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2023-06-26 06:02卢喜烈朱金秀谭学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下壁前壁侧壁

卢喜烈 朱金秀 谭学瑞

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UA 包括静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NSTEMI 与UA 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相似,而严重程度不同。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NSTEMI 患者会出现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异常升高,主要是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cTn)水平的异常升高,而UA 无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异常升高。

STEMI 与NSTEMI 在基本病理学和心电图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如果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斑块发生破裂出血形成的血栓完全阻塞了管腔,心电图上出现ST 段抬高,则为STEMI。 血管镜检查显示STEMI 患者发生的血栓为红血栓,管腔完全闭塞,心肌梗死面积远大于NSTEMI,左心局部和总体功能减低更明显。 如果血栓造成冠脉管腔不完全性闭塞,心电图ST 段压低,则为NSTEMI;罪犯血管内为黄斑块伴白血栓,常见多支冠脉病变或小血管闭塞[1]。

2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急性STEMI 心电图的三大特征为ST 段抬高、梗死性Q 波和T 波演变[2-3],其中,ST 段抬高诊断价值最高;冠脉闭塞再通以后,ST 段将迅速回落。除Q(q)波以外,急性STEMI 心电图还可出现r 波递增不良、R 波振幅减小、QRS 波低电压,T 波由直立逐渐转为双向及倒置。

NSTEMI 的发病率约为STEMI 的3 倍,且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患者预后更差。 NSTEMI的心电图改变多是非特异性的,应当引起重视,并结合临床及时判断,从而指导诊疗决策。 NSTEMI患者通常会突发胸痛、胸闷、憋气且持续不缓解,伴有出汗等临床表现,无心电图ST 段抬高(通常是ST段压低),T 波由直立变为倒置,QTc 呈动态演变,且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水平升高。 冠脉造影提示,NSTEMI 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多较严重,发病年龄较STEMI 患者更大,病变时间较久,多支血管病变率高,多已建立侧支循环。 NSTEMI 病变仅累及心室壁的内膜层,或为范围较小的非穿壁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较STEMI 更小[4],但合并症更多。 患者心电图如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则可诊断为NSTEMI:

(1) 持续性缺血性胸痛>30 min,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冠脉造影显示冠脉严重狭窄或次全闭塞。

(2) 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条件:①新发的相邻两个导联ST 段呈水平型及下斜型压低≥0.05 mV,ST段呈上斜型压低>0.1 mV;再灌注后,ST 段压低程度减轻或逐渐消失;②新出现的相邻两个导联T 波倒置>0.1 mV,且出现T 波动态演变;③其他心电图改变,如新发的q 波、QRS 波时限延长、QTc 延长、缺血性心律失常。

国际动态心电图与无创心电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lter and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ogy,ISHNE)推荐对6 个不同的心肌梗死区域使用新的诊断性术语,即前间壁、前壁、前侧壁、高侧壁、广泛前壁、下后壁。 对上述诊断性术语的相关描述已为增强磁共振所证实。 前降支供血前间壁、前壁和前侧壁,回旋支供血高侧壁、后侧壁和后壁,右冠脉供血右心室。 下壁多由右冠脉供血,少部分由左冠脉回旋支供血。 心电图可用于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从而有助于预测罪犯血管。

2.1 前降支闭塞的心电图诊断

前降支闭塞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前壁导联ST 段抬高,伴或不伴有下壁导联ST 段抬高。 前降支近段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如下:①前间壁、前壁V1—V6导联ST 段抬高,以V2导联最明显;部分患者高侧壁Ⅰ、aVL 导联ST 段抬高。 前壁Ⅰ、aVL 和V1—V4导联ST 段抬高,部分患者出现下壁Ⅱ、Ⅲ、aVF 导联ST段压低,常提示前降支近段闭塞。 ②侧壁导联原有的间隔性Q 波消失(敏感性30%,特异性94%);③aVR 导联ST 段抬高(敏感性43%,特异性95%);④V5导联ST 段压低(敏感性17%,特异性96%);⑤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伴新发右束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提示前降支近段闭塞,心肌梗死面积较大,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且病死率高、预后差。

当前降支远段闭塞,且心肌梗死限于前侧段和前心尖段时,心电图表现如下:①V2、V3导联ST 段抬高幅度较小,V2导联ST 段抬高幅度≤0.3 mV;②V4—V6导联出现新的Q 波;③V2导联R 波振幅增大,右侧间隔急性缺血性阻滞,致间隔向前向量增大,V2导联R 波增高;④aVL 导联可出现ST 段压低。

第一对角支阻塞的心电图表现如下:①ST 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大于Ⅰ导联;②aVL、V2导联ST段抬高,V3—V5导联无ST 段抬高。

2.2 回旋支闭塞的心电图诊断

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冠脉闭塞占50% ~70%,其次是回旋支闭塞,很少出现前降支闭塞。 回旋支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如下:①ST 段抬高幅度Ⅰ导联大于aVL 导联,且Ⅱ导联大于Ⅲ导联;②aVR 导联ST 段压低幅度>0.1 mV;③aVR 导联S/R≤1/3,ST 段压低幅度<0.1 mV;④V7—V9导联ST 段抬高幅度≥0.5 mV。

2.3 右冠脉闭塞的心电图诊断

下壁AMI 的罪犯血管多为右冠脉,少数单纯为回旋支或前降支。 右冠脉近段闭塞会导致下壁AMI,心电图的典型特征如下:①Ⅱ、Ⅲ、aVF、V1导联ST 段抬高,提示右冠脉近端闭塞合并右心室AMI,此时应加做V3R、V4R、V5R导联心电图,以进一步明确是否为右心室梗死;②对右心室AMI 诊断最敏感的是V4R导联ST 段抬高幅度>0.1 mV;③下壁导联出现新的Q 波或原有Q 波增大;④下壁导联T波由直立转为倒置;⑤对于V1、V2导联R 波增高,ST 段压低,且T 波直立者,应加做后壁V7—V9导联心电图,以明确是否为右心室梗死;⑥右冠脉近段及中段病变时,通常会影响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房室阻滞。 如果是右冠脉中段及远段发生闭塞,则下壁心肌梗死的面积相对较小。

2.4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诊断

左主干闭塞引起的AMI 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 AMI 患者心电图若符合以下几种情况,则可考虑为左主干闭塞:①广泛前壁ST 段抬高,且ST 段抬高幅度aVR 导联大于V1导联;②广泛前壁ST 段抬高,以V4、V5导联最明显,V1导联较不明显; ③广泛前壁ST 段抬高+下壁ST 段抬高,ST 段抬高幅度Ⅱ导联大于Ⅲ导联;④前壁ST 段抬高+正后壁ST段抬高,V1导联ST 段抬高不明显; ⑤前壁ST 段抬高+心房梗死;⑥aVR 导联ST 段抬高,Ⅰ、Ⅱ、V4—V6导联ST 段明显压低。

如有多支冠脉狭窄,则多发生NSTEMI;STEMI患者中两支以上冠脉血管同时发生闭塞者较为少见。 多支病变患者和急性心肌缺血性梗死患者,ST段压低的导联数多且压低幅度较大。

3 胸痛的心电图检查

胸痛的一系列心电图检查是ACS 诊断、分型、治疗和血运重建的基石。 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指出,对疑似ACS 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的10 min 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当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时,需加做V3R、V4R、V5R和V7—V9导联心电图。 如早期心电图不能确诊,则应在5 ~10 min 后重复记录心电图。 T波高尖可出现在STEMI 超急性期,再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 左束支阻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诊断困难,须结合临床情况审慎判断。 缺血性胸痛患者临床应尽早开展心电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 ACS 患者在发生缺血性胸痛的同时,会立即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且缺血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30 min),常发展为AMI。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主要包括:

(1) 新发生的ST 段抬高,具体是指:①V2、V3导联ST 段在J 点处抬高幅度≥0.20 mV(男性≥40 岁),≥0.25 mV(男性<40 岁)或ST 段抬高幅度≥0. 15 mV(女性);②其他导联ST 段抬高幅度≥0. 10 mV(无左心室肥厚或左束支阻滞);③aVR 导联ST 段抬高幅度≥0.10 mV 并伴两个连续的对应导联ST 段压低幅度≥0.05 mV;④V3R、V4R导联ST 段抬高幅度≥0.05 mV;在<30 岁的男性中,ST 段抬高幅度≥0.10 mV 提示右心室梗死。

(2) 新发生的ST 段压低,具体包括:①相邻两个导联新出现的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且压低幅度≥0.05 mV;②新出现V1—V3导联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且压低幅度≥0.10 mV,伴有T波直立。

(3) 新发生的T 波高耸。

(4) 新发生的T 波倒置,其主要特征如下:①T波倒置见于以R 波为主的导联;②两个相邻导联T波倒置;③aVL 导联T 波倒置,一般被认为是左前降支闭塞的特异性指标;④T 波倒置幅度≥0.1 mV。

(5) 胸痛时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其对ACS 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有缺血症状的患者,不论其合并右束支阻滞还是左束支阻滞,都推荐行急诊冠脉造影。

4 药物治疗与血运重建

对于STEMI 患者,应考虑采取抗凝加溶栓治疗,特别是在无法开展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医疗单位,在排除溶栓禁忌证后,应及时给予溶栓治疗。这是重症STEMI 患者行急诊PCI 前很好的治疗选择。 溶栓后,如ST 段回落幅度过半,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胸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则提示冠脉再通。STEMI 与NSTEMI 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相同,但对后者更倾向于采取抗凝治疗。 针对心电图已明确STEMI 诊断的患者,开展急诊PCI 越早越好;对NSTEMI 高危患者应进行干预,其他患者可接受择期介入治疗[5]。 在支架选择上,STEMI 患者与NSTEMI 患者并无明显差异。

5 小结

在ACS 的定义中,心电图明确区分了STEMI和NSTEMI。 如果冠脉斑块发生破裂出血形成的血栓完全阻塞了管腔,心电图显示ST 段抬高,则为STEMI;如果血栓造成冠脉管腔不完全性闭塞,心电图显示ST 段压低及T 波改变,则为NSTEMI。对疑似ACS 的患者,强调应在首次医疗接触的10 min 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如早期心电图不能确诊,需在5 ~10 min 后重复记录心电图,尽早开始心电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 ACS 患者经药物治疗与血运重建后,心电图ST 段回落提示闭塞冠脉再通。

猜你喜欢
下壁前壁侧壁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二维斑点追踪与双源CT分析左心室前壁缺血的局部心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