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唤醒

2023-06-23 05:23李德安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笔者学校教育

李德安

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路径等的影响。有人说人生有两件难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包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里。这两件难事能否经过调整变得容易一些呢?试着先做这样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钱装进别人的包里;二是把别人的思想装进自己的脑里,这就实现了“装进”的问题,也正是本文所谈的“唤醒”。“装进”了,装进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唤醒”了,唤醒之后的效果是什么?这又是接下来层级的自主发展了。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在于唤醒,唤醒谁呢?校门一关,偌大的校园里我们要唤醒的是校长、教师、学生。如何唤醒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一、喚醒校长

(一)打开视野,有教育的全局观

作为校长,要认真学习领悟国家、省、市等出台的各种法规、政策、文件,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国家及地方区域的教育发展情况。当下,高中教育谈“双新”、义务教育谈“双减”。无论“双新”还是“双减”都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层面理解实施,积极地思考学校的发展,厘清办学的思路,形成教育的思想,出台学校的制度,打造育人的环境。

(二)理清脉络,有教育的发展观

理清脉络,先要理清国家、省市教育的发展脉络,明晰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所处的教育环境。再去理清自己学校教育的发展脉络,用发展的眼光延续教育脉络的生长点,使得教育动作可持续性地开展。

(三)认清问题,有教育的突破观

教育无论发展到怎样的一个时代,教育问题一定都会存在。认清问题,破解问题,正是教育的突破所在。正确面临形势与挑战,不能被眼前的成绩迷失双眼,更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勇挑战,敢决策,真行动。

(四)科学规划,有教育的未来观

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科学规划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教育不仅传承了过去,还影响着未来,今天的教育正是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所以一定要有教育的未来观。人们常说未来已来,而这种未来的到来首先发生在教育上。

校长被唤醒与否,唤醒程度是多少?决定着学校的育人层次问题,例如,是育分、育能还是育人问题。这如同课程目标的认识变化:夯实“双基”1.0时代(育分)→落实“三维目标”2.0时代(育能)→培养核心素养3.0时代(育人)。

笔者很荣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的调训,在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的培训中,每一堂课都受益匪浅,每一个精彩片段还历历在目,但现在想来哪一个片段、哪一幕令人印象最深刻呢?不同的人可能答案不一样,但笔者的答案应该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片段1 师专附小的学校考察

在昆明师专附小彩云城校区,当那些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向参访者敬礼问好时笔者感动了。“老师,您好!”你好吗?你当然好了。那么多最诚挚的问好你当然好了。你顺势回了句:“小朋友好!”他好吗?未必。因为我们的回答很多时候是一种礼貌性的回应、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小插曲:笔者由于是一名高中教育者,考察前还试探着向班主任徐老师请假,我们高中老师可不可以就不去小学考察了,心想躲在酒店里睡上一个午觉还落得个清闲!徐老师说:“要去看看,兴许还有收获呢!”现在想来既羞愧又感激。)

通过孩子们的问好以及看到那么多那么小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睁着大眼睛学习,笔者找到了教育的初心——对得起那张白纸。

片段2 参观西南联大旧址的现场教学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看着、听着、思索着,回到教室又继续听铁发宪副院长的授课,这种授课模式最令人印象深刻。听到一个个西南联大教师动人的故事:梅贻琦校长的妻子韩咏华做糕点送到冠生园去寄售,被教授们命名为“定胜糕”,寓意抗战必然胜利;闻一多挂牌刻印;费孝通曾在街上卖过大碗茶;赵忠尧在家生产肥皂,取名“中和牌”;高崇熙善于种花,栽了一大片剑兰拿到市集上卖;谢明山研制出了“西曼”墨水,在昆明居然畅销一时;吴大猷为妻子治病到菜市场捡牛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这是触碰心灵的教育。

片段3 主题研讨

学校如何应对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挑战,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让我们这些校长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思维碰撞,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诊断别人提出的问题。同时思考着自己学校当下的发展、未来的模样。主题研讨最令人看清教育问题的本质,明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片段都是一次深深的唤醒,笔者参加这次培训的过程,就是一次被唤醒的过程。唤醒教育的初心,唤醒教育的灵魂,唤醒对教育的理性思考。2020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站在国家层面,校长首先觉醒了,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谈的教育的目的。

二、唤醒教师

教育中直接面对学生的不是校长,也不是什么教育家,而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教师的唤醒才是教育真正的开始。如何唤醒教师呢?

(一)在学习理解中唤醒

教师一定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这还用问吗!答案不言自明。笔者再给出一个略显不同的答案吧,教师时刻学习可使自己一直都处于学习者的状态,也是一名学生。只有自己也是一名学生时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之所思、所想、所困。一言以蔽之,增强同理心,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做适合的教育、贴切的教学。

(二)在实践反思中唤醒

实践中是最好的唤醒。有一次笔者带着学校的备课组长们到北京学习,回来时赶上昆明举办CBDCOP15,要求必须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所以回来前一天要去就近的北京市健宫医院做核酸检测。学校的杨老师去得很早,他做完核酸检测后,打电话问笔者做没做核酸检测,得知笔者还没有去做,就在医院等着笔者。当笔者来到了医院,他已在医院门口等候多时。见到他很让人感动,因为10月中旬的北京已然很冷了。在他的带领下,在柜台机输入提前预约的号码,打印出单据,登记,取样……很快就完成了核酸检测。这次核酸检测的经历,唤醒了笔者对教育的思考。如果没有杨老师的带领,会是什么样呢?一个字“慢”。笔者会慢慢摸索检测的流程及相应窗口。当然,当笔者摸不着头绪不知怎么做时,同时又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走来走去都知道该去做什么时,笔者的心里会发生变化,无助、慌乱、紧张……如果心里长期如此的话,自己的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呢?在杨老师的带领下,笔者是很“快”地完成了任务,但当下一次笔者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是否可以独立地完成呢?如果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长此以往,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多大的提升呢?

实践中,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截然不同的人,人的成长需要教育,教育绝不能缺失,但也绝不能过度。缺失了可能会造成心理问题,过度了可能会造成能力问题。因此,一定要做适合的教育,适合人的自我成长。英国数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思考身心健康出问题的根源。如果进程快了,慢的人跟不上,只知道竞争,导致心理扭曲。教育的快与慢,教学的多与少应科学选择。教育应达到艺术及适切;教学应达到自然及深度。以教学自然为例,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一节高三数列的复习课。大致流程是回顾定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继续回顾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数列,建议此时应追问:如何体现出这个规律?回答:可通过通项公式体现,还可通过递推公式体现……多么自然地走向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的复习,这叫教学的自然。教学的深度指向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就是要达到分析、评价、创造这个层面,与现阶段落实的核心素养,两者正如硬币的两面,是一种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关系。实践反思中会唤醒很多……

三、唤醒学生

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所以唤醒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生的唤醒才是真正的唤醒。

(一)学生如何唤醒

1. 通过环境唤醒

一棵小树、一棵小草看似弱不禁风,在适合的环境中却可以唤醒一个巨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塑造着人、唤醒着人。学校自然环境的打造,就不能仅仅从美学及使用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唤醒人的角度出发。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阙一楼宇、一阁一琼华都要焕发出教育的力量。

2. 通过活动唤醒

笔者在读高中时,笔者的班级是体育实力最雄厚的班级,在校运动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中,稳操胜券,四位队员是奔着打破校纪录而出征的。比赛中,笔者跑的是第二棒,跑第一棒的姜同学,在即将进行交接棒时,由于速度过快,竟然摔倒了,接力棒也甩在了离笔者不远的地方,这时眼疾手快的体育委员捡起了接力棒递到了笔者的手中,笔者接过接力棒正要飞驰而去,只听裁判一声令下:“你们违规了,取消比赛资格!”“嗡”的一下,队员们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四位队员遗憾地离开了赛场……过了一会儿,到了女子4×100米接力赛。实力并不强劲的四位女生在赛道上奔跑着,全班呐喊着,把男生的遗憾好像全都要发泄出来似的!喊得真是撕心裂肺,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还清晰记得当时班主任戴着一副墨镜,只见泪水从她的眼角流下,班上所有人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最后女生竟拿了全校第一名!这场运动会唤醒了同学,激发出了团队拼搏的力量。虽然已经20多年过去了,但当时感人的画面仍记忆犹新。那样的温情与力量至今激励着我。

笔者担任班主任时,有一届高一班上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班上精心选出四位辩手,四位选手认真准备,周末查资料,平时积极训练……信心满满参赛了,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到了争夺冠军赛,全班同学都在为四位辩手收集资料,四位辩手更是打起精神,势在必得。但最终评委的亮分,错失冠军!四位辩手垂头丧气,整个班上情绪低落,笔者及时到班上进行安抚。当笔者离开教室,一位辩手主动走上讲台说:“没有拿到冠军是我的问题,我对不起大家……”其实,这位辩手表现得非常精彩,根本不是她的问题,而她却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同学们由衷地敬佩她,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班上更加团结。后来这四位辩手,有两位考上了北京大学(含主动道歉的那位同学),一位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一位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加活动不是夺得了第一名才叫赢,而是唤醒了才叫赢。

3. 通过教学唤醒

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提升能力、启迪智慧的过程。所以,教学就要思设计、重引导、讲方式、有深度。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唤醒学生,就不能简单离散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将知识结构化,在知识结构化中,更好地掌握知识;问题的提出也不应是随意的,而是要将问题系列化,在系列化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业;试题条件的设置,不能仅仅围绕着知识展开,而是要将条件情境化,在情境化的条件中,感受到真情境、真问题,以实现真解决;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要将学习深度化,通过深度教学实现深度学习;进阶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要将进阶持续化,在持续化的进阶中,筑牢信心,不断成长。

4. 通过事件唤醒

关键事件往往可以唤醒一个人的一生。事件的发生,有些是可控的,还有很多是不可控的。尤其对不可控的事件,要敏锐地抓住其教育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导向,在事件中唤醒学生。

(二)唤醒学生的什么

学生很多方面需要被唤醒,这里主要概括为两方面。

1. 唤醒学生的品格

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养成优秀的品格。在基础教育中,“看”“管”“逼”等字是常见的教育动作,一个人长此以往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很难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发展的人,学校的育人环境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严格要求的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探究的卓越品质。唤醒学生自觉地去做该做的事,自律地不去做不该做的事,唤醒学生认识到自觉加强自律才是走向成功的路。唤醒学生明白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绘制自己人生历程的成长曲线,成长是长期的、连续的、不断延展的。成功是短暂的、离散的、瞬间的,是成长曲线上的一个个节点。它是由曲线生长出来的,也将延续出后续无数个点,是曲线上亮丽而又普通的点。成长,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要先领略森林的全貌,再去研究树木的结构。我们要仰望了星空,再去脚踏实地地前行,这也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此,更能将理想照进现实中,使之坚定地成长,使树木变成森林。

2. 唤醒学生的智慧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提升能力,产生智慧。学习者如果只掌握了知识不会运用,那这样的知识是死知识,没有发挥出知识才是力量的价值。学习者如果掌握了知识而且懂得灵活运用,这样的知识就是活知识,而且在运用中提升了能力。在知识的运用中、能力的提升中,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慢慢地就会有顿悟,产生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通过唤醒校长、唤醒教师、唤醒學生这一逻辑顺序,以期待唤醒当下的大教育、唤醒时代的大先生、唤醒未来的大学子。当然,如果唤醒的顺序并非上述逻辑顺序,那么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教育力就令人质疑,这或许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吧!所以,教育的高质量,就要有高质量的学校,高质量的学校首先就要有优秀的校长,然后有优秀的教师,最终才能有优秀的学子。

唤醒了,觉悟了,行动了,高质量教育也就发生了。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笔者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性能相差达32%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