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2023-06-23 17:32龙德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向信任师生

龙德芳

“老师,您好!抱歉这么晚打扰您,我实在是因为孩子白天在学校发生的事睡不着,想跟您聊一聊。今天孩子回来说,上课听写时他把语文书放在书桌里参考了一下,结果被您发现了,您当时什么都没说就把语文书直接拿走了。下课后,您又单独和他强调了听写要求和纪律,并把语文书还给了他。孩子说这个拿走语文书和聊天的过程同学都看到了,他觉得很没有面子,晚上回来哭得很伤心。作为家长,我更心痛,孩子还小,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也只是想取得好的成绩,让老师开心让爸爸妈妈高兴。”“我就知道!才二十出头,孩子都没有,怎么教得好?你了解孩子的需求吗?你知道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代表什么吗?”这是一位老师在网上晒出的一位家长发给她的私信,这位家长竟然认为作弊只是参考,在质疑和否定老师做法的同时,还声称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有信心,如果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希望老师能理解一个小孩子的求胜心。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难免会与老师的教育方式产生冲突。两种不同的观念相互碰撞,肯定会无可避免地出现矛盾,甚至有些家长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到处告状,老师还要时刻提防着“丢饭碗”。这种各往一头犟的局面,已成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

相比起教学工作的辛苦,比起身体上的劳累,老师心理上的疲惫才是最难以接受的。这样一来,老师也逐渐看明白了,学生与自己非亲非故,没有必要对其太过较真,只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受伤害,不闯祸就行了,其他事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所谓越来越“佛系”。

有很多家长会觉得老师变“佛系”不是挺好吗?老师管教学生太严厉,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谁不喜欢温柔的老师呢?但其实比起老师的严厉,老师选择放弃学生才是最可怕的——老师还会对学生生气,说明他在乎学生,希望他们变好。

女老师边讲边背对着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关于物质的性质,它分为物理性质和……”“嘀——”,台下学生手机响起。“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嘀嘀声越来越频繁。“它的物理性質包含三点……”嘀嘀声几乎盖过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转过身,停止了讲授,有些气愤地说:“孙××,把你手机交上来!”学生孙××平静地说:“老师,学校规定不许没收学生手机。”女老师点点头,说:“是啊!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呢?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你们都已经是成人了,讲起道理来比我还在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们都清楚。我也再不能像一个小学老师一样去盯着你们,想玩就玩吧。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大不了,再玩几个月,我们就相忘于江湖了。反正也是挣我那点工资,我犯得着为这点钱跟你们较劲吗?你将来大富大贵,也不会带我分钱;你将来成为阶下囚,也赖不着我。可是,我还是说服不了自己,我站着,你们坐着,我讲课,你们听课,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份职业。你们一周属于我的时间不过是六节课,300分钟。在我的眼皮底下,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我还是希望你们好好听课……我不想将来落得一个骂名,我不希望将来你给你的孩子辅导化学的时候,他说,难道你以前的化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其实,无论是世间的爱情、亲密的友情,还是师生之情,唯有双向奔赴时才有意义。正如林徽因所说:“多一点,怕打扰;少一点,怕遗憾。我想见你,但我很清楚地知道,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有意义。”

李希贵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关系是相处出来的,只有当事方都能平心静气相待的时候,才可能从关系中得到滋养,才会尽最大努力获得对方的尊重,并感激愿意接纳我们的那些本是非亲非故的人。当然,没有对方源于心底的认可,你的一切努力也许都是无谓的付出,甚至成为世人的笑柄。因为不信任的信念系统,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容易妒忌、不断寻求安慰、公然地不信任对方,甚至指责对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还得努力,不然就会活成数学里那个悲伤的词——无限接近却永不相交。

教育应该是一场师生爱的“双向奔赴”——细节是双向的,爱是相互的;信任是相互的,真心是互换的。当我们用心去教育孩子,关心他们,陪伴他们,孩子们也会带着他们的爱,向我们奔赴而来——师生、家长都能沉浸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氛围之中,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才能真正体验到陪伴和成长的幸福感与自豪感——我所有的怦然心动,皆因你而起。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双向信任师生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麻辣师生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信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