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别具一格的亲情之歌

2023-06-16 11:47吴培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5期
关键词:蒲扇事例亲情

吴培光

写作亲情类文章一直是考点,也是难点。父母早起煎鸡蛋下面条,下雨天接送,生病时背着去医院……这些俗套甚至是编造出来的情节依旧充斥在大部分同学的作文中。那么如何来一点变化,求一些创新,别具一格地唱响亲情之歌呢?

一、抓住细节叙事

亲情类作文要注意细节描写,要挑选那些曾经感动过你,震撼过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物件等,通过生活中被人忽略、未发现的细节展现温暖的亲情。特别是人物的动作蕴含思想情感,在叙事时如果能把动作的细节放大放慢,拉长动作的过程,让读者看个清清楚楚,读者自然能体会到,从而产生深刻印象。如作家丁立梅的《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的一段话:

我笑笑,执意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执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

作者在描写夏夜乘凉摇蒲扇这个细节时,将“慢慢摇着”和“手执蒲扇”这两个动作拆分开,先叙述“手执蒲扇”,然后单独说明“手执”的状态,细化“手持”这个动作,即“慢慢摇着”。这样“我”悠闲躺在躺椅上,一把蒲扇慢慢摇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眼前,写出了作者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二、变换人称

受固有思维的影响,多数同学在写此类作文时,通常采用第三人称,其实不妨变换人称,用第二人称写作,这样不仅亲切自然,还有利于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如袁隆平的《妈妈,稻子熟了》一文,请欣赏其中的一段: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支持与帮助,以及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的往事。采用第二人称,字里行间深情满满,感人肺腑,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赞美、敬佩、感激、愧疚之情,显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三、找好微点切入

所谓“微点”,就是与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系的某种具体的物,代表着那个人的记忆或者他的精神。在谋篇布局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一个跟人物多个事例有关的微点,并将这个微点有意识地贯穿全文,形成一條行文线索,串联起多个事例,从而变原本零散的单独事例,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一起为塑造人物形象,为突出主题服务。比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把对爸爸的回忆、对爸爸的情感,全部聚焦在爸爸种的“花儿”上。开头写参加毕业典礼,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了爸爸,然后写爸爸如何喜欢花,到文章最后夹竹桃落了,爸爸离开了我们,“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的花儿就成了全文聚焦的点,也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相关联的事件,从而突出父亲形象,凸显父女深情。

四、以小见大

我们身边的很多琐碎事都可入文,但很多同学熟视无睹,在写作时编造假、大、空的事例。其实,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从身边小事写起,把小事写具体,然后从中提炼或挖掘大的主题,这样的“亲情类”作文更能引发人的共鸣。如莫怀戚的《散步》,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围绕“该走哪条路出现分歧时,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的情节,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感悟。以小见大,不仅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还表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设计起伏的情节

写作要尽量避开平铺直叙,情节贵有波澜。作文如果把平常的生活事件原样呈现出来,让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肯定不能吸引人打动人。同样平淡无奇的生活事件,如果重新组织安排情节,巧妙设计起伏,就会产生震撼人心、耐人寻味的效果。比如作家任大霖先生的《我的第一个文学“启蒙老师”》一文,先以深沉的笔触叙述了父亲在艰难中教“我”学古文、古诗的情景,接着笔锋一宕,插入杭州的一位亲戚送“我”一大包新书,给“我”打开了通向文学之路大门的情节。这件事似乎与父亲毫不相干,插入此事,看似“断开”了对父亲的描写,但很久以后,“我”向那位亲戚表达谢意,才知道那一大包新书是父亲托他邮寄的。原来,是父亲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如此,故事又“续”上了。这样一断一续,使文章波澜起伏;明断暗续,使文章别开生面;断而后续,更显情感丰沛,进一步加深了怀念之情,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六、学会托物抒情

写作中若能用具体之物写抽象之意,以有形之笔绘无形之情,作文就能具体可感。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能让抽象空泛的情感有所依托,让读者展开想象和思索,收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冰心先生的《荷叶·母亲》,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这样,抽象的母爱因为有了荷叶这个寄托物,显得具体可感。

当然,写好亲情类文章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融入真情实感,选取典型事例,描绘鲜活细节,打破“常规”,力求材料有新意,或恰当切入,或变换视角,或形式求新,“亲情类”作文就一定会焕发夺目光彩!

猜你喜欢
蒲扇事例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香蒲扇底故乡风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蒲扇摇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物微情浓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