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

2023-06-21 22:05查丽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读后感语文教师

查丽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內容,是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一体两面。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通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理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夯实阅读与写作教学一体化的基础

1. 阅读为写作铺就坚实的基石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各种文学作品中的营养,写作是表达,将自己的思绪、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阅读的观念。当然,大阅读的必由之路是从教科书的学习开始,因为教科书中选用的篇目多是名家名篇,学生在吟诵、记背中能够习得语言文字建构的技巧。

2. 写作使阅读得以深化

读而不写则浅。读书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润泽心灵。写作能将读书所得予以积累、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具体表现为提升学生的表达及思辨能力。《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和反复写作,做到循序渐进,既能让自己获得美的熏陶,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用思辨的眼光去看文章、看世界。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现状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首先,阅读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存在于课本以及试卷中。长此以往,学生对此类内容易产生乏味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意识逐渐下降。其次,阅读练习频次较低,阅读活动由开始到结束需要耗费教师以及学生较长时间,所以教师为了保证知识讲解效率,降低了阅读练习的频次。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阅读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目的没有清晰认识,往往依靠教师给他们的作业来完成学习,缺乏自己的思考。有的教师过于依靠多媒体教学,忽略了教学的创新需求。从写作方面来看,部分学生无法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也无法形成清晰的框架,甚至为了应付写作,学生会编造一些虚构的东西。学生若要提高自身语言文化水平,就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大量的阅读素材来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1. 丰富阅读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虽然教师强调学生要多阅读课外读物,拓展自身视野,但很多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一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单纯地将课外读物当作故事来欣赏,有些甚至仅仅是了解故事大概,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优化。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摘抄的形式,在读到一些好词、好句时摘抄下来,或者将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成语、歇后语等抄录下来。

2.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其阅读兴趣,让其享受阅读。例如,教师可以相应地增加学生的阅读内容,除了课本上的文章之外,还可以把童话故事和科普书籍带进教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丰富其知识,帮助其学习更全面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3. 家校联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写作

要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不能单纯地依靠学习课内知识,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联合,加强与其交流和沟通,提高其认知,并加强亲子阅读,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遇到好的课外读物,也可以直接分享到家长群里,让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最后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的方式检验其阅读效果,强化读写练习。

4. 进阶评价,点燃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如果教师想将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引向更深处,就要搭建多种展示的平台,构建多层级的学生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在班内开辟佳作展评的墙报专栏,主要用于展示学生随笔、日常小练笔、单元习作。学校也可以构建多层级学生评价体系,如每周会在校内宣传栏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为这些学生记录一次明星称号,以学年为单位,累计升级。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学生将燃起写作的欲望,将课堂所学用于写作实践中,从而将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引向深处。

5. 以篇章结构优化学生行文逻辑

以篇章结构优化学生的行文逻辑,也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课堂的重要职责所在。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文章逻辑性的分析,启发学生针对阅读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内容等加以思考,逐渐提升其语言逻辑,关注阅读文章的主线并尝试自己设计主线。学生在积累阅读素材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实现对文章的全面建构。教师以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去帮助学生反观自己的写作,逐渐形成写作思维。

6. 进行文段仿写

要想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教师就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搭建桥梁,巧妙地将二者联系起来。仿写可以是对某一段落的仿写,也可以是篇章仿写。段落仿写通常是对特定的描写手法进行训练,在低年级教学中较为常见。教师可节选课文中使用某一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段落,让学生运用相同的形式仿写。篇章的仿写要求则较高,学生需要对原文的结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运用于特定文体的写作中。

7. 在阅读中写读后感,增强情感表达

学生作文中显现出比较突出的一项问题就是情感表达能力不足,导致其创作的文章死板。例如,学生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总是乏味地刻画外貌的情况和行为,并没有携带一定的思想感情,究其原因在于其情感阅历不充分,还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并且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不能完全通过书面的方式有效地表达出来。实践显示,写读后感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情感表达的有效渠道,也是实现阅读和写作相联系的常见形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浏览阅读的材料,就材料写读后感,也可以让学生简述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加强其情感表达的能力。

8. 赏析表达技巧

好的文章都有高超的表达技巧。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小,缺乏写作经验,掌握的写作技巧也不多,因此其习作内容比较稚嫩。要想雕琢出成熟的习作内容,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并适当运用一些技巧。教材选取了许多名家名作,这都是学生欣赏学习和汲取养分的对象。对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经典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赏析能力,并借此积累写作经验,提升习作水平。

9. 借助实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攒更多素材

阅读和写作二者都属于语言类别的活动,阅读是对内的输入,而写作则是对外的输出。教师首先要确保学生的输入量充足,学生才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向外部输出。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联系教材与文章的内容为学生介绍课文的相关背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视角;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和教材的内容,对课外阅读展开科学的指导,帮助其提高阅读的水准和表述的基本能力。

结束语

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应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在写作中不断实践阅读中掌握的相应技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真正实现协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引导,推动其阅读和写作能力稳步提升,为其后续语文学习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读后感语文教师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