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3-07-04 21:09张蓓蓓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生物创设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初中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基于问题情境开展教学能提高初中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初中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文章探讨问题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教学

作者简介:张蓓蓓(1982—),女,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

问题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往往能顺利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生物教学的落脚点。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链接,融入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场景,提炼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创设情境,使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鲜活、生动起来[1]。

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人的神经调节”一课为例,此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初中生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初中生知识概括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事例来进行新课导入。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花样跳伞的视频。视频中,多名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来,在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和同伴合作摆出各种图案造型,再各自散开,最终平稳降落到地面上。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说道:“同學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你们知道跳伞运动员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吗?”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散思维,积极发言。教师由此顺利导入新课内容,说道:“跳伞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

导入新课后,教师依然可以继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让四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扮演小医生,教师对“小医生”说道:“假设你现在是一名神经科医生,你的诊所有四名患者,第一名患者脑颅内长有肿瘤,肿瘤压迫大脑中的视觉中枢,从而导致失明;第二名患者不小心扭伤了腰部,导致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其右下肢虽然没有出现损伤的情况,但存在疼痛症状与麻木症状;第三名患者因为脑血栓的出现而导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一侧肢体在没出现损伤的情况下依旧无法活动;第四名患者在跳马过程中不幸摔伤腰部,其腰部脊髓产生严重损伤,下肢虽然无损伤,但出现截瘫情况,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同时患者还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你知道这四名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吗?”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再让其他学生帮助“小医生”一起分析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思考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并继续提出问题:“在分析这四名患者的病情后,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患者发病部位与出现病症的部位有所不同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道:“人体的各个部位由神经系统所控制,如果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则会影响相应部位正常的生理活动。”

阶段性学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教师问道:“小红在摔倒后不小心被石头碰到后脑勺,之后便立即停止了呼吸,你们知道她伤到了哪个部位吗?某人饮酒过量后,不仅胡言乱语,走路也是摇摇晃晃的,这是酒精麻醉了他的哪些部位呢?在生活实际中,哪些情况会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你们能给出安全建议吗?”学生在解决这些生活实际案例问题后,不仅能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明白神经系统受损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敬畏生命。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人能做出各种动作都是依靠神经系统进行调节的,神经系统各部分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其受损后会对人体造成相应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构建起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

二、借助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课程具有较多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借助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2]。

以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课为例,该课主要目标是让初中生了解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消化系统主要器官所发挥的作用,并让初中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以导入课堂实验,如说道:“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都吃了哪些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包含了哪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回答道:“早餐吃了包子、馒头、稀粥等,这些食物中包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脂肪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相关实验,从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一个馒头上滴加2滴碘液,这时馒头变蓝了,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道:“淀粉遇碘变蓝。”教师让学生各自取一块馒头并用舌头舔一舔,问他们甜不甜,接着再让学生细嚼馒头,问他们:“我们用舌头舔馒头时,并没有发现有甜味,但在细细咀嚼馒头后,发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作用与馒头变甜有什么关系?”这种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投入探究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

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将学生分为“牙齿组”“舌头组”“唾液组”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牙齿组”探究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的关系,其中实验组使用馒头块实验,对照组使用馒头碎屑实验—在馒头上加等量唾液,充分搅拌,在经过37℃的水浴后,滴加碘液。“舌头组”分析馒头变甜与舌头搅拌的关系,在馒头碎屑上加唾液后,进行37℃的水浴,滴加碘液,实验组搅拌,对照组不搅拌。“唾液组”研究馒头变甜与唾液作用的关系,在等量馒头碎屑中,实验组添加唾液,对照组添加清水,搅拌充分后,进行37℃的水浴,然后滴加碘液。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不同?如何对口腔环境进行有效模拟?”等问题。

等各组实验结束后,教师再让各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实验假设、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使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学会反思,从而不断调整与完善实验方案,提高实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认真倾听,并适时提出看法:“淀粉与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唾液作用均存在密切关系,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馒头混合不充分、水浴温度不稳定等。”

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还需要让“牙齿组”“舌头组”“唾液组”一起比较实验现象,并问道:“同学们,比较三组实验现象后,你们觉得导致馒头变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实验结果后,发现在每个试管中蓝色深浅不一,因此能够确定馒头变甜的决定性因素是唾液。教师追问道:“那么舌头搅拌和牙齿咀嚼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道:“两者只是起辅助作用。”最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创设问题情境:“为最大限度发挥牙齿、舌头、唾液的作用,我们在吃饭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道:“吃饭时应当细嚼慢咽!”

在以上案例中,牙齿、舌头、唾液对食物的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借助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3]。

三、链接经典实验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领域,有很多经典实验故事,这些经典实验故事往往包含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能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故事,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4]。

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课为例,该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了解激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在实验中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资料等能力。教师先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该课知识—“在体育比赛中,为什么要禁止服用兴奋剂?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会产生许多身体上的微妙变化,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学生讨论后给出答案:“因为兴奋剂能暂时性改变人的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比如有些激素类药物能够很大程度上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出来,在比赛中使用兴奋剂违背了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且也有损于人的健康[5]。处于青春期的人身体上产生变化是由于激素导致的。”学生由此意识到本课主要讨论激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教师顺势为学生链接经典的生物实验故事—1.科学家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后,发现蝌蚪的发育停止了,且无法发育成蛙;2.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将甲状腺激素投入饲养缸中,之前甲状腺被破坏的蝌蚪又发育成了蛙;3.科学家将甲状腺激素投入正常蝌蚪的饲养缸中,发现蝌蚪提前发育为蛙,不过,蛙的大小与苍蝇无异。展示这个实验故事后,教师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请想象自己就是做实验的科学家,你们能够从这些实验中分析甲状腺的功能吗?”学生对实验进行理解、分析、讨论后,回答道:“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学生初步了解激素的作用后,教师再继续借助实验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家进行胰岛素实验,在切除狗的胰腺后,狗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出现,并且狗出现了糖尿病的相关症状。科学家将狗的胰管结扎后,其胰腺细胞有萎缩的情况,但其内部胰岛细胞正常,此时狗的尿液中无葡萄糖。后来科学家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胰岛素,并用来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了成功。在此实验中,你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在该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科学认识了激素,并掌握了获取激素的方法。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摄取胰岛素?”学生认真思考之前的实验后回答:“注射胰岛素后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教师顺势为学生科普知识:“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如果口服,胰岛素会在人的消化道中被分解为氨基酸。”最后教师再为学生介绍我国科研人员首次使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实验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生物实验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初中生了解人体激素功能,并充分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还开阔了知识视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还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借助生物实验、链接生物实验故事等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并把控好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问题呈现的方式、问题提出的时机等细节,从而让问题情境真正撬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雅勤.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问题情境创设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9):23-24.

[2]吴卫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初中生世界,2015(28):61-62.

[3]穆小兵.用問题情境教学法撬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知识文库,2022(13):121-123.

[4]左海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细节处理[J].中学生物教学,2016(12):41.

[5]吕少霞.问题情境:初中生物探究课的有效创设[J].基础教育论坛,2022(30):96-97.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生物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