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主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病评价

2023-06-19 06:06刘朝晖李冠甲杨丹丹芦云瑞
中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百农乳熟期西农

王 睿 霍 婵 刘朝晖 王 恒 李冠甲 赵 琦 杨丹丹 芦云瑞

(1 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河南开封 475001;2 开封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3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开封 475004)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主要病害之一,且具有流行性和传播性,对粮食安全有严重的危害性[1-4]。河南是粮食大省,也是全国小麦种植大省,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500~900mm,气候环境十分适宜小麦条锈病发生。传统的药剂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消耗资金和人力,而抗病品种的种植和推广应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控方法。为此,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搜集整理了本地区畅销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成株期田间混合菌种鉴定,筛选优秀抗源材料,应用于抗性育种,并为本地区小麦生产进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许科718、华育198、秋乐2122、泛麦8 号、周麦27、郑麦379、遂选101、郑麦103、豫麦49、百农418、太空6 号、矮抗58、百农4199、横麦136、中麦175、周麦22、豫教6号、偃细9433、豫农035、许农7 号、偃高21、周麦21、丰德存麦12 号、开麦20、百农207、运旱115、许农5 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所选品种为市场随机购买畅销品种,详细信息见表1。对照品种为铭贤169。接种菌源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占鸿教授课题组提供的小麦条锈混合菌种。

表1 供试小麦品种详细信息

1.2 田间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内进行。地处34°46'N,114°15'E,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为沙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前一年进行播种,种植方案设计3 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进行编号和种植,每个品种1m 行长,间隔0.25m。每个重复四周种植保护行进行隔离。保护行小麦品种为京0045。

1.3 条锈菌人工接种试验于2019 年3 月下旬进行人工接种。将小麦条锈病混合菌配制成浓度为60mg/L 的夏孢子悬浮液进行人工接种。于傍晚时分将需要接种的小区进行喷雾接种,然后利用经过喷雾处理的塑料布覆盖,用土将周围覆盖好保湿。翌日8:00 前将塑料布揭开。

1.4 调查方法和计算方法按照GB/T 15795—2011《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进行相应的病害普遍率和严重度调查。从第1 次发病开始,每隔7d调查1 次,直至小麦乳熟期。病害严重度按照0、1%、5%、10%、20%、40%、60%、80%、100%的标准调查[5]。同时记载总叶数、病叶数。

普遍率(%)=(发病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

平均严重度(%)=Σ(各级病叶数×各级病叶数)/调查总病叶数

病情指数(DI)=普遍率×平均严重度=Σ(各级病叶数×各级病叶数)/(最高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100

1.5 抗性划分方法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其对小麦条锈病的抗病程度,抗病强度分别用免疫(I)、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表示,用相对病情指数分别为1.00、0.80~0.99、0.40~0.79、0.20~0.39 和0.20 以下来进行评判[6-7]。相对抗病性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相对抗病性指数=1-相对病情指数

相对病情指数=鉴定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对照品种平均病情指数

采用最后一次调查的平均病情指数来计算相对抗病性指数,并用平均相对抗性指数来进行抗病程度的最后评判。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品种发病时间于试验当年4 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后进行第1 次调查,病情始发时间约为条锈菌接种后15d,对照小麦铭贤169 发病率明显高于大多数小麦品种。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种小麦条锈病始发时间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表2),其中,周麦27、遂选101、郑麦103、豫麦49、百农418、百农4199、周麦22、豫教6 号、偃细9433、豫农035、周麦21、丰德存麦12 号、开麦20、百农207、运旱115、许农5 号、西农189、西农811 等18 个品种始发时间为4 月上旬;许科718、太空6 号等2 个品种始发时间为4 月中旬;华育198、秋乐2122、郑麦379、矮抗58、横麦136、偃高21 等6 个品种始发时间为4月下旬;泛麦8 号、中麦175、许农7 号、豫农949 等4 个品种始发时间为5 月上旬。

表2 不同小麦品种条锈病始发时间和发病情况

2.2 小麦品种的发病情况从表2 可以看出,不同的小麦品种条锈病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对照品种铭贤169 在乳熟期的平均病情指数为7.87%。截至乳熟期只有遂选101 平均病情指数高于对照品种铭贤169,发病程度最为严重。而小麦品种许农7 号在调查的全过程中均未发病。

2.3 抗性评价从表3 可以看出,参与试验的30个小麦品种中,许农7 号表现出近免疫(I);许科718、泛麦8 号、郑麦103、太空6 号、矮抗58、百农4199、中麦175、豫教6 号、许农5 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 等12 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高抗(HR);华育198、秋乐2122、周麦27、百农418、横麦136、周麦22、偃细9433、豫农035、偃高21、周麦21、丰德存麦12 号、百农207、运旱115 等13 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MR);郑麦379、豫麦49、开麦20 等3 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感(MS);遂选101 表现高感(HS)。

表3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发现,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反应程度差异较大[8-9]。从整个试验调查过程看,许农7 号对小麦条锈病表现近免疫,整个生育期未发现条锈菌危害,偶尔可见过敏性坏死反应。遂选101始病时间早,4 月上旬开始发病;发病持续时间长,从拔节期至乳熟期持续发病;发病程度重,至乳熟期病情指数达到16.60%,远超对照品种铭贤169。在参试的30 个品种里,有许科718、泛麦8 号、郑麦103、太空6 号、矮抗58、百农4199、中麦175、豫教6号、许农5 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 等12 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高抗(HR),占参试品种的40%。在生产上,对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是避免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在河南市场上,仍有部分小麦品种材料不宜在条锈病多发地种植,需进一步加强抗条锈病种质资源的利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百农乳熟期西农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基因聚合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种子发芽期耐淹性研究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第一届“百农”园艺高端学术论坛在河南新乡召开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小麦品种西农979 的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