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地图史料 助力历史教学

2023-06-12 01:10陈玉超
文理导航 2023年1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史料中考

陈玉超

【摘  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方向。新课标提出,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可信史料展开教学,而地图史料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本文从2022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入手,探讨地图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运用策略。教师要善于运用地图史料,注重指导学生识读历史地图,深入探究运用策略,促使学生深刻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有效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地图史料;新课标;初中历史

2022年4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发布,并于2022年秋季全面施行。新课标提出,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可信史料,其中,地图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笔者将新课标与2011年版的旧课标作了对比。旧课标共提到8次“地图”,2次“示意图”,1次“路线图”,0次“形势图”;新课标共提到21次“地图”,9次“示意图”,2次“路线图”,2次“形势图”。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地图史料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提升。

一、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中的地图史料

历史学科的地图和地理学科的地图有所不同。地理学科的地图呈现的信息相对静态,所蕴含的地理学信息,如地形、地势、山川、河流等,即使有所变迁,其速度也是极缓慢的。历史地图的重点则在于呈现动态的、发展的历史学信息。因此,历史地图除了表现历史现象和事件的空间环境,还表现了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通过历史地图,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在新课标即将启用的大背景下,2022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中地图史料的占比也出现了变化。2022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共32题,其中,第14题和第28题均采用了历史地图。

14.图10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28.下列对图19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从南向北发展

B.“求同存异”方针推动1960年“非洲年”出现

C.到20世纪90年代末所有非洲国家才实现独立

D.非洲国界的划分状况体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中考结束后,笔者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了了解。第14题正确率较高,主要错因:(1)未抓住圖10中的“西安、蒋介石被捉、东北军”等关键信息;(2)选项中提及的四个历史事件未掌握到位。第28题错误率较高,主要错因:(1)选A的同学,未认真观察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2)选B的同学,未掌握“求同存异”方针及相关知识点;(3)选C的同学,未看清选项中写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但是即使选择正确,其中的大部分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图19中非洲国界的划分状况如何体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根据旧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建议,笔者认为该题D选项的设置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旧课标(2022年福建省中考主要命题依据)的要求。

从近三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所引用的史料看,2020年和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总共都是34题,采用地图史料的题目均为1题;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共32题,采用地图史料的题目共2题。可见,地图史料在试卷中的占比有明显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地图史料运用策略

(一)重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部编版历史教材中结合文字叙述,配有一些插图和地图,这些图片含有大量的历史信息,而且直观、形象,与课文又有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对图片,尤其对地图史料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地图史料属于形象化史料,具有创设情境和使文字内容更生动的功能。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将地图史料的使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设计出能有效运用地图史料的活动,以便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观察、分析、阐释和运用,使学生能够把对课文的学习与对历史地图的学习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在图中找到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其南北至点分别是余杭和涿郡。大运河有四个河段,连接了五大水系。另外,结合此图注释,还可以发现,隋朝时期的部分城市和河流名称与今天的不太一样,如今北京、杭州在当时分别称涿郡、余杭,今淮河、钱塘江在图中所注的是淮水、浙江。基于此,教师有必要补充:历史地图上所画的信息是以当时的历史状况为准。如果对这幅地图再作进一步处理,使之能够展示南北朝对立和隋朝统一形势、开凿大运河之前的地形地势,以及开凿大运河之后的地形地势这三个阶段的地图示意,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点,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1)中国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多为自西向东流淌,对南北交通造成不便;(2)隋朝统一南北,继续加强南方与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大运河的开凿客观上沟通了南北,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巩固了隋朝政治的统一;(4)在1400多年前的技术水平下,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势必极大地损耗民力,引发统治危机。

又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帮助学生学习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是笔者结合此图所做的教学设计(片段)。

师:请结合教材P76最后一段正文和《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了解三角贸易的概况,并画出三角贸易简要示意图。要求:简图应包括三角贸易先后经过哪几个大洲、航行的方向及每段航程主要运载的商品。

生:阅读文字材料并观察地图,绘制三角贸易示意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文字材料和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绘制三角贸易示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让学生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掌握本课重点。

(二)注重指导学生识读历史地图

历史学习讲究“左图右史”,其中的“图”指的就是历史地图,足见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历史地图是表现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重要工具,因此,教会学生有效识读历史地图,并将其中的信息与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分类,并说明识图步骤。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呈现了一张《秦朝形势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如何识读地图。以下是笔者的复习课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观察《秦朝形势图》,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1:秦朝的都城在咸阳;秦朝的疆域比之前的秦国大,但比今天的中国小。

生2:秦朝推行郡县制。

生3:秦朝修建了长城、灵渠。

师:大家都找到了很多信息,要表扬!你们是怎么迅速找到这些信息的?

生1:看图。

生2:以前老师有讲过!

师:结合你们刚才的做法,大家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全面地提取一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信息?

生1:要先看这幅图的名字。

师:很好!根据历史地图的名称或图中的内容,就可以判断出这幅图的类型及它反映的具体是哪一时期的历史,明确时空信息后,我们才能得出更多的信息。

生2:可以想一想,以前老师讲过什么。

师:对,还可以运用相关知识作为识图的辅助。老师发现,已经有不少同学意识到观察历史地图,除了要找到图中的显性信息,还要能识读出其中的隐性信息。老師在大家刚才分享的做法上,给大家总结出了更规范、有效的识图法——“三步走”法。所谓的“三步走”,指的是识读历史地图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看主题,明确此图的类型、绘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反映的时空信息,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行政区划(疆域)类、经济类、军事类、文化类;第二步,明确该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三步,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另外,大家要有以文补图的意识。即识图过程中,还要结合课本中的文字信息和相关所学知识来更全面地挖掘图中信息。现在,请大家运用“三步走”法,再次观察这张图片,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呢?

生:第一,根据主题《秦朝形势图》,可知该图的类型是疆域图,反映的是秦朝的疆域形势。主题中使用了“秦朝”二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六国已被消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经建立(师:很好!阶段特征出来了)。秦朝东面达东海,西面到陇西,南面抵南海,北面至长城一带,其疆域辽阔,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二,从图中“九原郡”“辽东郡”“陇西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等信息,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秦朝在北方修筑长城,以阻挡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在岭南地区修建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以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师:秦朝推行郡县制、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生:巩固统一。

师:结合所学知识,你还能讲出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师:刚才大家归纳得已经非常到位了!老师相信,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能熟练运用“三步走”法,有效识读历史地图。

三、结束语

新课标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方向,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正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作为历史重要资源的地图史料,注重指导学生识读历史地图,深入探究运用策略,促使学生深刻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有效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2021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核心素养探究:基于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挖掘和实践”(课题编号:pt20212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史料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从“徽风皖韵”到融入全国卷——兼评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