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下提升高职学生双创能力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3-06-16 12:35刘圆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建筑工程

刘圆圆

[摘           要]  针对建筑类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双创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产业与高校联系不紧密、培养模式不清晰、学生双创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驱动下专创融合的教育路径,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服务;同时搭建“一中心+两基地+N服务”模式进行双创项目实战训练,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及素养,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建筑工程专业群;双创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083-04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创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的培养之中,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创业型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国家相关文件指示,校企要深度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强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校企联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各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上指明了方向[1]。

一、“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下提升高职学生双创能力的意义

建筑行业包括:规划、勘察、设计、现场施工、构配件生产安装、运营管理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建筑工地为导向。当前中国施工现场施工大多依赖于现场施工,施工材料消耗大,工期长,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标准化程度低,现场噪声大,垃圾多,环境污染多。工地上的工人普遍年纪较大,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我国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职院校要顺应产业发展的潮流,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性。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双重推动下,高职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已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2]。

二、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双创能力所面临的问题

十多年来,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方面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几个方面入手,指出高职院校在实施“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进一步推进“产学”“创新”“就业创业”等领域的“协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组织大学生利用专业技术为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双创能力,从而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驱动的专业双创教育培养体系。本文认为,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创”教学中,高校的双创融合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3]。

(一)过多强调如何创业,而忽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专业技术教师和职业创业技术指导教师缺乏联系,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因而,在实施双创培养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如何注册公司,忽视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优质的创业项目离不开自主创新支持,创业的核心动力是创新,为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提升。同时,学生必须深入实际的生产企业中学习、探索、付出实际劳动,总结企业生产、运营、技术的相关经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及动手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在学校内闭门造车谈创业,缺乏专业的支撑

由于高职院校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同,即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由教务科研处负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则由招生就业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由质量办公室主抓,而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则由校团委分管,当前对于如何把大学生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与区域内的建筑行业发展相结合,这几个部门都没有明确的对策,最后还得由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三)双创教育模式不清晰,缺乏量化的人才培养标准

在职业学校实施创新型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常常存在着“泡沫化”现象,比如注重创办企业数量,忽略了培养对象的真实目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双创教育的时候过分重视各职能单位的统筹布局,没有把专业教育与双创相融合,也没有把双创教育的创造性放在主要地位[4]。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没有遵循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按照人才培养规划的目标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导致学生在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工艺创新等方面非常薄弱。双创教育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创新。

(四)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缺乏实际的实践活动或者工作经验作为支撑,理论学完之后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创新创业的内涵无法在学生内心真正被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和工作助力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补充的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在机械设备专业的日常课堂上,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深实践探索,带领学生展开广泛的实践,以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创新创業的深度与广度。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阵地主要在学校范围内,没有校外因素的介入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创业教育的内容显得不够完整,质量也经不起检验。众所周知,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次成功的创业需要创业者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巧,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被社会接纳并投入生产、使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充分考虑创业者成长路径,帮助学生学习技能。

三、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协同育人模式

(一)双轴联动协同育人理念

双轴联动协同育人包括产教融合之产业学院驱动轴和社会服务内容驱动轴,两个轴相互交融,相互驱动形成强大的合力,即双轴联动协同育人诞生。其中,产教融合轴驱动元素包含:高校的特色专业整合利用、企业的新标准、新模式、新工艺推行实施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产业及行业紧密联系环节等;社会服务轴所关联的元素有:专利成果的转化、创新创业技能辅导培训、师生共建创新创业团队、协同创新、双创课程、毕业设计融合等。产教一体和社会化服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两大趋势,其工作的具体内涵却是双轴驱动,即“分离”“统一”协同发展、协同推进。正因为如此,产业与教育的结合可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而优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同理,企业与高校结合越紧密,高职院校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就越高。在双轴驱动下,专业群体中的多个主体、多要素交替出现,形成了良性的“建筑工程专业群”与专创融合环境[5]。

(二)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内容

专创融合是指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首先以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业发展、市场需求,通过建筑行业真实的创业环境,调动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真正把握双创的精髓。其次在双创教育中,利用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组建团队、投融资、市场推广、运营管理等必要的知识与技巧,挖掘出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中的“创意点”,并进行具有特定知识的特定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从而实现双创教育的目标。高校在专创融合人才整合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组织并实施好第一课堂,将建筑工程行业和企业知识融入教学课堂之中,并将双创的基本知识也融入教学之中。二是实施好第二课堂课程,以建筑工程专业群为大背景,开展侧重专业类的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把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三是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依托,为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双创实战平台。

(三)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协同育人模式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为实际案例,构建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创新模式,2021年12月,我校智能建筑产业学院、智慧安装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正式落地推进相关进程,以产业学院为抓手,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途径,运用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社会,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将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有机耦合,形成双轴联动,协同发展,使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方面,将毕业设计与产业及行业的发展紧密关联,形成工学交替来掌握产业及行业发展前沿,通过双创教育与毕业设计交融来对接社会服务;在双创平台方面,通过产业学院输送新标准及新工艺,通过技术创新高效地去服务社会;在服务体系方面,将建筑学科交叉、成果转化有机融入双创教育与专业发展立体服务体系中,更好地服务创新与创业;双轴联动专创融合教育路径建设,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

四、“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促进专创融合

目前,BIM技术及装配式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做好双创人才的培养工作,既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又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双创人才,也是推动我国建造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西高职院校将“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双循环型专创融合为一体,创建了“一二三”专创融合培养体系,即一个平台、两个阵地、第三课程。

(一)建设“第三课程”,将双创教育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一年级,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将会学习创意与通识基础。大学二年级,教师将会更加注重对专业的理解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创新,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建筑工程界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建筑工程界的好奇与学习。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平均每年有150名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一套专业技能训练,累计约1000余人,经过多年的授课经验和课程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智能建造、智慧安装等相关课程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BIM技术应用已经走在区内领先及全国先进行列。大二下学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以课程实训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创新创业模式,打造专业化的实践教学队伍,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意。迄今为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多家建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一对一”模式,完善学生实训课程,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三年级上半学期主要以建筑工程设计课程为主,以建筑工程成果为最终目的,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互通,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模式,定期举办建筑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展示。采用分类式教学模式,打散原有的分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将创意应用到实践中去。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选择更为适合的授课模式,创造出属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模式,便于提供更多的创意。

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认知,以社会服务为工作的实训过程,以实践成果和团队评比的最终结果为衡量标准;将“第三课程”覆盖建筑工程专业所有的授课模式和创意创新点,是普及与通识教育的至关重要部分,在不脱离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与创新创业精神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对其进行具体的评价,从而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以及未来的培养打下坚实的专业根基[6]。

(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构建第二课堂“二阵地”

“二阵地”是以“第二课堂”为媒介,通过搭建企业和学校共享平台,来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创新内容的理解。同样,企业和学校共同打造实践课程实训基地,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以此来夯实建筑工程专业对创新创业的服务基础[7]。采用“多程度”“混合式”的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把教学课堂搬到创新创业基地,引入先进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高職院校借此机会,开拓学生就业市场,打造“一对一专业人才对接模式”,与企业合作办学,将专业化学生队伍提升至企业所需求的人员标准,在学生将要毕业时提前去有合作的企业工作,提前熟悉企业的发展环境,适应人才发展的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二阵地”;在具体的生产与协作过程中,不断地为“第一课堂”提供丰富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在对建筑业有了整体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创意的工作,突破闭门造车的障碍。

(三)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充分发挥专业特点,积极推动产业与教育学习的融合模式,为区域内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双创模式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参加学校所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创新创业培训会[8]。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双创孵化基地,为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单位,同时建立“一中心+两基地+N服务”软硬一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如图2所示,一中心: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两基地:协同创新与项目孵化基地及专业实训创新基地;N服务:双创大赛辅导服务、工商登记注册服务、政策咨询等技术服务,实现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输出功能。“一中心+两基地+N服务”为我校双创教育做出巨大贡献,创新创业项目促进我校在双创赛事上取得标志性成果,该模式成功孵化出多个微型企业,同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为企业提质增效,为行业发展做贡献。

五、“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提升育人实效

在三门课程、两个阵地、一个平台的教学体系中,以时间为轴线,将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与大众教育相結合,构成了一个三维的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三维空间中。第二课堂是从社会实践到协同创新小组的培育,提炼出先进的创新方法,并将创新方法融入创新创业大赛或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大众课程是构建教育的基础,精英课是循序渐进的,它把整个教育资源都纳入课程体系中[8]。

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中心+两基地+N服务”培养模式与实践教育,成功孵化多项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成果,荣获国家授权专利200余项、软件著作50余项,双创项目相关课题60余项,社会服务相关项目成果促进我校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历史性成绩,2021年我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该奖项是我校在全国总决赛获首金,更是实现全区职教赛道全国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2022年,我校师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也荣获很多佳绩,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荣誉2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选拔赛金奖4项、银奖13项、铜奖23项,同比2021年增加12项。目前,创新创业赛事我校累计获国家级标志性荣誉10余项、区级荣誉100余项,为全区创新创业赛事及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结语

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促进了建筑工程专业双创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驱动专创融合教育路径,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一中心+两基地+N服务”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模式,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静.“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下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孵化平台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22):178-180.

[2]伍贤洪.“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的高职院校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践模式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4):18-22.

[3]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28-33.

[4]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6-90.

[5]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38(1):70-76,105.

[6]岳经纶,谢菲.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3(6):182-189.

[7]成丙炎,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5):35-37.

[8]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