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评绿妖《我在故宫修文物》

2023-06-27 09:11甘武进
工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宫墙师们木器

文_甘武进

一辈子很长吗?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嫌漫长。

一辈子很长吗?跟千年文物相比,一辈子也许只够做一件事。

2016年1月,《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央视首播,随即迅速走红网络,播放量累计近亿,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不同于纪录片对文物修复本身的关注,《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作家深入采访12位文物修复师,更侧重于展现“修文物的人”。他们是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的职业已存在百年,却鲜为人知。

书中按文物的类别分为钟表室、铜器组、摹画室、裱画室、木器室、漆器室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重点采访了老师傅和徒弟,配以高清文物图、现场工作照以及部分老照片,生动再现了故宫传承几百年的文物修复历史,也让我们得以认识在宫墙深处默默奉献、不求名利,只为心中执着而奉献终身的国之工匠。他们的身上还保留着浓重的匠人气息,他们用一辈子修复着历代大师被岁月腐蚀的作品,并将自己的痕迹抹去。他们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

文物不言,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钟表是故宫博物院中非常特殊的藏品,堪称世界博物馆同类收藏中的翘楚。故宫钟表修复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了当时人们对钟表机械的想法、工匠的想象力,折射出民族工艺的灵活性,修复的过程也能自然地生出一份庄严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代修复者王津已在故宫工作了39年。他说,打开一座钟,就是与历代的工匠对话,这人手艺怎样、活糙活细,都能感受到。

文物修复师对技艺的钻研永无止境。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如果没有一代代裱画师的妙手回春,八百多年的《清明上河图》早已破碎湮灭于历史之中。文物修复师们用心呵护着每一件文物,最大程度保护和延续文物的生命,保持文物最原始的、经年不变的容颜。

明清硬木家具的收藏与修复是故宫博物院一个极具特色的专业领域,木器室维护着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木器文物修复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那些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在真正动手修复文物之前,都会先拿出个把小时,把原本已经很熟练的手法再“热身”一下,手顺了再上手修复文物。鱼鳔胶不用市场上现成的,因为不如自己做的效果好。手工艺做到一个境界,对工具辅料的要求就越高,以至于只有亲手做的才能满足要求,因为亲手做的物料里,匠人用了心。

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幅古画要揭一两个月,临摹几年到几十年……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用一生的时光传承着历史、技艺和文化。他们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一件件修复好的文物中去,延续着历史的生命。

猜你喜欢
宫墙师们木器
创作手记:以散文诗的形式打磨木器
谁活得更久
李小可作品欣赏
液压挖掘机改装抓木器的技术研究
液压挖掘机改装抓木器的技术研究
最美涂色师
这群饲料配方师们竟然悄悄上“补习班”!这个“密训班”究竟有什么魔力?
吴超英:一缕神光照宫墙
到潞州
万世之功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