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为守:全球视野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策略与方法

2023-06-25 12:09徐朝清
国际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价值观

徐朝清

【内容摘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既需要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雄厚稳健的现实力量的保障,需要我们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作为支撑,也需要我们同美西方遏制打压中国发展的各种舆论作旗帜鲜明的坚决斗争。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于我有利的資源,团结一切于我有利的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关键词】国际传播;价值观;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做好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目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一大变局将改变长期以来美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的局面,打破了既往的国际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这是美西方国家绝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他们必然会不遗余力地遏制、打压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绝不会一帆风顺。在此背景下开展国际传播,我们必须同国内外一切阻挠中国发展进程的各种势力进行坚决有力的斗争,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这一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向国际社会充分呈现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核心诉求,把中国故事讲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减少他方误解和误判。为此,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应更好地设置话语模式,增强话语力量,培养核心人才,打造底层架构,完善全球布局,搭建价值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传播手段,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一、登高望远:设置体现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的话语模式

中国立场,是争夺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立足点。全球视野,则要求我们从更宽广的视野、更高远的境界,展现中国追求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和理想。

据此,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可根据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设置三种不同的话语模式。

一是正向性话语模式。这是从肯定和正面的角度立论和设置议题的话语模式。通过这一话语模式,重在展现中国立场、观点和态度,以我为主,当仁不让,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塑造国家良好形象。

二是反驳性话语模式。这是从否定和反面的角度立论和设置议题的话语模式。通过这一话语模式,反击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误读、误解、污蔑和攻击,直面对手,以攻为守,精准指出美西方国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决反击美西方国家深入骨髓的傲慢和不可理喻的偏见。

三是包容性话语模式。这是从开放和包容的角度立论和设置议题的话语模式。如果前两种话语模式的重点是站在中国立场上,主动阐明己方观点和反驳对方攻击,那么包容性话语模式则重在体现全球视野。通过这一话语模式,超越国际话语权斗争中二元对立的困境,主张开放包容,占据道义高地,强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倡导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全球治理,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上述三种话语模式,结合中国国际传播的根本诉求,可综合设置三种相互关联的话语权目标。一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这是第一步,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即“我是谁”。这是在国际话语权领域争夺对于中国自身形象的“定义权”“解释权”。二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主要是通过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避免落入美西方话语陷阱,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三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着力从全球视野高度,从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塑造中国爱好和平、追求互惠互利、合作发展的国家形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话语模式和设置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国际传播目标,反复揣摩,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据理力争:打造令人信服的高水平言论

历久弥坚的古老符号具备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语言文字就是这样的符号。尽管当下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传播能力依然强劲。语言文字是最基础的话语力量。

打造令人信服的高水平言论,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别了,司徒雷登》等系列文章。1974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近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发表了许多重要演讲,如《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等,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这些政论文章和政治演讲,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牢牢掌握了国际话语主导权。2023年2月,中国发布《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这一报告不仅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态度,也向视中国为“危险的对手”的人展现了中国话语的力量。这些言论之所以令人信服,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二是体现了事实与说理的统一。今天,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精心打造这样的言论依然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令人信服的言论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逻辑的必然性。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我们要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充分展现这种历史发展大势,展示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把握了这些,我们在话语权争夺的气势上、在境界上、在道义上,就占据了先机和主动。

二是事实与说理的统一。令人信服的言论,每一篇都是从事实出发,通过事实的、有组织的呈现来说理,揭示事实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国际传播的文章要有公信力,要令人信服,就要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要呈现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丰富多彩,要让国际社会从多方面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空洞的话语、没有事实支撑的话语、不是从事实中合理引申出来的话语,都是苍白无力的。

今天,中国要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体现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在话语表述上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事实与说理的统一。为此,在国际传播工作中,要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国际传播规律等,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精心谋划,努力在大势上、在道义上占据国际话语主导权。

三、高手对决:广纳高层次国际传播人才

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争夺,关键是要影响国际社会,特别是美西方国家有影响力的人群。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群包括国家和社会重要决策人员、媒体管理人员、高校及智库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话语权争夺是国际传播舆论斗争的高级形态,核心参与者實际都是国际传播领域的高手。

在国家层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擘画,包括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等。这些擘画占据了国际话语权争夺的道义高地。媒体需要不同梯度、不同环节的人员将党中央的擘画层层细化,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版面”“文章”。为此,需要系统培养和打造以下几类国际传播高层次人才。

一是高级策划人才。这类策划人员能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国际传播的蓝图和思路,通晓采访、编辑、主持、制作、发布等传播业务;了解中国和国际社会情况;熟悉媒体发展规律和国际传播规律,并据此进行灵活多样的议程、议题和话题设置,对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争夺进行谋划协调。

二是高级文案人才。文案是国际话语权争夺的骨架和灵魂,好的文案就像好的剧本,它是新闻、专题、影视剧、纪录片等多种报道的底稿和基础。文案人员和策划人员紧密配合,适时撰写优秀文案,是赢得国际话语权争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保障。从现实情况看,媒体对于高级文案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高级传播人才。一方面,大师级别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评论员、导演、网红等媒体专业人员,是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媒体表达与呈现的基础性力量。另一方面,熟悉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是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媒体表达与呈现的重要支撑力量。前一类专业人才需要包括媒体等国际传播主体自身着力打造,后一类专业人才可以借用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和资源。

四是高级经营人才。这里的经营人才不仅是指经济领域的经营人才,更主要的是指在国际传播市场上、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能够积极开拓受众和用户市场,善于沟通交流,勇于育新机、开新局的高级经营人才。

五是高级技术人才。技术是媒体传播的先导和保障力量。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中国媒体需要大量熟悉媒体技术的高级人才,解决采访、制作、发布、传输等环节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扩大创新技术应用,提升传播路径和到达率,保障传播效果和安全性。

六是高级舆情搜集分析人才。这类人员主要是搜集分析与国际话语权争夺有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为上述五类高级人才的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保障相关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四、信心源泉:筑牢稳定的话语权底层架构

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存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无形力量,这就是信心,就是信念,就是价值观。

美西方媒体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上,往往出奇地一致,这主要源于他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建立在美西方价值观、社会制度和现实生活基础之上,是他们信心和信念的基础,也是他们傲慢和自大的资本。这套话语体系是美西方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中的底层架构。

中国已提出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这将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底层架构,可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予以把握,并在国际话语权争夺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是物质层面。要立足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制造业国家,并从科技力量、国防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物质因素来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通过这些物质因素的话语表达,展现中国生机勃勃的向上的力量、发展的力量。这是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物质基础。

二是制度层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等,都是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制度基础,展现这种制度性的力量,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争夺的必要过程。

三是精神层面。要深挖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展现中国人的自信、骨气和底气,自强不息、敢于梦想、敢于斗争的气概,以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话语权是现实力量的外在展现,这种现实力量体现在中国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的历史与现状之中。因此,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要深入了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现状,要深入把握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各个层面的厚重积淀。把这些物质、制度、精神层面上的问题研究清楚了,分析明白了,表达具体生动了,话语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种立足中国物质、制度和精神现实建立的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争夺的底层架构,是信心源泉。

五、顺势而为:完善全球视野下的国际传播布局

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争夺,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这种争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突出成效,必须是长远的谋划。

一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动。由于话语权争夺是“持久战”,且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的大背景下,中国应立足长远布局,在美西方国家影响力较薄弱的区域谋篇布局,包括在我们的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布局,提高传播实效。同时,在美西方国家内部的薄弱环节,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合规布局,巧妙建立“根据地”。

二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布局的过程中,不能回避退让,需要抓住一切机会,集中力量,在美西方国家舆论主战场、主阵地上,在重点国家、重要时间节点,有效发声,实现重点突破。最有可能实现重点突破的是言论性、评论性报道,必须加大言论评论力度,坚决表明中国立场和观点,反驳美西方的污蔑、打击,捍卫人类共同价值。

从全面的布局和视角看,国际话语权争夺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相关报道需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强调对话、交流和沟通;从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布局和视角看,国际话语权争夺又是一场“阵地战”,需要及时有效,“寸土必争”,相关报道需要立场坚定,勇于交锋和斗争。

三是广交朋友、广泛参与。作为在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方面不同于美西方的东方国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也不同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因此,要努力找到最大公约数,构建国际传播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良好的传播效果。

要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做好关系布局。第一,做好媒体外交,包括举行亚洲及全球媒体峰会,加强中国媒体与境外有影响力的媒体负责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境外媒体联合采访、联合制作、联合发布;加强与境外媒体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加强国内媒体与国际组织及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第三,努力为国内组织、机构、人员与境外相关组织、机构、人员开展友好交往活动,提供媒体支持,营造积极舆论环境。

要推动各方广泛参与国际传播。人人都是报道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争夺,是一场范围广泛的舆论斗争。除了媒体作为主要力量参与外,还需要相关涉外机构、涉外企业、涉外人员广泛参加。从更广的范围讲,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是国际传播参与主体,都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国际话语权争夺发挥作用。

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鼓励更多懂外语的人员通过个人账号和平台,多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包括媒体从业者在内的每一个派驻海外的工作人员,都是介绍与传播中国的种子。他们怀有充沛的热情、强烈的责任与坚定的信念,在全球各地不同的舆论场上,都能够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六、以攻为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方面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目标,进一步设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平台,推动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认同。

一是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19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就是一个重要的价值交流平台。这一活动还可扩大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嘉年华活动,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加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把“一带一路”文化嘉年华活动作为平台,开展不同程度和级别的常态化的文化交流互动互鉴活动。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有许多路径,比如打造全球音乐盛会—— 长城国际音乐节。音乐是抒发和沟通人们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动国家间人文交流、实现人心相通、凝聚人心力量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中值得特别关注。长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举办中国长城国际音乐节,让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长城上展现,使其成为全球音乐界的顶级盛会,让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家、歌唱家在嘉峪关、八达岭、山海关等长城重要地段演奏音乐、引吭高歌而感到自豪。长城国际音乐节作为一个价值交流平台,还可以和“一带一路”文化嘉年华活动相呼应,共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和了解。

二是发布体现中国价值观和立场的研究报告。当前中国已发布多个展现中国立场、观点和态度的白皮书,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更好地主导和引领国际话语权,可以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基础上,融合中国的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推动从国家层面研究发布《国别和平发展报告》,评定国别“和平指数”“发展指数”,肯定国别“和平”“发展”建设性成果,谴责破坏“和平”“发展”的行为,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占据道义高地和价值高地,最大限度地团结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和人民。这也是积极应对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等各种体现西方价值观和标准的报告对中国的攻击,改变单纯被动防御的辩解状态。还需要针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情况适时发布体现中国价值观和立场的分类研究报告,全面系统地解读和传播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内在价值。

结语

在当前国际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国际舆论斗争必然与现实的利益之争密切相关。在国际话语权争夺的战略谋划中,物质层面的力量是基础性的力量,制度层面的力量是支撑性力量,精神层面的力量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力量。从长远看,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族,乃至一個人,物质力量的呈现都是有限的、一时的,真正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始终是精神的力量、价值的力量。中国要走向世界,仍然需要仗剑,需要亮剑。但中国不仅要有侠义之剑,更要有侠义之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中,中国必须站在道义的高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从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和进步的角度,在激烈多变的国际舆论斗争中,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和平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责任编辑:林凌)

猜你喜欢
国际话语权国际传播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
中国南海维权行动中的国际话语权研究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