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视角下艺术的交互性发展研究

2023-06-22 03:09高丽丽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交互性元宇宙艺术

摘要:元宇宙是近年来兴起的热门话题之一,并在疫情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元宇宙天然与各行业紧密相连,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元宇宙是指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沉浸空间,人们可以在其中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等。同时,其也可以为艺术界提供全新的发展方向,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NFT艺术就是元宇宙与艺术融合的产物。不过,元宇宙为艺术界提供的发展方向远不止于此。过去艺术与观众的交流是单向的,即艺术家创作出作品,观众在屏幕上或在画布上欣赏作品,进入元宇宙时代,观众对艺术的体验能变得更加深入、沉浸,可以进入艺术家打造的虚拟世界,并与之互动,达成双向交流的目的。元宇宙与现实世界、与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交互性,人们还可以在元宇宙中与元宇宙内部事物,如人工智能产品、虚拟物品等产生交互。艺术的交互性体现在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递,艺术作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有反馈的,观众的参与使作品更完整。正是元宇宙的交互性特征使其和艺术有了更好的结合方式。当下,元宇宙以一种媒介的身份,为艺术家、观众以及作品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其在为各行各业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在其自身与外部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基于此,文章对元宇宙及艺术的交互性发展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元宇宙;艺术;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TP391.9;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3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出现在尼尔·史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小说描述了一个高度拟真的虚拟世界,现实中的大量富人和黑客生活在这个虚拟世界之中,使用者可以在其中生活、工作、学习、消费等。但这一概念真正爆火要从2021年Roblox在纽交所上市不到一年市值翻升十倍有余说起,其间众多的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开始布局元宇宙产业,如微软、阿里、苹果、百度等,Facebook(脸书)甚至直接更名为Meta,而这一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在此期间,除了互联网巨头公司以外,各行各业也纷纷开始探索元宇宙的更多使用场景,能源、金融、文旅、农业等领域开始探索新的发展可能,艺术行业也出现了很多新形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NFT(非同质化代币),它使艺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对元宇宙与艺术关系的探索还有无数的可能性,其中交互式艺术同样可以和元宇宙完美融合。

1 元宇宙与生俱来的交互性

1.1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元宇宙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技术阶段,分別是数字孪生、数字伴生以及数字原生。数字孪生指的是运用一些传感器、物理模型以及各种数据对现实世界进行仿真,将现实世界映射在虚拟空间之中。数字伴生则是将虚拟和真实世界连接,将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优化升级,再将解决方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1]。而数字原生指的是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并在虚拟世界中使用,不再依靠外部世界就可以完成自循环,NFT艺术就是数字原生的产物。这三大技术体现的是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1.2 元宇宙与人的交互性

在元宇宙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外接设备探索不同的虚拟空间,如森林、城市、草原,甚至太空,同时人们可以通过与虚拟场景互动,改变灯光、天气以及空间中的物体;还可以与在虚拟空间中创造的虚拟角色互动。另外,人们可以创造多个虚拟角色,并利用虚拟角色与其他人交流,这里体现的是元宇宙和人的交互性。

1.3 人和人工智能的交互性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元宇宙的一个重要领域。2022年底,微软投资的OpenAI研发出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AI聊天软件,这款AI可以通过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与人聊天,且有极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语言处理能力,可以像人类一样理解并生成语言,还可以编曲、写作、写代码等。这一新技术被称为人工智能的拐点,如果将其运用到元宇宙中作为虚拟角色来和使用者互动或相互引导,相信一个可以有效理解用户意图并给出合理回答的AI会让使用者有更好的元宇宙体验感。

1.4 人和数字物品的交互性

元宇宙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因此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字物品,如虚拟货币、游戏道具和装备等,且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地购买、出售、换取这类数字物品。元宇宙中的物体可以是完全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映射,人们可以通过手势、语音、文字等输入形式和这些物体交互,并运用这种交互性在元宇宙中创作游戏、搭建建筑、规划环境等,从而更好地建设元宇宙世界。

元宇宙与各种事物、人物都有很强的交互性,因此交互性是元宇宙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互动。因此,它与艺术有紧密的联系,因为交互性也是艺术家们在追寻的艺术的重要特性之一。

2 艺术的交互性发展

艺术的交互性指的是观众和艺术作品间的互动关系,这里所说的交互艺术,包括交互装置艺术、设计艺术、影像等。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中,观众往往是被动接受者,艺术家是创造者和表达者。但元宇宙的发展使艺术的交互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艺术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性越来越强,观众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甚至是创造者[2]。

艺术的交互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包括声音、图像、动作、手势、文字等。元宇宙时代,观众可以通过各种头戴式设备进入虚拟空间,与作品互动,并改变其形式。当然,艺术的交互性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即观众能够获得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更深入地参与到作品中,艺术家和观众的连接也变得更加紧密。同时,艺术的交互性也有效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参与感的需求,而相较于过去的十几年,艺术的交互性之所以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艺术家对其应用的探索。艺术家开始利用各种先进的数字技术,如计算机、互联网、传感器等相关技术,以这些技术为工具创作互动性更强的艺术作品,从而打破观众和传统艺术品之间的隔阂[3]。

艺术的交互性发展可以追溯到百年前。20世纪初期的构成主义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即以观众参与为中心的艺术形式。1920年,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旋转玻璃板》是互动艺术发展的第一步,从这一时期开始,真实不再是艺术的唯一追求,以观众为主体成为艺术的新追求之一。1956年,尼古拉斯·费舍利用计算机创作出了动态的雕塑作品《CYSP 1》,其被认为是第一件人工智能参与的雕塑作品,通过内置的感应装置捕捉环境中的颜色、光线等要素,结合算法改变雕塑的形态,体现观众和作品之间不断循环的因果关系。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创作具有互动性的计算机艺术作品,如首部计算机生成的影片《立方极限》。2019年,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创作的《生命》,用绿幕技术通过复杂的算法系统呈现了一件混合现实的表演作品。这件作品于2020年在佳士得上拍,是拍卖会上出现的第一件AR作品,由此证明了新技术为艺术的交互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元宇宙带给艺术的机遇

元宇宙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为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为艺术家与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自由化、更多样性的创作和展示平台。首先是让艺术家拥有了更高的创作自由度。艺术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更加自由化的作品,如远超现实的环境、角色、故事情节等,有效地提升了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4]。其次是艺术品的多样性表现,艺术家可以通过元宇宙表现更多样化的艺术品。在过去,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多只能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但在元宇宙世界之中,观众可以看到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如影片、空间、环境等。所有的艺术体验都能打破外部因素的制约,在现实生活中,一场精彩的展览或活动可能因地缘因素无法到展览现场感受,但元宇宙的虚拟空间不受任何地缘限制,人们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和文化限制体会世界各地的艺术,能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地艺术和文化深度交流。

元宇宙和艺术结合创造出的加密艺术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NFT艺术指的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和交易的数字艺术品,其全称是非同质化代币。而人们较为熟知的比特币则是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指的是每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着一个特定的艺术品,用来代表作品的所有权和原创性,作品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游戏、视频、音乐等。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作品的所有权被追溯到创建开始,因为每一次交易都会被清晰地记录在区块链上,而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因此这些记录具有不可篡改性,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一些音乐家使用NFT发布新的音乐和收藏品;游戏开发公司运用NFT发布游戏中的道具、装备,以强调其稀有性。2021年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4.6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了艺术家Beeple(迈克·温科尔曼)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这场拍卖可以说是艺术领域的里程碑式事件,艺术界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开启了艺术的新发展阶段[5]。

元宇宙带给艺术的交互性带来了新的机遇。虚拟现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数字化人工环境,用户通过VR沉浸在另一个新的世界中,使用和物理环境中一样的操作即可体验。借助专业的多感官设备,如沉浸式头盔、VR耳机、全向跑步机等,这种体验感通过视觉、声音、触摸、运动以及与虚拟物体的自然交互方式得以放大。这一系列科技都可以被运用到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给艺术作品的交互性带来更多可能。

4 局限与展望

4.1 元宇宙当前存在的局限性

虽然元宇宙对艺术的发展有无限的潜力,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技术的局限性。目前,元宇宙技术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如无法处理大规模数据、终端网络延迟、卡顿、体验感不佳以及安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其次是缺乏标准。现在的元宇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们会使用不同的平台、应用,这就面临着各种版本或系统的不兼容问题,会对用户的体验感造成很大影响。最后是内容缺乏。元宇宙想要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和关注,必须有丰富的内容。但目前国内内容的生产依然落后于需求,这是限制元宇宙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述一系列原因致使元宇宙的社会接受度不足,元宇宙这一概念虽然已经有很大的声势,但其要被全社会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艾媒网的调查,愿意参与到元宇宙社交中的人只占约六成,人们不愿意接受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的元宇宙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外,也存在外部因素。首先是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元宇宙如何使用,以及元宇宙可以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这就导致大众对新技术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降低了其接受度。其次,元宇宙作为互联网的新形态,目前还处在一个新生阶段,无论是内部秩序还是现实法规,都尚未完善,我们要把握元宇宙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世界,而是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紧密又疏离的关系。这需要在建设元宇宙的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则体系,以确保即使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依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此外,元宇宙还可能受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审查制度上,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审查标准、法律法规、社会价值观,一个标准无法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从经济层面来看,元宇宙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还要有良好的商业运行模式加以支持。目前,元宇宙的商业模式还是简单的广告和游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元宇宙的市场需求,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探索更多新的商业模式。

4.2 对元宇宙行业的展望

2023年全国两会上,多个知名人士对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众多可行性建议,对该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闵卫东提出,要打造新的业态和发展模式,将元宇宙应用于娱乐、社交、教育、医疗、金融等各个场景中,同时大力推广和普及元宇宙,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元宇宙的建设之中;政协委员刘伟提出打造由政府主导的‘元宇宙中國数字经济体,引导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运用元宇宙引导疫情下受创的旅游、商贸等产业的复苏。关于元宇宙发展的讨论还有很多,均充分体现了元宇宙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数字化不断更迭的进程中,元宇宙或许是互联网必然的未来。

5 结语

在元宇宙中,艺术家与观众、观众与作品以及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交互中产生的情绪、信息、艺术性等构建出了虚拟艺术交互作品,使三者形成了更好的互动关系。如果说元宇宙是连接观众、艺术家和作品的媒介,那么交互性就是连接元宇宙和艺术最显著的特性之一。不过,元宇宙目前仍处在新生阶段,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相信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俞国明,耿晓梦.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2,43(3):110-118.

[2] 尚一洁.虚拟艺术的交互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0:59-66.

[3] 柴秋霞.数字媒体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J].装饰,2012(2):73-75.

[4] 曹戍.论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5] 杨嘎.加密艺术:数字艺术向元宇宙迁移的“摆渡人”[J].美术观察,2021(11):81-88.

作者简介:高丽丽(1997—),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交互性元宇宙艺术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