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瓶的自述

2023-06-17 00:32陈嘉雯
新教育·校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守护人南迁老朱

陈嘉雯

九十多年前,我穿越大半个中国,在风雨飘摇中历经艰难,九死一生;九十多年后,我回到了久违的熟悉的故居。我是故宫的一件文物,是千万兄弟姐妹中一个不太起眼的青花瓷瓶。

窗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隔着厚重的玻璃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喊杀声响彻云霄。我身旁的兄弟姐妹们都议论纷纷,我掀开玻璃盖,跳到窗边,一幅悲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场景让我心跳加速。我忐忑不安地返回展台。

“青儿,外面怎么这么乱,我们会不会也……”一旁的青花扁壶姐姐哽咽道。“不会的,故宫守护人会保护我们的。”我有点心虚地回答,“我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被侵略者带走。”说着说着,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1933年,山海关惊天动地的枪炮声使整个北京城轰动了起来。战乱来临时,我本以为我们会葬入土中,从此与世隔绝,再也见不到中国的繁荣。在侵略者的压榨下,故宫守护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留下,但是文物会被掠夺,甚至毁灭;二是离开,但文物可能会在途中丢失或损坏。他们绞尽脑汁,为保全我们,迫不得已做出了一个决定—故宫文物南迁。

于是,在一个肃杀而又静谧的冬夜,棉花和稻草被故宫守护人包在我们身上,将我们裹得严严实实。他们将包裹好的我们装入已准备好的定制木箱当中,皎洁的月光散发出淡淡的银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展台上。就这样,我躺在13427箱子里,和兄弟姐妹们一道踏上了南迁的征途。

家在哪里我全然不知,命运何从我更不知,但故宫守护人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

1939年,我们千辛万苦抵达了重庆。本以为危险消失,终于到达安身之处,可谁知随着战争范围的扩大,我们不得不再次轉移。外面的车,一辆又一辆疾驰而过,轰鸣着颤抖的土地,日军的轰炸机近在眼前。河水奔流不息,仿佛是在催促我们赶快逃离。

就在那日晚上,故宫守护人正清点着船上的文物,检查文物是否损坏时,我看到了最爱与我聊天的朱学侃,曙色微茫之际,他拖着几天未眠的疲惫的身躯去布置装运。他为什么还往前走?那艘船的船舱已经打开了,再走会跌下去的,一定是船舱太暗了,老朱没有看清楚,他那憔悴的背影渐渐消失了。“老朱!老朱……”

“扑通!”

我用尽全身力气疯狂大喊,可老朱听不到,他的身体就这样被水没过……他长眠在了守护我们的地方,他们阻止不了侵略者的强暴行为,但誓死守护着不绝的中华文脉。

如今,我静静地立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台上。落日余晖洒进宫殿,风带来了栀子花的气息,鸟儿自由地在空中飞翔,高楼耸立,万家灯火燃起,我和我众多的兄弟姐妹毫发无伤地展现给世人最耀眼的姿态,最闪亮的光辉。

指导老师:李萌骁

猜你喜欢
守护人南迁老朱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金龟子 快乐童年守护人
青山守护人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妻子不在家
情寄十梓街——记河南大学南迁苏州的一件往事
老朱的菜园
试析《南迁》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抗战时期的史家南迁与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