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之“锂” 未来可期
——2023 年中国(南昌)锂业大会暨第八届锂资源高峰论坛召开

2023-06-30 06:40朱逸慧
中国有色金属 2023年9期
关键词:锂业锂盐锂电

本刊记者 朱逸慧|文

动荡中的“锂”产业,恰恰意味着新兴产业的飞速崛起和加速迭代,也意味着问题必将重重浮现,又将逐个被攻破解决。

聚焦锂资源热点问题,适应新发展格局,加速推动锂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9日,2023年中国(南昌)锂业大会暨第八届锂资源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

会议召开前夕,3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破30 万元/吨关口,报价29.3 万元/吨,此时距2 月底跌破40万元/吨不到3周时间。但价格下跌并不完全意味着无谓的恐慌,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相比于60 万元/吨时的“虚浮”,业内人士虽对此时价格下跌速度存忧,但对锂资源产业中长期良性发展持看好态度。

动荡中的“锂”产业,恰恰意味着新兴产业的飞速崛起和加速迭代,也意味着问题必将重重浮现,又将逐个被攻破解决。

“锂”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重视,纷纷将锂资源和石油资源一样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勘探开发项目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参与国际锂资源配置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断加大。作为关键的新能源矿种,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不断加大对锂资源开发利用的管控限制,尝试加强对锂电产业自我闭环产业链建设。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组建资源联盟、力图将中国排斥在供应链之外;资源所在国纷纷调整资源战略,我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玻利维亚的投资只能参股、不能控股、主导开发程度降低;2022年11月,加拿大工业部要求中国有关公司立即剥离其在加拿大锂资源项目的投资,2023年2月,墨西哥总统宣布将墨西哥的锂资源国有化等等。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分析,2022年我国从国外进口锂辉石精矿约284万吨,锂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约为55%。我国锂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在产业规模、技术经济指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实力强劲的中国锂产业不得不面临资源可能被“卡脖子”的困境,这是行业人不得不面对并需要努力解决的困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锂资源配置、参与全球锂产业竞争几乎是必然而又艰难的选择。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基础锂盐、锂电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进出口量都同比大幅增加,进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外贸的增长表明我国锂行业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扩大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供需错配”到“过剩隐忧”

从60 万/吨到30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拦腰斩断,本质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2022年,锂盐价格高位震荡创历史新高。锂电池产能、正极材料产能、锂盐产能的高速扩张引发锂盐市场供需紧张,锂价一路高歌,锂资源企业喜笑颜开,中下游企业苦不堪言。

今年以来,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终端需求增速减缓、燃油车打折促销、国际油价下跌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锂盐价格节节下挫,不仅给原料端企业带来困惑,也给中下游产业链带来不确定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回顾了锂产业近3年发展的“高光”和“困难”。他说:“如果把时间段从2020年3月到今年3月作为3年来考量,锂市场价格的变化与资源争夺无疑是业内外各界重点关注的焦点。3 年来,我们经历了每吨价格从4万多元短时间暴涨超过60 万元、资源企业赚得盘满钵满的喜悦,也经历了短时间从每吨60多万元拦腰斩断、断崖式下跌的恐慌与焦虑。”

“供需错配”导致锂价高歌猛涨,“价格下挫”是否意味着供需关系变化到达拐点呢?

开年以来,锂电产业上下游的供需错配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上游部分产能陆续释放,国内部分新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开始投建,部分企业也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在《2022 年中国锂产业报告白皮书》中点出了对产能过剩的隐忧:“2022年,国内锂电正极材料和锂电池企业公布的投资扩产项目多达102 个。”赵家生说道,2022 年年底,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工信部门摸清当地锂电池制造及原材料供需现状,指导企业有序扩大生产规模,避免低水平建设和盲目扩张。

“亚洲锂都”宜春近两年掀起了采矿狂潮,当地陶瓷企业纷纷转产选矿,而在锂价下探后,当地“采矿热”也开始降温,此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多家大型锂矿相关企业在宜春建设的产能陆续开始投产,这场锂业马拉松,对有些人来说已是终点,而对有些人来说,恰到精彩的中程。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从上游资源端看,锂资源开发热度未退,工艺技术流程不断优化。赵家生指出:“目前,我国锂辉石提锂工艺正在向智能化迈进,盐湖提锂、锂云母提锂工艺不断优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其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等产品质量国际领先。”除海外积极投资、国内技术迭代外,回收风潮蓄势待发,等待电池退役潮正式来临,为产能需求补上缺口。

中游电池产业在竞争中飞速发展。锂电池产业也处于技术快速迭代期,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钠离子电池强势入局,加速产业化,2022年多家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获得融资,未来或将在部分领域替代锂电,占据市场。

往下游看,车企内卷,“价格战”“份额战”打响的背后,是更加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加成熟创新的技术以及更加血雨腥风的新竞争格局。但不可否定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唯创新者,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023开始,全球锂资源新增产能将迎来更充分的放量,2022年全球经备货调整的锂需求为81 万吨LCE,预计2025年达到180万吨LCE。”《2022年中国锂产业报告白皮书》中指出,“2023年新能源汽车终端消费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汽车产业依然处于‘换道超车’的关键期,因此依然享受到较强的政策支撑,不至于出现增长失速风险,但2023年的销售增速预计会放缓。”

锂电产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无论是获取资源的重重困难,还是锂价的动荡不安,都是中国锂产业飞速发展必将面对的问题。

“问题的产生来自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依赖于更健康的发展。”段德炳强调。

他希望锂企业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锂电赛道仍然是大有可为的黄金赛道,历尽艰辛自主建立起来的我国锂电全链条基础优势依然稳固,锂资源行业乃至我国锂电行业发展仍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二要守住安全底线,保持理性发展。应紧抓资源这一主要矛盾不放松,不断提高锂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努力畅通锂电产业国内大循环。三要做好自己的事,打造产业命运共同体。上中下游企业都应坚定树立锂电产业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主动融入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锂业锂盐锂电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赣锋锂业高光不再
国际锂业宣布Mariana项目资源储量提升253%
去年跌一半今年再跌三成电碳价格逼近锂盐巨头成本线
锂电自行车:破除技术瓶颈 延长使用寿命
创新,让锂电自行车多姿多彩
Albemarle锂业拟大幅提升产能
永太拟投资建六氟磷酸锂及新型锂盐项目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导电锂盐的新应用
让老外挑花眼的新款锂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