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城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西航街道马厂村为例

2023-06-27 00:59璨,魏
天津农林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安顺市种植园枇杷

王 璨,魏 媛

(贵州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为首要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强调,发展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有序做好农村发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指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特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城郊农业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类型之一,与普通农村农业不同,它不仅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初级农产品,还是多功能型的新型农业,为城区居民提供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西航街道马厂村(以下简称马厂村)毗邻安顺市区,适宜发展城郊农业产业,本文以马厂村为例,运用SWOT分析马厂村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助力城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马厂村是贵州省安顺市经开区西航街道下辖的一个建制村,由洞口流、赵家庄、和尚庄3个自然村落组成,土地面积约4.6 km2,总人口1 967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0%,既是一个屯堡村落,又是一个民族村寨。自2016年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来,彻底地改变了原来落后的村落风貌,引进了百寿园、金桂园、聚福园等生态农庄,招商引资修建了御马湾温泉酒店,是集康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特色村落。2018年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马厂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17年开始种植“白沙”枇杷,该品种具有果肉白嫩细腻、风味浓甜,皮薄多汁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被视为枇杷中的精品。目前,马厂村枇杷种植规模5 333 m2,数量为3 900 棵,投入资金120 万元,计划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枇杷采摘种植园。同时,马厂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果树+农作物立体种植模式,不仅能实现果树作物双丰收,还能延长作物生长季,提高复种指数,提高采摘种植园的综合收益。主要套种的作物有玉米、辣椒、李子、刺梨等,丰富了马厂村特色种植园的种植种类。

2 农业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

通过调研,根据马厂村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等资源禀赋,交通情况,人口结构、劳动力、市民消费习惯,所在地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政策等,用SWOT 模型进行分析(表1)。

表1 马厂村农业产业发展SWTO 分析

2.1 发展优势(S)

2.1.1 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马厂村开始探索旧村综合整治及村民住宅小区建设的示范工作,解决了马厂村人居环境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马厂村践行“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打造集观光旅游、采摘农业于一体的农村三产融合产业——枇杷种植采摘园,该种植园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种植园建设,并以劳动种植等方式发展壮大合作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清零,全部村民实现脱贫。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一系列管理扶持政策落地后,马厂村治理效果显著,从贫困村落变成宜居宜游的秀丽村落,实现了向新农村的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马厂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为农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 气候条件优越 贵州省安顺市地处贵州高原苗岭山脊线上,山谷风明显,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夏季多风,平均海拔高度1 102 ~1 694 m,全境海拔高度560 ~1 500 m,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土壤类型多样,水热条件充沛,植物种类繁多,适宜不同水果的种植,为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安顺市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发展樱桃、蜂糖李、火龙果、芒果、百香果、黄桃、葡萄、梨等水果产业,是发展水果种植的一块宝地。

马厂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型气候,极端最高气温为34.3 ℃,极端最低气温为-7.6 ℃,年平均气温13.2 ℃~-15 ℃;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968 ~1 309 mm,雨量较为充沛。该地区地势地貌、土壤、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枇杷,且产量高、质量优。

2.1.3 地力优势,交通便利 马厂村位于安顺市西南,距安顺市区3 km,毗邻安顺市奥体中心、安顺市高铁西站、黔中商贸城等商业区,人员流量大、交通便利,邻近城区的地理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马厂村提供了稳定的游客资源,村内的御马湾温泉度假酒店也是市民周末家庭游玩和游客休闲旅游康养的理想之地。

2.2 发展劣势(W)

2.2.1 缺乏管理经验 马厂村修建的枇杷采摘种植园是由村民无偿贡献土地建立的,最初由政府投资代为托管3年,再转交给村集体管理,政府难以驻村长期监管,村内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管理经验,管理主体不清晰,导致种植园的管理权责在划分上不够明确,管理混乱。目前市场上的枇杷花价格远远高于果实价格,且枇杷花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由于管理权责不明确,加上村民主体意识不强,造成枇杷花刚开放还不到结果时期,枇杷树就已被村民采摘一空,导致枇杷果实产量得不到保证,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2.2.2 缺乏技术支撑 村内缺乏枇杷种植技术人才,没有相关种植经验,在养护方面缺乏专业的手段和方法,部分村民大量使用农药对枇杷种植园进行除草,造成农药残留问题,也影响枇杷的正常生长。由于不懂果树整枝修剪技术,枇杷树生长过高,不利于枇杷长期生长[1]。马厂村种植的枇杷树是政府通过苗木公司合作购买的种苗,由于苗木公司未能提供种植技术指导,造成种植后的枇杷树果实小,有的甚至不结果,缺乏技术支撑导致枇杷树长势不佳,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

2.2.3 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马厂村作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前景好、潜力大,但目前马厂村游客数量偏低,知名度不高,宣传手段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推广力度弱,没有完全覆盖安顺城区,难以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2.3 发展机遇(O)

2.3.1 农业政策向好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一二三产业联动给农业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拓宽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贵州省围绕中央决策,相继发布多个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2018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推进贵州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要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农业发展规划同城镇建设规划衔接融合,依托贵州特色优势,打造乡村休闲生态旅游优势区。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的《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要依托乡村生态、民族文化、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农业产业发展与政策导向息息相关,要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特点,打造具有区域性的特色农业产业,助力农业产业兴旺发展。

2.3.2 电商网络发达 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摆脱了以往的信息闭塞导致宣传困难和流通受限的状况。近年来,逐渐衍生出信息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模式,其中电商网络是农业产业宣传和推广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3]。电商网络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能够以较小成本获得最优的宣传效果。农业产业依托电商网络还能形成广告效应,提高农业产业知名度,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发展。马厂村位居安顺市城郊,毗邻城区,信息技术辐射强,在宣传和推广方面比普通农村拥有更多先机和优势,电商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流,推动村内经济增长[4]。

2.4 面临挑战(T)

2.4.1 同质化严重 农业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农业产业遍地开花的现状下,已经显现出部分疲态,主要表现为同质化严重。农业的同一性和区域性意味着在同一地域下,农业生产的种植模式是大体相同的,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同样具备相似性。部分农业产业在规划和建设上缺乏地方特色,互相效仿,没有创新意识,造成地区内农业产业形式和内容同质化严重,缺少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等现状。安顺市周边村落的农业产业发展同样面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惠利政策的推动下,许多农业产业的投资主要为获取短期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造成农业产业的同质竞争,导致周边村落农业产业趋同,缺乏自身特色。

2.4.2 市场竞争激烈 马厂村农业产业市场优势不够强劲,在众多城郊农业产业中不够突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产融合的城郊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良好的前景也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农业产业数量增长迅速。安顺市经开区城郊农业产业数量较多,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给城区居民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以及更好的消费体验,使得游客人数分散,市场竞争激烈,城郊农业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竞争挑战。

3 农业产业发展策略

3.1 加强合作社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合作社是农户与市场以及政府间联结的纽带,有着聚集农户、整合农业资源、降低农业成本等作用,农业产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合作社的纽带作用。马厂村村民无偿贡献土地发展农业产业这一举动是利民利村发展的良好举措,但在总体发展上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导致村民参与农业产业建设度兴趣不高。加强合作社在农民、市场和政府三者间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增强村内凝聚力,使枇杷种植园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让村民都能参与到村内农业产业建设中来。同时,村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能够获得固定分红收益,提高村内经济活力。

3.2 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农业技术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专业技术能够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演变,以往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提供技术保障,才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村民自主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意识薄弱,村内应不定期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普及种植养护基本常识,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传授与农村产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培养掌握农业新技术的新型农民,为枇杷种植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农旅融合,助推产业兴旺

农旅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于城郊农业来说,本身有着稳定的游客群体,农旅融合的发展路线是贴合实际的。要立足村内自身特点来进行农业产业的选择,在产业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的农旅发展模式,发展城郊乡村生态旅游,打造集生产、生活、康养、旅游于一体的城郊农业产业新业态。同时,农旅融合还能调动村内及周边居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枇杷种植园为中心的经济辐射圈,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建设,扩大乡村振兴战略成果。

3.4 网络宣传,加大推广力度

城郊农业产业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占据市场份额,必须在宣传和推广上加大力度。当下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辐射广,可以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农业产业推广。马厂村枇杷种植园应针对城区游客推出相应优惠,如增加周末游玩套餐,可以与旅行社进行合作推广,对旅行社带团游玩给予一定优惠支持等,实现互惠互利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城郊农业产业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流量,在市场上领先同行,发展壮大城郊农业产业。

4 结论

综上所述,马厂村城郊农业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条件,临近城区的稳定客流以及适宜的气候为其农业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周边农业产业扎堆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主要需要思考的问题。马厂村在发展过程中应巩固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突破发展制约因素,增强技术服务支撑,提升枇杷种植园水果品质,推动马厂村农业产业发展,也为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城郊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安顺市种植园枇杷
枇杷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枇杷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安顺市石材集中采购中心举办揭牌仪式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安顺市金钟老年大讲堂
——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