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信麦998 实现超高产路径解析与技术应用探讨

2023-06-19 06:06李书民崔国光卜学平李海平
中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众信纪录高产

李书民 崔国光 卜学平 李海平

(1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农业农村局,邯郸 056700;2 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邯郸 05670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冬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1533.33 万hm2,占全国小麦面积的55%以上,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60%左右。因此,在生产上积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解析其高产路径,对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进行应用探讨,研究集成一套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尽快将众信麦998 这一高产品种转化为生产力,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众信麦998 创高产纪录情况

1.1 世界及我国小麦高产纪录现状根据信息检索,世界小麦高产纪录是前联邦德国创造的1333kg/667m2;英国高产纪录是1101.3kg/667m2;新西兰高产纪录是1119kg/667m2。中国历史上产量最高的是76338 重穗型春小麦,1978 年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国营诺木洪农场种植2606.68m2,获得1013.05kg/667m2的特高产,次年种植10040.05m2,又获得956.5kg/667m2的高产纪录。以上所列小麦单产纪录都是春小麦类型。

利用地质学理论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对地层、构造等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采用分层、区域开发、重点突出技术等方法,并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我国冬小麦最新高产纪录是众信麦998 于2022年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创造的981.1kg/667m2。我国的小麦产量与世界纪录差距350kg/667m2以上,有春小麦与冬小麦之分,且土壤基础、水肥管理、光热资源不同,说明在小麦高产育种(种质资源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术)、高产栽培体系集成等方面存在差距。我国冬小麦单产纪录981.1kg/667m2不是终点,而是赶超世界小麦产量的新起点。

改进组患儿手部留置针留置天数为4.23±1.45,常规组为2.56±1.23,改进组患儿手部留置针留置天数更长,证实了改进后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在固定小儿手部留置针中的应用,能够延长患儿手部留置针留置天数。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1.2 开展高产育种、高产创建、高产竞赛的意义高产是小麦育种人永恒的研究课题,同时还要开展抗旱节水、节肥节药、优质多抗等绿色环保方面的研究。从社会主体需求看,在品种多目标性状中,产量仍然是第1 位的目标性状,即育种主体的方向将持续遵循“丰产+”的改良原则,且以不断提升产量潜力为首要任务[1]。

2.2 品种自身因素我国小麦主产区高产纪录:2009 年山东首创小麦789kg/667m2产量,2014 年河南首报820kg/667m2产量,2016 年山东再报828kg/667m2产量,此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新疆等多省区、多地点、多品种持续出现800kg/667m2以上的高产田,2022 年更报道有多个产量大幅超过900kg/667m2的示范田,甚至是示范区。对于多穗型品种来说,继续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的潜力已经受到极大限制。从50 多万穗、30 多粒到50 多万穗、40 粒已经是多数品种的极限,若再进一步提高产量,会使得产量三要素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倒伏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在具体操作上,高产创建多是以某个品种单独开展的,也有多品种联合攻关(高产竞赛)的,宗旨就是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充分挖掘每个品种的产量潜力。通过持续开展小麦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有利于促进小麦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对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科研、栽培技术、种业发展和品牌推广的前行,有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

本文对某规模化猪场长白猪、大白猪、长大二元猪的第一、二、三胎的妊娠期、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指标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为猪场下一步的选种、选配及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猪场提供方法参考。

表1 2021-2022 年众信麦998 高产纪录汇总

通过对众信麦998 实现超高产并连续2 年创全国高产纪录的路径进行深度解析,发现众信麦998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是天(气候)、地(地理)、人(栽培)、禾(品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得益于创建人的因素,再加上品种、地理、栽培以及适宜的气候。

1.3.2 2022 年再创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2 年6 月4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对其单位小麦栽培创新研究组承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项目-小麦藏粮于技”一体化技术集成高产攻关田(20000m2)进行现场实打实收。攻关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种植品种5 个:众信麦998、中麦578、轮选6 号、中麦7058、丰德存麦20 号,实际参加实打实收的是3 个品种。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实产验收。采用雷沃谷神GE-70 收割机收获,精确测量实际收获面积、称量收获籽粒鲜重,人工取样测算杂质率,采用希霸快速电脑水分测定仪测量籽粒含水量。不计收割机损失,按国家粮食入库安全标准含水量13%折算,各品种实际产量如下。

轮选6 号为860.8kg/667m2,丰德存麦20 号为892.5kg/667m2,众信麦998 为981.1kg/667m2。其中众信麦998 再创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该地块众信麦998 产量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为40 万穗、55 粒、53g,轮选6 号产量三要素为47 万穗、40 粒、56g。该地块前期田间调查显示,其产量结构有3 种:即40、50、50,40、60、40和40、55、45,其中以40、55、45 产量结构为主,表现出该品种的穗粒数有一定的弹性,千粒重仍有上升的空间,事实上收获后众信麦998 经实际测定的千粒重达53g,明显高于2021 年50.0g 和审定值41.0~42.6g(参见审定公告)。

3)在所设所选磁钢性能、漆包线规格、气隙长度等其他相关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以传统作圆求交点法所制梯形槽电枢齿部磁密高于理想梯形槽带电枢齿部磁密;在额定点,以传统法所制梯形槽电机效率比理想梯形槽电机效率低0.24%。

1.3.3 千亩示范方高产纪录2022 年6 月5 日焦作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成立验收组,对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在修武县城关镇西门村小麦新品种众信麦998 千亩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实打实收。实收面积765.34m2,收获籽粒鲜重1352.03kg,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小麦籽粒实际含水量为32.76%,按国家粮食入库标准安全含水量13%折算,扣除0.5%杂质,不计收割机收获损失,实收产量905.68kg/667m2。

1.3.4 创河北省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河北省百亩示范方高产纪录2022 年6 月9 日河北省魏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并邀请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邯郸市农业农村局、魏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邯郸市魏县前大磨乡公议会村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众信麦998 百亩示范方进行了现场实打实收测产。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实产验收,在百亩示范方随机确定1 个测产区,现场测量面积为951.47m2,联合收割机收获后现场称鲜重1372kg,扣除0.5%杂质,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小麦籽粒实际含水量为19.06%,按国家粮食入库标准含水量13%折算产量,不计收割机田间收获损耗,众信麦998 实打实收,产量结果为889.9kg/667m2,创河北省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河北省百亩示范方高产纪录。

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紧密,这使得国与国之间都想要通过文化的传递来进行交流,旅游作为交流过程中一项最为有效的活动,已经越来越频繁,旅游英语也应运而生[1]。这就对我国的高校旅游英语翻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面对翻译时出现的思维问题一定要被重视起来,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够寻求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促进旅游英语的发展完善。

2 众信麦998 连创单产纪录原因分析

1.3.1 2021 年创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1 年6月2 日焦作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在修武县王屯乡周流村的小麦新品种众信麦998 高产示范田(20000m2)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实打实收。在示范方内随机确定一个667m2以上的测产区,现场测量面积为766.67m2,联合收割机收获后,扣除0.5%的杂质,净重为1130.25kg,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小麦籽粒实际含水量为20.47%,按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3%计算标准水分,不计收割机收获损失,产量结果为898.26kg/667m2,创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2.1 创建人的因素在众信麦998 高产创建过程中,河南省焦作市农业农村局杨法谊总农艺师、修武县农业农村局黄玉莲研究员等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项工作中,每天早出晚归,近乎痴迷地奔波在修武县田间地头,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心思,希望用最切实的配套技术把小麦产量提上去,从自己的手里让小麦产量“过吨”。这也是众信麦998 能够实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的基础。

小麦高产创建是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地区和地块,相应地增加一些投入,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创建以主攻单产为目的(不同于普通大田生产,不必过多考虑投入产出比,只是在技术集成时再进行优化),以示范展示、树立典型、辐射带动为手段,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攻关增产模式,最后进行栽培技术集成组装,推广应用。

众信麦998 是2021 年同时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北片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审定的一个大穗、抗倒型小麦新品种,相对于多穗型品种来说,它实现了“减十增十”,即亩穗数减少10 万,穗粒数增加10 粒。在超高产栽培情况下,其产量三要素围绕在40、55、50 上下浮动,与其他常规品种相比,其高产潜力更大,产量三要素结构更加协调,更适合高产、超高产栽培,有效解决了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实现了小麦育种新的突破与创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审定时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与大田栽培,特别是高产创建的田间条件是截然不同的,数据当然也截然不同。众信麦998 不同试验阶段产量三要素见表2。

调查方法:以视觉模拟尺的0代表非常不满意,1~3分不满意,4~6满意,7~10非常满意,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横线上划记号,表示对麻醉的满意程度,

表2 众信麦998 不同试验阶段产量三要素情况

公路工程是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满足现阶段交通运输行业对公路质量的要求,应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管理,为公路工程施工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隐患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1 秆子低、抗倒性突出当前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的首要制约因素就是抗倒性。众信麦998 平均株高70cm。秆子低,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大田表现出很好的抗风、抗倒能力。其中黄淮北片区试株高69.0cm、生试株高75.2cm,与同期同区参加国家区试和生试的87 个品种相比[2],株高处于最低水平,生试倒伏点为0。黄淮南片区试株高72.4cm,生试株高79.1cm,在同期同区参加国家区试和生试的227个品种中,株高处于最低水平。连续2 年区试汇总48 点次,倒伏点为0。众信麦998 在高产、超高产栽培时,株高80cm 左右,甚至能达到80~85cm,但仍然表现出很好的抗倒性。

2.2.2 穗大粒多,单穗重高达1.8~4.4g,单株潜力大从众信麦998 的穗型看[3],其属于长方形穗,且具有多花多实的潜质,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穗粒数就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这种提升不受制于像其他品种类型那样的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之间的矛盾,因为众信麦998 就是亩穗数偏少的类型,是不会造成穗粒数和穗数之间发生矛盾的类型,是单穗重的类型,所以才有了众信麦998 穗粒数能够达到55 粒的惊人表现。众信麦998 这样的较小群体、较大单穗重类型是节约和安全类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雏型。众信麦998 表现穗粒数多而稳定,与其不过分大的群体有关,与其抗倒春寒能力强有关。从目前的资料分析,众信麦998 单穗重还有更高空间,采取相应措施可实现单穗重更高,而不必过多地考虑去提高亩穗数。

需要注意的是,扩频信号求相关运算会产生相关旁瓣,强信号的相关旁瓣有可能将弱信号的主瓣掩盖,继而可能会导致弱信号检测失败。因此要选择具有良好相关性能的扩频序列,尽量减小旁瓣对弱信号的影响。即使相关输出信号没有高旁瓣,仍然会对信号分辨带来干扰。由于相关旁瓣的位置是可知的,采用旁瓣对消的办法,在进行下一次检测估计之前,将上一个信号的旁瓣全部抵消以尽量消除其对下一信号检测估计的影响。

2.2.3 抗寒性强、抗倒春寒众信麦998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势强,突出表现抗寒性好,冬前不死苗,抗倒春寒能力非常强。抗寒性鉴定级别1 级,抗寒性评价好。2020 年新疆石河子试验,在极端低温-40℃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很好的抗寒性。

2.2.4 综合抗病性强众信麦998 黄淮南片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纹枯病,同期同区参加国家试验进行抗病鉴定的186 个品种中,高感赤霉病品种占147 个。黄淮北片接种鉴定为中感纹枯病,赤霉病鉴定2018 年为中感,而同期同区参加国家区试进行抗病鉴定的35 个品种全部高感赤霉病。

2.3 客观地理环境从全国高产纪录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所有的品种都有较高的光热资源。小麦高产创建必须选择适宜的地区、适宜的地块、遇上适宜的气候条件。众信麦998 高产创建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属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下水位浅,光照、积温充足,同一个品种在当地的千粒重比其他地区一般高出5g 左右,非常适宜小麦高产创建。

2.2.5 适应性广众信麦998 于2021 年同时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北片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双国审,目前正在参加河北省冀中北水地(优质组)生产试验,即将通过冀中北审定,适宜推广区域再度延伸,有望成为第一个跨域三大生态区的突破性、创新型大品种,实现三区审定、九省推广,这在整个黄淮冬麦区育种史上都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同时,2022 年秋在新疆和青海麦区安排了示范田,在湖北参加了小麦预试组。

众信麦998 两极分化快,麦脚利落,通透性好。蜡质层厚,综合抗病性强。后期根系活力强,旗叶功能期长,灌浆快,灌浆充分,耐高温高湿,抗干热风,活秆成熟,落黄好。通过科学应用“一喷三防”,可以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做到有效防治。

另一方面,众信麦998 是以莱州137 为母本、众信5072 为父本组配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经有性杂交、定向选育、单系比较、优中选优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耐肥水品种,在高水肥条件下增产潜力很大,非常适宜高水肥地块栽培和高产创建。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群体中等,在大田大面积生产时,应注意掌握适当增加播种量,加强水肥管理,全生育期以促为主。

通过近几年的示范了解,在适宜区域内众信麦998 越向南推广,越有利于该品种发挥自己的最大增产潜力。该品种在北部的优势相对不如南部,客观原因是该品种是以穗粒数多作为高产基础,越往南部穗分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穗粒数的形成;同时穗长变长,穗码变稀,赤霉病抗性随之增强;另一方面该品种株高整体偏低,随着往南推广,株高增加,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也同步增加。

1.3 众信麦998 创高产纪录汇总众信麦998 高产纪录都是在各类示范田或高产创建田里选取一定的面积进行实打实收取得的,不是田间测产。这些产量纪录与生产实际中的产量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可以充分表明众信麦998 产量潜力很高。2021-2022 年众信麦998 高产纪录汇总情况见表1。

2.4 气候因素2021-2022 年度气候条件对众信麦998 高产创建非常有利。小麦适播期前,各地多有大量降水,土壤湿度大,普遍播种偏晚10~15d。因墒情较好,出苗整齐,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冬小麦越冬有利。越冬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 月份偏高1.9℃、12 月份偏高2.5℃、1 月份偏高1.6℃),未出现持续性低温;2 月份平均气温偏低,但降温平缓,未出现极端低温,低温时间短,没有持续性。冬季低温期降水适中,积雪覆盖日数较多,地表及以下温度波动小。光照充足,小麦越冬环境良好,越冬锻炼充分,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3 月份气温偏高0.7℃,升温快,降水偏多,返青期提前5~7d。整体株高低于常年。孕穗至扬花期、灌浆期温度较常年偏低,没有出现倒春寒情况。穗分化时间长,穗粒数增加明显。期间降水适宜,田间各种病害较轻。无干热风,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灌浆,收获时间较常年晚1~2d,千粒重增加明显。综上所述,2021-2022 年度众信麦998 亩穗数较常年持平或略高,穗粒数、千粒重增加明显,产量明显高于常年。

2.5 配套栽培技术从全国高产纪录来看,另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所有的品种都是抗倒耐密栽培,水肥条件好,运用了合理的肥水管理技术。因此,实现小麦高产、超高产,必须良种良法配套,即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地区、适宜的地块,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某些方面投入可能会偏大一些。

2.5.1 模式1: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藏粮于技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修武)该项目集成是以稳氮控水为核心的一体化小麦高产技术模式,技术负责人:常旭虹、黄玉莲、周阳、张勇。

秸秆速腐配方施肥 秸秆精细还田,每667m2底施秸秆速腐剂、有机肥2m3、生物肥40kg、磷酸二铵25kg、尿素20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kg、放线菌1kg,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精量均匀抗湿播种 采用小麦宽窄行精量均匀播种技术,基本苗约18 万/667m2。稳氮增磷以墒定水 稳定氮素投入,春季增加磷钾肥用量(水溶肥15kg+磷酸二氢钾4kg),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浇水量(总计补水50m3)。叶面定向超量调控 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400g/667m2、叶面专用肥50g/667m2,喷施3 次,养根、护叶、增粒重。中耕镇压化控防倒 返青期中耕镇压,促苗转壮,起身期每667m2用麦巨金45mL 兑水20kg 喷施,控基部节间,提高抗倒性。微生物病虫害防控 用酷拉斯、戊唑醇、阿泰灵、井岗·枯草芽孢杆菌拌种,返青期喷施阿泰灵、井岗·枯草,开花期喷施阿泰灵、芽孢杆菌、戊唑醇、叶面肥,灌浆期喷施阿泰灵、芽孢杆菌、戊唑醇,防病防虫,保花增粒。

4.3.1 经营者应该畅通消费者食品安全投诉渠道。设立投诉电话或者消费者服务台,建立消费者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机制,由专人接待消费者投诉,做好消费者投诉和处置记录。

2.5.2 模式2: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小麦高产主推技术(焦作)宽窄行精播匀播技术 将行距由原来的23cm 左右,调整为宽行20cm、窄行13cm,这样在播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行距缩小了,亩播行数自然就增加了,使种子撒得更均匀,从而达到苗壮穗多的目标。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技术 常规技术为小麦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2 次,用量一般不超过100g/667m2,效果仅仅是千粒重的增加。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技术就是在小麦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时期,喷施磷酸二氢钾6 次,每次用量400g/667m2,这样能使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增加,特别在中低产田使用,对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效果尤为明显。磁化水灌溉技术 利用磁化器对灌溉用水进行磁化。磁化水灌溉可以起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抗逆性等效果。重复化控技术 常规技术为小麦拔节期喷施一次化控药剂。重复化控技术主要针对高产田群体大、肥力强等特点,在小麦起身到拔节期间,根据小麦生长和气温变化,2 次或2 次以上喷施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1 节、第2 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微生物载体植入技术和土壤微生态健康系统修复及重建技术 以上2 项技术主要利用放线菌,促进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抑制青霉、根霉、黑曲霉、镰刀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干预植物减害生态友好技术和叶面小分子靶向调控营养饲喂技术 以上2 项技术主要在小麦灌浆期,通过喷施氨基酸、脱落酸,快速补充小麦籽粒发育所需营养,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全面增强作物抗倒伏、抗干热风、抗逆能力,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5.3 模式3:河北众人信众信麦998 高产栽培技术(河北)施足底肥 增施有机肥,补施菌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循环系统。每667m2底施微生物菌肥1kg、硫酸锌2kg、尿素15kg、氯化钾25kg、磷酸二铵35kg、生物肥40kg、羊粪1000kg。精细整地 提高秸秆粉碎质量和还田质量,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科学播种 最佳播种期10 月8-10 日,播种量15kg/667m2。采用缩行匀株、等行距种植,行距14cm。可以套播一遍,尽量扩大麦畦宽度,严格控制畦埂宽度,建议无畦埂。播后镇压。冬春管理 小麦3~5 叶期、杂草2~3 叶期除治杂草,11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浇好越冬水,化控防倒,起身期前开展春季镇压。水肥管理 3 月底至4 月初浇拔节水,每667m2追施尿素25kg;齐穗前浇孕穗水,补施尿素5~10kg;适时浇好灌浆水;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每次用量400g。病虫害防治 全生育期“一喷多防”6~8 次,每次喷施药液25~30kg/667m2,确保将麦株上下喷透。综合运用杀虫剂、杀菌剂、营养剂(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脱落酸、缓释氮、光碳核肥)、生长调节剂等防治小麦病虫害,预防干热风,增加亩穗数、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3 众信麦998 下一步前进方向和目标

通过天(气候)、地(地理)、人(栽培)、禾(品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众信麦998 高产创建和示范取得了较高产量,连续2 年刷新了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开展大面积的实打实收及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尽快将众信麦998 这一突破性新品种转化为生产力。

在品种转化方面更多的是在品种审定后的不断摸索前进。对其中的高产育种与环境、高产栽培机理及相互之间作用并不是十分清楚。目前还缺乏小麦800~1000kg/667m2的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缺乏栽培专家的具体应用指导,缺乏相应的栽培体系支撑,缺乏成熟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实现小麦单产超吨不仅是小麦育种人、众信人的目标,更是包括小麦栽培专家们及更多关注小麦生产、关注小麦品种人的目标。众信麦998 的高产纪录只是一个驱动、一个引擎,在它的推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各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众信麦998 的高产模式会被固定或不断更新,不断超越。

猜你喜欢
众信纪录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出版纪录
《科教·纪录》
冯滨:旅游O2O该怎么玩?
冯滨:旅游O2O该怎么玩?
携程入股众信旅游 争夺“出境游”市场份额
纪录类收藏作品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
机构半月调研187家公司 众信旅游迎来中金和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