区的广大乡村均受到查干湖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其中,查干湖渔猎文化已经带动查干湖地区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对于查干

    商展经济 2020年10期2020-02-22

  • 渔猎”写作的隐喻路径及文学意义
    袁海锋渔猎是人类最为原初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华文明始祖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易经·系辞》),反映的正是远古先民的渔猎生活状态。在世界各地发现的远古岩画中,渔猎也都不约而同地占据着浓墨重彩的艺术地位。《吴越春秋》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夫”,更是用文学的笔法,记述了先民从制作工具到进行围捕的狩猎过程。即便是生产力发展落后,在漫长的农耕社会,渔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依然是举足轻重的。文学反映人的生活,生活是文学广阔的素材来源地。人借文学审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2期2020-01-25

  • 读《东北文化丛书》
    读后感。一、关于渔猎文化渔猎经济由于资源不稳定,最终被农耕经济等所替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东北地区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从近二十多年来东北史前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成果看,如以饰压印纹夹砂筒形罐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东北文化区的确立,东北史前文化特别是红山文化和先红山文化从文明起步到文明起源的发展历程,东北史前玉器出现较早及与玉器起源的密切关系等,都是在采集和渔猎为经济基础条件下产生的,从而使我们对渔猎文化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认识到,渔猎文化也可产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4

  • 浅析渔猎经济在红山文化中的地位
    北辽西地区传统的渔猎采集经济。在红山文化经济形态中,渔猎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红山文化时期的食物获取、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交流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键词:红山文化;渔猎经济;地位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007-04红山文化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地理范围大体为东起辽河中游、西至河北张家口附近、南抵京津北部地区、北到西拉木伦河,中心区域则主要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以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10-25

  • 《微山湖放鹰人》:渔猎文化与乡愁样本
    生手段这一原生态渔猎民俗文化的地区。微山湖放鷹人群落少则四五代,多则七八代均以驯养鱼鹰捕鱼为生,人与鱼鹰在微山湖的湖光山色间曾共同织就了“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的诗意画卷。但是,当代中国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却让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面临断裂的危机。《微山湖放鹰人》一书作者摄影师陈文进在六年多的时间里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抢救性地追踪拍摄微山湖地区放鹰人群落的生活日常及命运起落,行程近两万公里,足迹遍布9.6平方公里的微山岛镇,数万次按动相机快门并围绕湖

    齐鲁周刊 2019年34期2019-10-08

  • 以牙还牙
    地看书。这时候,渔猎法执法官驾着他的船径直朝她驶来,在她的身边停了下来。“早上好,夫人。你在这里干什么?”执法官招呼道。“读我的书。”贝塔答道。她心里想,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你已经进入我们的垂钓禁区。”渔猎法执法官告诉贝塔。“长官,我又不是在钓鱼。难道你没有看见吗?”“是的,我看见了。可你具備了违法所需的所有装备。你必须跟我走一趟,你得去我们的登记处备案。”“如果你真要那样做的话,那我就要告你强奸。”愤怒的贝塔厉声说道。“可我根本就没有碰你呀!”这位渔猎

    特别文摘 2019年13期2019-07-20

  • 电鱼60克被刑拘
    响生态平衡的非法渔猎行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并不为过。相反,不妨将对此类行为的刑事处罚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非法渔猎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可罚性,进而有效普及生态保护底线不可突破的常识理念。对于案件,不少人的聚焦点在于“3条小鱼”和“60克”,进而得出处罚过重的结论。其实,选择性忽略电鱼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可罚性,而拿“违法所得不大”来讨论,显然有失偏颇。稍有生活常识者尤其是生活在水域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使用“绝户网”、电鱼、炸鱼、毒鱼等方

    环境 2019年6期2019-06-08

  •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辽代四时捺钵再探讨
    活动以游牧为主、渔猎为辅,后期则以渔猎为主、游牧为辅。其转变的原因在于契丹统治阶层身份的转变和农业的发展,这种转变同时对四时捺钵自身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四时捺钵;人地关系;游牧;渔猎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1-0021-04捺钵作为辽代重要的体制,对于捺钵的地点、活动等问题,前辈学者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看捺钵学界研究较少。本文拟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出发,将四时捺钵活动以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3-22

  • 新时期赫哲族渔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的文化底蕴。其中渔猎舞蹈作为赫哲族重要的体育舞蹈,不仅代表了赫哲族独特的民族审美文化特征,更承载了赫哲族丰富的渔猎文化。新时期,随着赫哲族人民聚居地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渔猎舞蹈存在的意义由以往的生活实践价值转移到文化价值上来,渔猎舞蹈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首要问题。一、赫哲族渔猎舞蹈的艺术价值赫哲族主要聚居于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三江流域,在靠河为居的基础上催生出了其独特的渔猎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数以渔猎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艺术家 2019年3期2019-01-12

  • 试论渔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萨满信仰的关系
    覃劲【摘要】渔猎文化是早期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态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文化要素,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文化理念,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从远古走到今天。当代,现代社会文明高速发展,如何置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提到日程上来,解析渔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萨满信仰的关系,或许对于现代文明健康持续地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关键词】渔猎文化 萨满信仰赫哲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创造并留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渔

    商情 2018年48期2018-11-22

  • 新媒体视域下赫哲族渔猎文化传播新路径策略研究
    02)一、赫哲族渔猎文化基本概述(一)赫哲族基本概述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赫哲族人口是所占比例最小之一。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流域,同时,也有少数居住在桦川、依兰等地区。在语言方面,赫哲族拥有自己独立的民族语言,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通过口耳相传,将文化保留至今。在信仰方面,赫哲族人主要信奉图腾,更加崇拜太阳、崇尚光明,其人民自称并自豪自己是生活在东方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赫哲族是散居在我国北部的唯一以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因此,

    新闻传播 2018年22期2018-02-21

  • 舞蹈俱乐部教学中引入赫哲族渔猎舞蹈的研究
    体育学院。赫哲族渔猎舞蹈融入舞蹈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体育舞蹈选修课项目,将赫哲族渔猎舞蹈融入公共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舞蹈课外活动、舞蹈运动训练、舞蹈群体竞赛等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式。符合学校体育“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与健身能力,通过发展个性,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的主动志向,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学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0期2018-01-29

  • 查干湖渔猎文化旅游节发展策略
    发展方向。查干湖渔猎文化旅游节的产生积极推动了松原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资料和实地考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日后松原渔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一、查干湖渔猎文化旅游节现状(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查干湖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从最早期的原始狩猎逐渐衍生出当地特有的渔猎文化。在宋辽时期,查干湖的渔猎文化实现了从表面到实质的过渡,自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来,每年春季辽国皇帝都会携带嫔妃、大臣到查干湖举行“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5期2017-06-16

  • CLIPS
    冬捕是一种古老的渔猎方式,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这种仪式是集民俗、宗教、文化于一体的藏传佛教祭祀活动。渔夫会在湖上厚冰钻多个钻孔来下网,然后透过透明的冰层追踪鱼群的动向。捕鱼的网的网孔遵照传统保持疏织,以确保鱼龄在五年以下的幼鱼可以游离渔网,以确保将来的渔获。Pictured is one of a few rainbows that appeared beside a road in Xilinhot, a county-le

    空中之家 2017年2期2017-04-27

  • 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聚焦查干湖冬捕
    顾兆明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聚焦查干湖冬捕查干湖冬捕,原始、古朴、神秘、神奇,是一种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渔猎文化。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据了解,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变。如今,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冬季的查干湖湖水结冰厚达

    照相机 2017年2期2017-04-10

  • 黑河:神奇火山湖冬捕“矿泉鱼”
    特有的一种民俗和渔猎方式。每年12月末至中国农历春节前,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时期,延续千年不变。黑龙江省拥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和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冬捕活动兴盛、冬捕文化深厚。“矿泉鱼”,是五大连池景区冬捕的鲜明特色。五大连池鱼体内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被称作“矿泉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明显优于普通淡水鱼类。当日一早,渔民们在五大连池火山堰塞湖面上开凿

    新农村 2017年1期2017-02-22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渔猎民族造型艺术档案的活态传承
    一路”背景下东北渔猎民族造型艺术档案的活态传承文 / 尹兵 闫雪东北渔猎民族是生活在中俄两国境内的人口稀少民族,其驯鹿文化、桦树皮文化、鱼皮文化、兽皮文化孕育了丰富的造型艺术遗产。文章从档案学的角度,探讨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渔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东北渔猎民族;造型艺术档案;活态传承东北渔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人口稀少民族,其民间造型艺术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衰退或濒危的问题。东北渔猎民族指世居在我国内蒙及黑龙江(俄罗斯阿尔穆河)的鄂伦春(奥

    山西档案 2017年5期2017-01-28

  • 古老冬捕成冰雪旅游新名片
    干湖第十四届冰雪渔猎文化节开幕以来,湖面上每天都是这样的场景。查干湖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一年日照充足,水中鱼类品种多,特别是“胖头鱼”体积大、味道鲜美,曾是辽、金、元几代帝王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查干湖冬捕是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如今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项目。仅在2016年文化节开幕日,就有20万人前来,随后每天游客数量都保持在2万人以上。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的李军和妻子一直紧张地注视着打捞上的渔网,

    中国名牌 2016年4期2016-11-19

  • 查干湖鱼:指尖上的渔猎美味
    干湖鱼:指尖上的渔猎美味乘着历史悠久的渔猎文化东风,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美味的查干湖鱼正在“飞”入千家万户一踏上冰面,渔工们就忙碌开,由马拉动出网轮,随着绞盘的不停转动,大网在冰下蹿动,马拉着绞盘转动带着大网前进,一直把鱼拉出来。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那大如长弓的“胖头”,比蒙古刀还长的“草根”,比打兔子的“布鲁棒”还长的鲫鱼,还有它们的水系亲族,纷纷随网摆尾而出。丰收在望,渔工们尽情地吐着满口的酒气。

    中国品牌 2016年2期2016-09-21

  • 浅论马王堆三号墓东壁帛画《渔猎》残片表达的主题
    片,分别命名为《渔猎》与《车马》,而缺失《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中描述的《建筑》残片。在众多对《渔猎》残片的论述中,多将此残片乃至东壁帛画定义为死者升仙(或升天)的过程描绘,舟也被定义为魂舟。在此,笔者持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渔猎》残片应是描绘死后世界的图景,舟也并没有引魂的功能,而是死后世界的享乐生活。关键词:渔猎 魂舟 享乐生活 构图现今对东壁帛画的论述较少,或一笔带过,或只是作为论点的佐证。刘晓路在《中国帛画》[1]中认为其中《渔猎》残片应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2期2016-09-10

  • 体验查干湖冬捕
    湖,巡礼作为东北渔猎民俗文化代表的查干湖冬捕习俗。白山黑水间的人文画卷查干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位于中国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它的名字出自蒙古语“查干淖尔”,“查干”为白,“淖尔”为湖,查干淖尔就是白色圣洁之湖的意思。查干湖以其水域广阔、湖水清澈而闻名。在广阔的松嫩平原上,查干湖碧波浩渺的湖面如同一颗清透的水晶镶嵌在前郭尔罗斯大草原间。查干湖区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水草丰美,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驻牧渔猎的理想家园。辽代时,这里被称为

    百科知识 2016年4期2016-03-14

  • 东北渔猎民族的生态理念与文化适应问题新探
    6605)东北渔猎民族的生态理念与文化适应问题新探崔亚虹(大连民族大学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 辽宁 大连 116605)历史上以渔猎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具有崇尚、敬畏、顺应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随着生态环境无法承载人类的高强度开发和污染的加剧,三个民族的渔猎活动基本衰退,面临着生存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转型与调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推进渔猎民族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渔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3-07

  • 试论红山文化生业方式
    活动主体应是采集渔猎传统,旱作农业在当时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生产活动[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普遍规律.红山文化的发达程度表明其应有发达且稳定的经济基础,然而农业经济不发达又是什么推动着红山文化创造了如此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呢?显然还是要从经济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即从本地区延续数千年的采集渔猎经济传统分析.尽管西辽河地区的采集渔猎经济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本地区农作物栽培的历史非常早.赵志军先生在敖汉旗兴隆沟第二地点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了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9期2015-03-20

  • 传统渔猎文化的历史再现——赫哲族乌日贡大会
    宋雪傲传统渔猎文化的历史再现——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宋雪傲赫哲族世居黑龙江省三江流域,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现有人数位居我国56个民族中的第53位。历史上,赫哲族是一个渔猎民族,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产生活中,赫哲族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传统渔猎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赫哲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渔猎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濒临失传的危险。针对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和黑龙

    剧作家 2014年6期2014-04-17

  • “罔”“殆”正义 ——以“罔”“殆”为例辨析字义方法略谈
    “亡”。也可能是渔猎时的网的形状多样化的缘故,依据网的形状而改变了字形。如也有的将其写成 这样的形状,也可能将它的下半部分误写成“ ”了。众所周知,在那时字形还没有统一,没有固定。也许甲骨文时的网为猎兽之网,金文时的网为捕鱼之网,做成圆形的,从三面固定或人拉。“罗”( )、“罕”( )等字的上面部分 则为捕鸟之网。篆文 基本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 。篆文 是在 的基础上,加“ ”即“糸”,加 “ ”即“亡”而造的新字;或在 的基础上加“ ” 即“糸”而成。只不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2014-03-13

  • 探访松花江冬捕渔猎
    头凭着丰富的冬捕渔猎经验,察看冰层水深,寻找冰面下鱼群集中的鱼窝,选择一个连一个冰上打孔的点位,确定冰下行网兜鱼的方向,每隔50米插上一面红色标志旗。 7时整,在鱼把头的引领下,渔工们开始在冰面上打眼、穿杆、引线、绞绳、下网。同时,萨满祭祀、鱼把头祭祀等一系列传统仪式开始进行。中午12时左右,第一网鱼上岸,围观的游人及附近群众争相购买不同种类的鲜活大鱼。 冬捕第一网鱼,称为头鱼,这些鱼肥嫩鲜香,是其他季节食用鱼不能比拟的。人们争购头鱼,还有着更深层的寓意。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3期2014-02-19

  • 刻划符号透视下的双墩社会
    们均是双墩人进行渔猎的对象。韩立刚先生据此分析得出双墩地区生态环境为山地、丘陵、森林、灌丛、河流、湖泊相交、周围有大面积水域的自然景观,温度比现在高0.4℃~2.3℃[2]。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双墩人进行渔猎等活动成为了可能。在双墩刻划符号中,包含有太阳、河流、山川、植物等有关气候和环境的刻符,充分说明了双墩人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2 渔猎与饲养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适宜,双墩遗址周边生活着大量的动物群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12-19

  • 地球深呼吸
    素,成为人类过度渔猎行为中首当其冲的高度濒危鱼种。苏眉鱼作为世界上珊瑚礁活鱼交易市场每公斤定价最高的两种名贵鱼类之一,但又几乎完全不可能经由人工孵卵的方式养殖,因此渔猎导致的数量骤减压力基本很难得到缓解。你能为它做些什么?1.只让“环保海鲜”(sustainable seafood)上餐桌,从源头减少对苏眉鱼的过度、非法渔猎。2.登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官网,支持WWF与各国政府及NGO合作开展的“对全球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监督和管理”项目。

    品位 2013年10期2013-12-03

  •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
    的本质和精髓一即渔猎、畜牧等生产活动既是捺钵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是其生生不息、往复进行的载体,捺钵制度其实也就是契丹游牧民族自己的四时生产、生活方式。关键词:捺钵;渔猎;习俗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08-02辽代契丹族的捺钵制度是根植于游牧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之中的。《辽史·营卫志》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2013-09-16

  • 巴族渔猎经济形态探析
    近区域,是一个以渔猎为主的民族,其渔猎历史十分悠久,渔猎活动一直是巴人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生存手段。现依据三峡地区及清江流域的考古材料,对新石器时代至战国两汉时期的巴族渔猎作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斧正。一、新石器时代巴人先祖的渔猎我国渔猎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尸子》载:“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又说:“宓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猎。”远古时期,鱼不但是人们重要的食物资源,还是人们生殖崇拜的对象。张勋僚先生认为“巴就是鱼、鱼就是巴”,[1]将巴之称谓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古蜀国渔猎活动考略
    的聚生群处、采集渔猎生活中,学会了用手投掷石块以猎获动物;抡起木棒进行袭击或自卫;为躲避猛兽、强敌或自然灾害而用双腿奔逃,这些事关生存的活动记录下了不同民族在渔猎活动中的一些奔跑、跳跃、舞蹈等生活场面,涵盖了跑步、跳跃、投掷、射箭、搏斗、攀登、翻越、泅水等人体最经常的肢体活动。由此推断,体育运动最早是从原始人类的渔猎活动中逐渐产生的。[1]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社会体能文化现象,体育运动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并从远古人类生产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4期2011-01-30

  • 19世纪俄国“渔猎文学”中的生态思想
    月摘 要: “渔猎文学”是俄国独特的文学种类,尽管表面上看去渔猎似乎与生态保护是完全背离的,但在19世纪的俄国这个特定的时代和自然条件下,以及人对渔猎活动的理解和表现看,这又是培养一个人了解、热爱、融入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这些活动在俄国作家的笔下,成了细致观察自然,记录大自然,表达热爱大自然之情的生态文学作品。关键词: 19世纪 俄国“渔猎文学” 生态意蕴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该民族发源于森林、河流边,因此祖先们曾经以捕鱼和打猎为生计,后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2010-09-06

  • 企业的起源
    了专门负责捕鱼的渔猎者;还有一部分人采摘技术非常娴熟了,专门负责采摘,我们称之为采摘者。当然,此时这些人依然生活在一起,将各自所获集中在一起,然后平均分配。生活和谐、自然。慢慢地,这群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原有的活动空间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了,于是开始不断扩大群体的地盘,于是狩猎者进山了;捕鱼者留在了河边或湖边;采摘者则找到了一处有更多植物果实的地方。这样每天集中在一起分食劳动成果变得不可能了。这群人便分成了三个群体,一是狩猎者群体;二是渔猎者群体;三是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09年5期200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