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

2023-06-21 10:28李锦霞刘友田
老区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路径选择

李锦霞 刘友田

[提 要]沂蒙精神是我党的重要红色基因与血脉,是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内核,是党和人民勠力同心谋发展的宝贵财富。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促进沂蒙精神薪火相传,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产业双向互动、共生共赢。新时代,沂蒙老区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实践导向、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时代引领,走以历史脉络为时间路径、以产业体系构建为实践路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反馈路径的特色文化产业之路。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文化产业;内涵机理;逻辑必然;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李锦霞,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友田,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机制研究(22&ZD029)”;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对弘扬沂蒙精神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20CYMJ08);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DYKC19128)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群众历经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开启新中国成立后的崭新面貌,创造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红色文化谱系。沂蒙精神作为我党重要的红色基因与血脉,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扎根我国本土特色文化,与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双向互动、共生共赢,促进新时代红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成熟助力红色文化产业振兴,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沂蒙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促进沂蒙老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再立新功。

一、沂蒙精神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机理

(一)沂蒙精神凸显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精神内核

沂蒙精神起源于沂蒙革命老区,“是山东党政军和山东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的植根于沂蒙的山东革命精神,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的真谛所在”[2]。百年征程中,沂蒙精神不断与时偕行、踵事增华,其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破除万难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在初具雏形的沂蒙精神的引领下,沂蒙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坚持党的领导,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勇敢地迈出了建设美丽家园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时期,沂蒙老区将继承红色革命传统与发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989年首次概括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沂蒙精神的具体内涵,即“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真务实”。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将沂蒙精神总结为:“爱黨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3]。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于2022年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4],沂蒙精神的内涵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沂蒙精神作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内核,是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动力源泉。沂蒙老区文化产业要自觉承担起发扬沂蒙精神的内在职能。一方面,“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5]。事业是产业的保障,产业则是事业的外在体现。开创伟大事业,就要弘扬伟大精神,要将伟大精神融入事业与产业的实践发展之中。因此,在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要自觉承担起继承、弘扬、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鲜活动力;另一方面,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沂蒙精神的精神内核。沂蒙精神作为塑造新时代沂蒙老区红色文化品格的方向标,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树旗立帜。文化产业在拓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内涵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精神为依托、以人民为保障、以技术为支撑,科学、合理、有效开发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宽沂蒙精神发展新境界,使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发展更加完善、更加快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国增砖添瓦。

(二)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沂蒙精神薪火相传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二者相伴相生。沂蒙红色文化以沂蒙精神为主干,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品格和历史文化遗产。

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沂蒙精神薪火相传的过程,将沂蒙精神贯穿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人心齐,泰山移”。列宁同志曾指出:“只有当千百万人万众一心,一致奋起的时候,革命才称其为革命”[6]。从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到河清海晏的和平时期,百余年来,中国人民为求解放、谋自由进行革命斗争,军民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建立了亲密团结的交往关系,映照出沂蒙人民心向共产党的赤诚品格;其次,“守其初心,始终未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7]。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百余年来从未改变,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党最坚强的后盾;最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盛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革命战争时期,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无数将士与民众长眠在沂蒙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在新时代,更要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和军队和衷共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沂蒙精神薪火相传具体体现在:一是产业发展激活沂蒙精神新动能。在新时代,沂蒙老区产业发展应当坚持正确方向,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本土实际、注入时代底色,将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之中,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拓宽红色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实现红色文化产业化、大众化、时代化,进一步建立健全沂蒙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是产业发展释放沂蒙精神新潜力。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8]。沂蒙精神塑造的“英嫂”形象等精神文明深入人心,在新时代,红色文化产业借助当代传媒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政治教育和传播引导功能,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经营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化。三是红色文化产业与沂蒙精神双向互动、共赢共生。一方面,沂蒙精神作为沂蒙老区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品牌,对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举旗定向;另一方面,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助力沂蒙精神承嬗离合,使沂蒙精神不断内化为沂蒙人民的坚定信仰、外化为沂蒙人民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让沂蒙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

二、沂蒙精神助力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逻辑必然

(一)理论逻辑: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

百余年来,沂蒙老区的面貌日新月异,红色文化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9],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奠基定向。从其理论内涵与红色文化产业的逻辑关系来看,其中创新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协调是平衡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红色文化资源承继、传播、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昭示了我党关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定立场与基本遵循。从精神文明与科学理论交织的逻辑关系来看,一方面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导向,精神层面的富足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是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指导,理论层面的广博可以为人民提供丰富文化生活的机会与空间,沂蒙精神与新发展理念蕴含的精神特质与价值理念互通互融,为沂蒙精神在理论逻辑层面助力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谱写新篇。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沂蒙精神是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在坚持以沂蒙精神为支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南的同时,也离不开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如体验经济理论和区域资源整合理論的具体指导。首先,红色文化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业的创新融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开端,体验经济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在生活中形成感官体验、知识认同和价值内化;其次,红色文化产业助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在新时代既要守根脉、又要繁枝叶,为红色文化产业注入新内涵与新价值。以创新理念推动产业升级、以协调有序整合区域资源、以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以开放格局促进文化交流、以共享经济改善文化贫困,为沂蒙精神注入新时代科学内涵,让沂蒙精神借助红色文化产业这一现实主体发扬光大。

总之,用精神引领方向,用理论指导实践,用新理念促进产业新发展。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在融入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要探寻生活与空间新价值,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整合,深入挖掘沂蒙老区传统特色文化,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中国实际,根据发展规律与时代趋向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文化产业链,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让沂蒙精神成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引擎。

(二)实践逻辑:以坚持人民至上为实践导向

革命战争时期,硝烟弥漫,战乱频发,资源短缺,但沂蒙人民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全心、全面、全力支援前线与坚守后方,以实际行动表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涌现出无数如“沂蒙红嫂”等家喻户晓的革命典范。同时,中国共产党无惧战火纷飞,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靠人民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革命实践,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1942年5月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11]的指导方针,更加坚定了我党为人民的宗旨与原则,突显了沂蒙精神无私奉献的内涵品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党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着力打造新兴文化产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2]。“重温历史”不仅包括把握沂蒙人民的伟大历史贡献、弘扬党与沂蒙人民齐心熔铸的伟大沂蒙精神,还包括回望沂蒙老区的革命遗迹及崇敬革命先烈们对百年征程所做的伟大贡献。沂蒙精神昭示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必须继续坚守为民宗旨,展现领导伟力,与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

人民性是我党最鲜明的底色,是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与魂。坚持人民至上具有历史必然性:首先,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沂蒙精神是在战火纷飞中党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伟大精神,它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但永恒不变的是其为人民的内在本质。进入新时代,沂蒙精神进一步推进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同时,让人民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让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其次,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温饱难保到初步小康、再到全面小康、进而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稳步前进,党政军民勠力同心,熔铸了大爱无私的沂蒙精神,锻造了屹立不朽的革命丰碑,体现了党政军民交融共生、生死相依的发展格局。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发展高质量、益人民的红色文化产业,为沂蒙精神注入时代新内涵。最后,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3],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迸发文化创造活力,通过创造文化产品、提供精神食粮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沂蒙精神作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内涵和精神支柱,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指引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激励着我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时代伟业。因此,在新时代,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沂蒙精神贯穿到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中,继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历史逻辑: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时代引领

不同时期的国情塑造不同的精神文明,“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4],才能支撑全民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塑造不同的文化形态,推动中华文化向现代化转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汇集了党在不同时期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15],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滋养、积淀了稳固的历史根基。

近代中国的推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秩序下,实现了沂蒙精神的生成和发展。沂蒙精神不局限于过去的岁月,与时代脉动同向,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存续相依,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首先,发展红色文化产业要继承已有的精神价值。自革命战争年代起,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6],十万多名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沂蒙大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锻造的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在血与火的锤炼中脱颖而出。沂蒙人民在沂蒙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终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形成了“厉家寨精神”“九间棚精神”等饱含艰苦创业、顽强拼搏风采的精神价值,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发展文化产业要立足于当代精神。沂蒙人民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不断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以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的品格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以时代精神激活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使沂蒙老区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率先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扶贫区中实现了整体脱贫,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让百年红色精神谱系之一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最后,发展文化产业要以精神文明引领未来发展。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7]。站在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沂蒙人民要承袭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讲好红色故事,坚持以沂蒙精神引领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让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沂蒙精神助力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發展的路径选择

(一)时间路径: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脉络

沂蒙老区是我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其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加强。沂蒙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是从1989年沂蒙精神内涵得到基本确立开始。自2003年起,以临沂市为主体的沂蒙山区举办了十八届书法节、文化节等,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4年临沂市政府以宣传沂蒙文化为主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红色旅游专线。2005年山东省将以临沂市为中心的沂蒙老区确立为山东红色文化产业的核心区。2007年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思想,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焦点。进入新时代后,临沂市将继承、发展与弘扬沂蒙精神纳入地方立法项目,并于2020年颁布实施《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次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新时代革命老区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凸显了国家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2022年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国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8]作为重要目标,在此期间,以“沂蒙画卷”为主题的两款数字文旅藏品发布,彰显了沂蒙老区文旅IP价值,用数字化带动了沂蒙老区文化经济发展,将更多饱含沂蒙元素的文化产品传播得更远、更广。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号召下,自从1989年沂蒙精神概念被提出之后,结合沂蒙老区实际,沂蒙人民响应中央号召,实干笃行弘扬红色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稳步发展。发展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沂蒙精神从最初的地域性精神,到上升为山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19]。当前,依托近代以来沂蒙老区创造的红色文化资源而进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经营与创新,已经促成了沂蒙老区文化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和跨越式发展。此外,沂蒙红色文化是不同于传统文化和近现代以来其他阶级的文化创新与创造,是沂蒙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根系和动力源泉,沂蒙精神与文化产业相伴相生,共同走入了时间的长河。因此,必须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坚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本土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实践路径:沂蒙老区多元化产业体系建构

第一,以“党建引领,农企结合”促进沂蒙老区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引领之下,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协调,凭借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农业创新发展。首先,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一方面,由于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发展略显暗淡,但随着数字科技的迅速发展,沂蒙人民突破地域局限,以“数字”为翼,推进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从不同类目开发红色文化衍生品,带动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沂蒙老区的产业化发展增添新的强劲动能;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交叉融合,沂蒙文化产业发展将“体验化”与“产业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AI场景再现、革命生活体验等方式,使人民沉浸式地感受历史场景,不断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活水”。其次,文化产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视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沂蒙老区而言,红色农业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该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资源优势。因此,沂蒙老区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能够依托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吸纳当地农民和涉农企业,在已有的特色休闲农家小院的基础上,将沂蒙文化、民俗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开发沂蒙老区特色的农业资源,创新发展智能化农业、农村电商等,实现跨区域、跨行业文化服务,实现当地特色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耦合发展,助推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速度与质量齐驱并进。

第二,以“媒体宣传,市场协调”促进沂蒙老区品牌效度多样化发展。为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临沂市作为沂蒙老区的代表城市,自红色旅游线路启动,就开始着手打造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品的商业形象,在保留传统精神内涵的同时,不断创新融入时代元素,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出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价值兼具的品牌内蕴。首先,以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进一步传承、弘扬、发展沂蒙精神和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增强其品牌效度的政治性。其次,通过对沂蒙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市场定位,打造文化精品,拓宽投放渠道,广泛收集人民反馈意见,在“红色沂蒙”“沂蒙精神”等现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内挖掘,细化发展,增强其品牌效度的文化性。最后,借助新媒体宣传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成效,继续以红色文化展览会、沂蒙红歌会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旅游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全方位、多层次展现沂蒙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增强其品牌效度的规范性。总之,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坚持党领导下的沂蒙人民应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1],加快机制创新和研发创新,促进文化产品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着力把沂蒙老区红色文化品牌培育成具有良好效益的经济品牌,打造新时代乡村良好精神面貌,开创美丽沂蒙新时代。

(三)反馈路径:沂蒙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

“乡村产业发展好不好,人民说了算”,红色文化要形成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人民参与,没有人民的积极参与,没有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产业化发展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沂蒙人民受益、使全社会人民受益,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与满足感。因此,人民的幸福感是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效度的重要指标。发展好不好,人民说了算,人民的反馈就是红色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最好试金石。首先,互联网平台成为人民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用互联网倾听民声。在信息时代,人民变网民,网民也是人民,人民群众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自由性特点,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某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严肃思考、真诚发声;另一方面,用互联网反映民意。借助互联网的高效率、共享性特点,更有效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更科学、更合理地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完善产业链,及时、准确反馈人民意见,加强党与民的联系与沟通,实实在在回应人民呼声,造福人民。其次,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方面,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最高利益”,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创造,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和人民良性互动,成为推动我国发展前进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沂蒙老区文化产业将促民生置于发展首位。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期待,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求真、求实、求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22],沂蒙老区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把人民作为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的主心骨,筑牢沂蒙老区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唱响沂蒙老区红色文化的主旋律。

总之,红色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文化产业,既是沂蒙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沂蒙老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馈民意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会涌现新问题、新挑战,明确科学关联、理顺逻辑进路、探究路径选择,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红色文化背景下沂蒙老区文化产业问题的解决与发展,充分发挥地方特色,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抓住良好发展态势与发展机遇,努力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打造沂蒙特色红色文化产业化之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2]徐东升,汲广运.沂蒙精神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3]周忠高,陳伟.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传承发扬研究[J].理论学刊,2021,(6).

[4]韩延明.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历史生成及其理论跃升[J].山东社会科学,2022,(8).

[5][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17][20][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10]刘泽峰.沂蒙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2,(3).

[12]《求是》杂志编辑部.以史鉴今 砥砺前行[J].理论导报,2021,(6).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丁峰.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J].教学与研究,2022,(8).

[16]张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视域下沂蒙精神探析[J].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2,(1).

[18][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9]魏冠明.新媒体环境下沂蒙精神传播研究[J].青年记者,2020,(20).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路径选择
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沂蒙精神艰苦创业思想研究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