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3-06-12 01:10林明
文理导航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林明

【摘  要】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内容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必然要求教师立足于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发挥出深度学习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对知识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入挖掘,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深度研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极易获得满足感,并以更加认真的精神对待后续的历史课程。因此,教师应从深度学习理论的视角合理安排课堂流程,优化学生的听课体验,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目的。

一、深度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成为教学必然趋势

深度学习理念的落实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基础,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建立的重视程度,从而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对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會与人生,在历史中吸取宝贵的经验,通过真实事例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深度学习理论也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解释具体问题的方法,能利用专业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交流与讨论中形成全新的认知,总结出他人提供的见解,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历史课程的深度研究,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的,借助个性化的活动安排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兴趣,让他们主动加入活动中,提高课堂参与程度,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方式完成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围绕他们设计具体的上课流程,从而引向更深层次的学习。此外,深度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结合,要求学生及时巩固学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索,锻炼思维意识的深刻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对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有疑问的地方大胆地表达,在有针对性的沟通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弥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发展。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培养历史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展开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为了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避免出现溜号或窃窃私语等行为,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教学任务,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历史知识的探究中,以此保证课堂效率。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学生的社会价值,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改造,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借助恰当的案例激发学习动机。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控学习素材的难度,使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同样,在课堂中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以此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带着浓厚的兴趣面对后续的学习,促使深度学习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时代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以直观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主动加入课堂中。接着播放甲骨文演变过程的视频片段,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真实史料的呈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强化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中总结出系统性的学习规律,为落实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二)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习热情

深度学习理念的发展以新旧知识的整合为基础,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呈现,既能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能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使学生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动力,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后续的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内容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尤其对历史这样较抽象的学科而言,将教材中的文字信息以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的深度理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例,要求学生知道宋代经济发展的过程,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宋代的《耕获图》,其中描述了宋代农民从耕种到收获的场景,展现了当时农业的新发展。其次,针对图片提出问题,“此图描述的是北方种植方式还是南方种植方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我国何时开始开发南方经济的?又是何时将重心移到了南方?”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加以思考,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捋清本课学习思路。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根据课本中提到的内容以及自身现有的经验加以研究,多媒体上展现的图片起到了辅助作用。组内成员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商议形成统一的答案,并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成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展开直观的学习,不断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发挥深度学习理念的价值所在。

(三)利用热门话题,保证教学质量

历史知识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极高的钻研价值。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可以利用热门话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同时又有利于思维的灵活发展,夯实历史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度解析教材,选择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热点话题,保证在初中生的能力接受范围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让他们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其次,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挑选大家喜闻乐见的实例加以介绍,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历史,发挥出寓教于乐的最大价值,在摸索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保证了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知道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以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和文化内涵。对“丝绸之路”学生并不陌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有所涉猎,教师可以围绕它展开教学。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丝路风景》的短片,直观展现丝绸之路的沿途美景,随后邀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印象中与它相关的故事,营造活跃的班级范围,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活动,经过交流对西域的地形、人口、风俗等有了基本了解。接着由教师进行深入的引导,思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虽然第一次并未成功,但是使各国间取得了联系,为日后的建交打下基础。直至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被再次提出,倡导和平发展,主动与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将它的历史含义沿用至今,具有一定的现代影响力。

(四)运用思维導图,梳理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课程重点,将原本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其条理清晰呈现,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尤其是对历史学科而言,包含大量的文字信息和史实,阅读起来较为枯燥,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乐趣,长久下去极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运用思维导图整合历史知识,使原本零散的内容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利用不同颜色区分出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记忆链条,初步形成思维定式,知道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梳理知识脉络,循序渐进地完成新课内容的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和天竺交往的经过,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教师在备课环节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清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将重难点部分设置为空缺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将其补充完整,将有问题的地方单独标记,回到课堂上有所侧重地听讲,保证新课内容的吸收。最后引领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路梳理知识点,在亲自操作中明确只有强盛才能有吸引力的道理,对外开放能够获得进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五)重视活动体验,促进学生交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流程,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探究,而是组织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保证深度学习的效率。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历史题目的练习中,虽然对提高分数有一定帮助,但是学生并不理解历史的内涵,失去了学科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发,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其中,不仅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而且对课程内容生成深度的理解,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便是有效途径之一,所有人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为例,教学目标是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以及明清时期昆曲和京剧的演变历程,理解文学艺术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片段,结合预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红楼梦》至今仍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它有哪些现实意义?然后将班级同学划分为五人一组进行探讨,通过曲折的情节和严密的结构形象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在组内成员的合作下总结出它的历史意义。借助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主动加入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历史形成深度理解,摒弃学科的枯燥性,在不断的交流中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保证了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加入活动中,对所学内容生成全新的理解和认知,构建出高效的历史课堂。如何进一步挖掘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仍旧需要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艮平.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6):70-71.

[2]吴婧.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8):53.

[3]蔡敏.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9):82-84.

[4]邓木娣.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6):84.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