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06-15 07:40关宇英
全科护理 2023年16期
关键词:心绞痛穴位针刺

关宇英,袁 丹,熊 莉

冠心病(CHD)心绞痛是常见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常使病人出现胸部疼痛、发闷等表现,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若未经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影响病人远期预后[1]。药物是治疗CHD心绞痛的主要措施,虽可缓解病人症状,但不良反应多,且部分病人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2-3]。因此,对CHD心绞痛病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护理不断被用于心脏病康复中,如针刺通过对人体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宣通心痹的作用[4-5]。穴位敷贴将药物、穴位作用相结合,中药渗透皮肤后刺激穴位能够活血通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7]。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在CHD心绞痛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0年审(77)号]。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CHD心绞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45~76(61.36±3.76)岁;病程<6个月12例,6~12个月19例,>12个月8例;心绞痛程度为Ⅰ级10例,Ⅱ级21例,Ⅲ级8例。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44~77(61.85±4.03)岁;病程<6个月14例,6~12个月18例,>12个月7例;心绞痛程度为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1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内科学(第9版)》[8]中CHD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病人出现胸部压榨性疼痛等表现,且经体格、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中医符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9]中的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证;②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为Ⅰ~Ⅲ级;③经心电图检查,ST段或T波出现异常;④无精神疾病,生命体征平稳;⑤依从性好,主动参与研究;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②伴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③合并肺栓塞等其他可能引起心电图T波改变的疾病;④存在皮肤疾病或皮肤破溃者;⑤正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给予常规降压、调脂、抗凝等药物干预;指导病人健康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高维生素等为主,保证营养摄入均衡;通过讲座、演示文稿(PPT)讲解等方式告知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习惯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采用亲切、温柔语气与病人一对一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列举以往治疗成功案例,增强病人康复信心;对病人进行运动指导,指导其每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过程中出现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运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干预。①针刺:取穴(内关、心俞、厥阴俞、郗门、膻中、足三里);指导病人取仰卧位,对上述所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华佗牌不锈钢针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快速进针,以捻转补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 min,以病人感到麻木为宜,每日1次,干预1个月。②穴位敷贴:取穴[心俞(双侧)、膻中、内关穴(双侧)];药材为川芎、细辛、桂枝、丹参各12 g,元胡20 g,白芥子8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然后取姜汁、水,按照1∶3比例调成糊状备用;对所取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手指按揉穴位有麻胀感后,取上述所调药膏涂抹于穴位贴敷片,直径约2 cm,厚度约为2 mm,贴敷于所取穴位,每日1次,干预1个月。

1.4 评价指标 ①干预效果[10]:干预1个月后评估疗效,其中显效为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分级下降2级,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为病人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分级下降1级,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T波恢复幅度>25%;无效为病人症状、心电图均无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缓解: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③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11]评估病人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19个条目,由疾病认知度(DS)、治疗满意度(TS)、心绞痛发作状况(AF)、心绞痛稳定状况(AS)、躯体活动受限(PL)5个维度组成,转化为标准计分,每个维度评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效果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表3 两组病人SAQ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CHD心绞痛病人康复护理现状 CHD心绞痛原因主要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常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增加病人病死风险[12-13]。常规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多,且病人负性情绪重,依从性较低,不利于预后[14]。因此,对CHD心绞痛病人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成为关注重点。常规护理多对病人进行饮食、心理及运动干预,在减轻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不明显[15-16]。

3.2 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CHD心绞痛病人中价值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CHD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与外邪入侵、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寒凝、气滞等导致血瘀胸痛,胸阳痹阻导致胸痛症状,干预应以活血通络、宣通心痹等为主要原则[17-18]。穴位敷贴将中药加工成膏剂,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穴位、药物双重作用,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作用[19]。近年来该中医护理技术不断被用于心血管疾病中,取得一定效果。针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内关、心俞、厥阴俞等穴位能够直达病处,利于益气活血、疏通经络[20]。朱文叶等[21]报道,贴敷联合针刺应用于CHD心绞痛病人中,能够减轻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发作频率更低,症状持续时间更短,且SAQ各维度评分更高。表明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CHD心绞痛病人中可提高干预效果,减轻病人心绞痛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与预期研究结果一致,且与朱文叶等[21]报道结果相似。原因分析如下:内关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为心胸疾病之要穴,对心脏有特异性作用,可治心胸疾患,能够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心俞属于膀胱经穴位,能够补益心阳,行气通络;厥阴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心包的背俞穴,能够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郗门是心包经的穴位,具有理气安神、宁心止痛、活血等功效,可治疗心悸、心绞痛等;膻中是心包经的募穴,又为气会,能够宣通胸阳,梳理气机;足三里能够通络除痹、扶正培元;针刺上述穴位可调控基因表达,调节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症状。在此基础上,结合穴位敷贴,使得药物渗透入皮肤肌肉,对上述穴位进行刺激,发挥药效,使得经脉运行通畅,调理脏腑,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CHD心绞痛分级程度较高的病人中效果不明显,仅可稍微缓解病人症状,对于心绞痛分级程度较低的病人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病人症状。

4 小结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CHD心绞痛病人中效果较好,能够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CHD心绞痛病人康复护理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一定护理指导意义。但本研究也有局限,如干预时间较短,且未明确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不同CHD心绞痛分级程度病人中有效率的差别,今后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心绞痛穴位针刺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