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ABC情绪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及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3-06-14 14:57吉亚利吴丹丹
循证护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条目精神分裂症量表

陆 明,吉亚利,吴丹丹

淮安市新安医院,江苏223200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科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病因尚未明确,症状十分复杂。受年龄、疾病等因素影响,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大多情感表达能力偏差,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甚至出现消极应对态度与行为,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需及时加强专业护理[1-2]。常规护理方案以护理人员为主导展开,虽可一定程度缓解病人病情,但难以进一步提高其情绪管理质量及改善应对方式[3]。ABC情绪管理模式包括3个方面,即激发事件(A)、信念(B)及行为后果(C),强调从事件的间接性因素、直接诱因、病人信念等方面加强对病人情绪的针对性干预,对错误认知进行积极纠正,促使病人以客观心态面对疾病,积极应对疾病产生的负面影响[4-5]。近年来,淮安市新安医院将ABC情绪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本研究收集2020年5月—2022年5月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干预效果及对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根据电脑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女23例,男27例;年龄60~79(70.55±3.16)岁;病程1~7(3.15±0.63)年。观察组中,女24例,男26例;年龄60~80(70.61±3.18)岁;病程1~8(3.19±0.60)年。两组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症状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相关标准[6]相符;②年龄60~80岁;③读写能力、沟通能力、听力水平、视力等均正常;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7]得分>60分;⑤知晓研究内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躯体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分裂;②合并心脑血管严重性疾病;③合并其他类型精神疾病;④并发严重性认知障碍;⑤既往脑部严重性创伤;⑥存在乙醇、药物滥用史;⑦并发恶性肿瘤。本研究已获得医学理论学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用药指导与生活指导,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安抚病人情绪,加强护患沟通,鼓励病人表达内心不快,并引导其通过合理途径抒发情绪,嘱咐病人保证日常睡眠质量,指导展开适度身体锻炼,并制定复诊计划,嘱咐病人定期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ABC情绪管理模式,从3个阶段展开:①对病人进行分组。根据病人病情状况、年龄结构等,予以分组,每组5例,引导病人进行相互自我介绍,组建病人团体。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文字、图册、PPT及视频等形式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干预途径等,增强病人对于自身病情状况的综合认知,协助分析不良情绪发生因素(A因素)。②引导病人在小团体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主动分享积极处理情绪的典型性经验及自身过往经历,共同寻找不良情绪产生的错误信念,积极展开辩驳,以合理辩证信念取代错误信念(B因素)。③于团体中展开情景模拟练习,引导病人进行角色扮演,积极发现不良因素诱因与存在问题,鼓励团体成员相互沟通并交流经验,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法(C因素),总结护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与收获,并鼓励病人将团体干预中所学技巧充分应用至日常生活中。ABC情绪管理每次1 h,每天1次,5次/周,连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4周后评估病人各项指标。①干预效果。以PAN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为依据,评估两组干预效果。PANSS量表共3个维度,即一般病理(16条目)、阳性症状(7条目)与阴性症状(7条目),共30个条目,采取Likert 7级评分标准,赋值1~7分,总分30~210分,得分与病人病情程度呈正相关[7]。②情感表达情况。通过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伯克利表现力问卷(BEQ)作出评估。TAS量表含3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标准,赋值1~5分,总分20~100分,得分与病人述情障碍程度呈正相关[8]。BEQ问卷含16个条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标准,赋值1~5分,总分16~80分,得分与病人情感表达能力呈正相关[9]。③应对方式。通过Jalowiec应对量表(JCS)作出评估,含2个维度:消极应对(8个条目)、积极应对(12个条目),共20条目,采取Likert 4级评分标准,赋值0~3分,其中消极应对维度总分0~24分,积极应对维度总分0~36分,得分与该维度的偏向性表现出正相关关系[10]。④康复状态。通过康复状态量表(MRSS)作出评估,含4个维度:症状行为表现(6个条目)、依赖性(8个条目)、社交能力(8个条目)与活动能力(6个条目),共28条目,采取Likert 8级评分标准,赋值0~7分,总分0~196分,得分与病人康复状态负相关[1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单位:分

2.2 情感表达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情感表达情况比较 单位:分

2.3 应对方式(见表3)

表3 两组应对方式比较 单位:分

2.4 康复状态(见表4)

表4 两组康复状态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为功能性疾病,病程迁延且易复发,易伴随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行为障碍、思维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症状,难以准确分析事物,部分病人还可能会有自残、幻觉及自闭等情况出现,是影响老年病人健康的常见病症[12]。药物治疗是临床控制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病人情感表达能力的积极培养,改善其应对方式,对于进一步缓解病情具有积极意义[13]。然而,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常规护理工作中,忽视了对其情绪的针对性管理,护理效果有待提升。

ABC情绪理论强调对应激源产生错误认知是病人出现恐惧心理、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是病人赋予事件的一种主观情绪,若未及时进行调整或干预,易使病人心理出现失衡,影响病情康复[14]。本研究发现,护理4周后观察组病人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ABC情绪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干预效果。同时,护理4周后观察组病人的T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EQ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JCS量表中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积极应对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BC情绪管理模式可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感表达水平与应对方式。ABC情绪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中,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所致情绪反应产生的压力源进行准确识别(A因素),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介绍疾病专业知识,使病人客观面对自身情绪,并重视进行自我情绪管理(B因素),对引起行为反应、情绪的直接因素进行积极调节,有效控制压力源与应对反应,促使病人积极、勇敢地面对自身病情,形成理性思维,展开情绪自我分析,不断学习负性情绪应对技巧,积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社会活动能力(C因素),进一步缓解病情,增强治疗信心,改善情感表达能力,以客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促进应对方式发生变化[15]。

本研究中,护理4周后观察组病人的MR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ABC情绪管理模式还能提高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水平。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加强ABC情绪管理模式,通过理性观念与思维模式对错误思维进行替代,促进病人改善不良情绪与错误行为习惯,增强情感表达能力,改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压力源,获取正向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改善社会功能,促使病人顺利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重返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进一步改善预后水平,促进疾病转归,从而提高其康复水平。

4 小结

综上所述,ABC情绪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升干预效果,改善情感表达水平与应对方式,而且还能促进病人康复水平提高。本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纳入病例来源于同1所医疗机构,局限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病例数少,观察指标少且主观性强,同时未对病人展开远期随访观察,有待后续研究重点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从而准确验证ABC情绪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条目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