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2023-06-28 02:43高树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高树平

摘 要:在多课程中有机渗透和融贯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层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和教育形态。通过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其研究可归纳为内涵意蕴、渗透理据、发展现状、渗透机制、经验引介等五个关键主题。从已有研究上看,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备受学界关注。未来的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研究,建议加强劳动教育渗透机制研究、开展劳动教育渗透的实证研究、丰富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个案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38

课程是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呈现了教材主要内容和教学形态。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这一最基本、最普遍的途径之外,在专业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与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多课程本身不仅具有综合育人功能,还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大多数基于工作任务导向开展项目式教学,尤其在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为开展认知性的劳动教育和生产性劳动教育提供了载体,使渗透式劳动教育大有可为且更有作为。虽然多课程渗透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是有条件的、育人作用是有限度的,因此需要明确哪些课程可以渗透、能渗透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更好地渗透。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内涵意蕴、渗透的理据以及如何渗透等方面,其中职业院校对渗透式劳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中小学的研究和实践比较多,大多数学者从单一学科、多学科课程协作的维度探究劳动教育的渗透路径。鉴于此,有必要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基本内涵、实践样态和发展路向进行分析,从而为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

1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是什么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教育活动,更加强调劳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这是学校领域劳动教育与生产领域劳动的区别所在。职业院校课程是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和主要途径,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是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的保障。正如某学者认为,劳动课程化能够保障劳动教育开展的常态化、可持续,将劳动教育课程化能确保劳动教育所必需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有机结合。课程形态是劳动教育内容呈现的具体组织样态。当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形态主要有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渗透课、劳动实践活动课,其中劳动教育渗透课就是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或依托实训课开展。实际上,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是一种统合各学科课程力量运行的“大课程化”的劳动协同教育,体现了一种五育融合的“育人思维”。正如许锋华等提出,多学科渗透式劳动教育是一种以劳动教育为聚焦点,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教育形态,体现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将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理解为“课程劳育”,即通过主动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采取融入、渗透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熏陶和引导的教育活动。例如刘志军将课程劳育解读为,将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渗透到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劳动教育与其他专业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的教育形态。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作为一种五育融合的教育形态已得到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五育融合的实现机制及其课程定位亟待深入研究。

2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何以可为

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得到国家政策顶层设计上的高位认同,并且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中小学以及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实践,但职业教育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依据和遵循是什么,换言之,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问题。关于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何以可为”的探讨,可概括为三种观点:一是“政策说”,以劳动教育相关政策规定及要求凸显多课程渗透的重要性,并作为多课程渗透的遵循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精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是课程渗透的决策遵循和依据。二是“问题说”,从当前劳动教育实施的问题以及独立开设劳动教育的弊病出发,着重阐述劳动教育在多课程中渗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独立设置劳动教育课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于是,有学者担忧,在已经非常拥挤的课程体系里新增课程,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能削弱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造成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割裂,唯有将劳动教育融贯渗透于其他四育,劳动育人目标才能弥漫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与生活之中,实现劳动教育的“日常化”,如此避免了“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劳动教育降格为课程的尴尬境地。三是“功能说”,从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论述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学科课程是育人育才的主要载体,必要承载起渗透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职责。劳动教育本身的思想性以及综合育人功能为多课程渗透提供了本体性依据。劳动教育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五育”教育体系中具有融合性、融通性、整體性等特性,赋予其“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独特功能。

3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困境、实现路径、系统实施以及思考建议方面。如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劳地位被边缘化、实施被形式化、地点被单一化,缺乏有效协同机制,课程的意识滞后、规范缺失、实施主体缺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劳动教育评价手段单一等现实困境与问题,相应地提出了构建劳动教育的时空框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学科+劳动”课程,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等措施。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思想异化的问题,据调查显示,“80%的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抵触参与劳动活动,认为自己到学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参与劳动是对自己的成长成才没有作用”“40%以上的学生在参加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逃避现象,总认为工作就是到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所长”。“87.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劳动观念存在偏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91%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缺少吃苦精神,工作态度散漫”。关于系统实施劳动教育,已有研究认为要从认知、课程等维度建立纲维有序的劳动教育新格局,充实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方式、建设教育载体及营造教育。

4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如何作为

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正处于实践探索的起步阶段,亟待建构结构化、系统化的实践框架。建立何种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机制,让学生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及成长的意义以及德性的发展,仍未形成共识。换言之,如何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四育”之中,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地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采用何种方式渗透哪些劳动教育内容亟待深入探究。学校在渗透劳动教育过程中易出现学科课程独立性丧失、劳动教育目标缺失、渗透过程方向性迷失等问题,建议从教育角色、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渗透,将劳动教育与其它“各育”融通起来,从日常、机制、评价、生态破解融合之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式的贯穿渗透。如许锋华等提出了基于整体框架分科落实、基于共有主题的跨学科行动的两类实践形态,建议从目标、内容、过程三方面建构了多学科渗透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框架。冯毅建议为了更好地在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种渗透的逻辑起点,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必须建立在结构化思考和系统化设计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学段、学科特点合理选择渗透内容与方式,深入挖掘学科自身的劳动教育元素;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职业院校的先天资源优势。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分所构建“全过程、全学段、各方面”的劳动教育;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施全员参与、全课程渗透、全过程保障的“课程劳育”。

5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研究展望

关于劳动教育课程渗透研究,学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由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研究尚处于起步探讨阶段,应关注加强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和提炼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经验与不足、建构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实践框架等议题。

第一,加强渗透式劳动教育形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的主要实施方式,对渗透式的劳动教育样态关注还不够。关于劳动教育渗透研究大多数从宏观层面探讨实践路径,而且大都停留在政策和学术主张层面,很少有高职院校从课程维度对渗透式劳动教育的系统实施进行反思与探索,不利于劳动教育深入实施,因此有必要加强渗透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二,深化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理据研究。针对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劳动教育在多课程中有机渗透、融贯多课程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是缺失的。当前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中的一个存在仍存在争议或分歧的焦点。究竟是通过劳动的途径或把劳动看作是一种手段去达成教育的目的,还是劳动本身就是教育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位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有必要厘清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体系中的地位及关系,从而为劳动教育在五育中融贯汇通提供学理依据。

第三,丰富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机制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是零散的、随意的,亟需设计渗透的实践框架,系统有序地推进渗透式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作为一种“五育融合”的教育实践样态,大多数还处于“预期”的起步研究阶段,需要建立多课程渗透的实践框架使其从空洞的理念到现实的落地。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难点在于“融贯”“协同”,多课程渗透不是在课程之间做劳动教育的加法,而是整合多课程资源,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及内容要素融贯于课程之中,探究多课程如何协同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多课程渗透将成为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新发展路向,应加强实践探索。

总之,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密切关联五育融合。在未来的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研究中,需要开展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研究,既要调查分析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又要总结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案例的成功经验,还要加强劳动教育多课程渗透的内容、机制等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2]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2126.

[3]蒋晓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11):48.

[4]许锋华,陈俊源.多学科渗透: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形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2021,(2):102113.

[5]雷世平,乐乐.高职院校“课程劳育”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0):1317.

[6]刘志军.职业院校“课程劳育”实施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20,(09):145150.

[7]郝志軍.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理据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1,(05):7579.

[8]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716.

[9]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1217.

[10]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6):4357.

[11]高军.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14):4952.

[12]范涌峰.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24):2835.

[13]吴军.高职劳动教育再审视: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0,(10):1823.

[14]霍江华,韦元秀.浅析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路径与效果——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32):7576.

[15]陈永清.高职院校应建立纲维有序的劳动教育新格局[J].职业技术教育,2020,(15):1923.

[16]孟庆东.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10):103107.

[17]赵枫.把好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度”[J].基础教育课程,2021,6:2832.

[18]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716.

[19]冯毅.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探析——以小学科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1):914.

[20]郝志军.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理据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1,(05):7579.

[21]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01):814.

[22]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6):4357.

[23]林克松,熊晴.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逻辑、向度与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01):2833.

[24]雷世平,乐乐.高职院校“课程劳育”的内涵、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0):1317.

[25]吴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2):39.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