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想起杜甫

2023-07-04 12:02文雯
视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杜甫

文雯

夏天,荷花映红西湖,让人想起杨万里。秋天,大雁飞过长空,让人想起刘禹锡。冬天,白雪落满千山,让人想起柳宗元。而春天,当春风吹来花草的香味,夜雨打湿了锦官城;当路旁开花千朵万朵,深红浅红都如此可爱,会让你想起谁呢?

在春天想起一位诗人

在眼下,一春花事,即将从盛转衰。不远处,是绿肥红瘦的时光。在这暮春时节,如果要怀想一位唐朝的诗人,那么最该是他吧。

在春天,无数个童年里,都有这样的一首诗等待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春天,风突然吹起,你闻到空气中清新香甜的味道,会想起这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在春天,梅花、杏花、桃花、梨花、木兰、海棠……一树接一树,让人脱口而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在春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你心头浮现出这样的句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春天,走着走着,你突然停住脚步,面前的落花铺成一片地毯,也许你想说的是:“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就像这样,以诗歌的形式,诗人杜甫存在于春天里,一千三百余年。

站在春天的尾巴上

杜甫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他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位皇帝的统治。如果把盛唐比作一个春天,那么杜甫所处的时间,恰如暮春伊始。他见证了大唐最光辉灿烂的岁月,也亲历了它由盛转衰的颓变过程。

他的祖父杜审言曾经做过初唐的大官,可在他出生前几年已经去世。他的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奉天令这样的小官,算不上显赫。然而毕竟生长于开元年间,欣逢盛世,青少年时代的杜甫过得还不错。

他天性活泼顽皮,自述“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活脱脱的熊孩子一个!除了读书、写字,他还有机会接受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的熏陶,素质教育非常到位。六岁的时候,他在郾城(今河南郾城)观看了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表演《剑器浑脱》——五十年后(公元767年),他又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徒弟表演《剑器》,于是写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篇。十四岁的时候,在洛阳岐王李范和殿中监(殿中省的主官,从三品,掌管礼仪)崔涤的豪宅内,多次聆听著名歌手李龟年的歌声——公元770年,晚年的他重逢李龟年,感慨万端,于是有了《江南逢李龟年》的绝唱。

他七岁作诗咏凤凰,九岁习书法,十四五岁就得到了文坛前辈的赞扬:“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青年时期的杜甫四处漫游,中间回来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公元735年),没考上,又继续潇洒走一回,一晃就是十来年。将近而立之年的时候,他才又回到洛阳,在附近的偃师安了家。

公元744年的春天,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来到洛阳,与杜甫相遇相知,闻一多先生形容这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到了秋天,高适加入,锵锵三人行,同游梁宋。第二年,杜甫又跟李白来到山东,直到746年两人在石门(在今山东曲阜)分手。李白写了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如今读来甚是伤感,因为他们从此以后竟然再也没有见面,诗中飞蓬之喻一语成谶。)

此地一别,杜甫西归长安,结束了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开始长达十年的京漂生涯。他在这一年(746)之前的诗作,仅存二十多首。其中以《望岳》最有代表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盛唐春天的尾巴上,年轻的杜甫唱出了一阙高昂的青春之歌,也唱出了盛唐时代的意气风发。尤其结尾一句,“只五字,雄盖一世。”(《杜诗镜铨》卷一引宋人刘辰翁语)。

最悲伤的春天

来到长安一年之后,杜甫参加了一次特招,凡精通一门技艺的人都可来报考。然而那位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为了堵塞言路、垄断圣听,整了一个无人及第的录取结果,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次考试,就是一个骗局。后来,杜甫积极尝试过很多办法。他不断向达官贵人投赠诗篇,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援引,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无效社交。他还走过直接投稿、向朝廷献赋的路子,四年后好不容易成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却只换来一个“待制集贤院”的安排,交给宰相来进一步考察——当时的宰相仍然是李林甫, 最后给了一个“送隶有司,参列选序”的虚假资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京漂十年,历尽辛酸,杜甫好不容易才熬到了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负责看管太子卫队的盔甲仓库)。然而,安史之乱来了!叛乱的消息还未传到长安,杜甫在赴任前从长安前往奉先(今陜西蒲城)回家探亲的途中,已经敏锐感受到盛世飘摇欲坠的气氛,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代表作,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之音。

公元756年,杜甫返回长安就职。没过多久,叛军逼近潼关,杜甫带着家人一路北逃。听说肃宗在灵武即位,安顿好家小之后,他又只身前往灵武,不料途中被叛军抓捕,押往长安。次年,在满目疮痍的长安,身为俘虏的杜甫,写下了一个最悲伤的春天——《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最沉重的春天

后来,杜甫想方设法逃出了长安沦陷区,继续向肃宗的方向奔去。肃宗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位,级别不高,从八品上。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替打了败仗的房琯说话而获罪,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春天,唐军与史思明叛军决战于安阳河之北。郭子仪率领的唐军大败,退守洛阳。正在假期中的杜甫匆匆返回华州,途中经过奉先县,与老友重逢话旧,用这首《赠卫八处士》记录了战火纷飞之下最沉重的一个春天:“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归途中,他还目睹了战乱造成的悲惨世界,连未成年的男孩和白发苍苍的老妇都要被强迫入伍,于是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史诗“三吏”“三别”。

最美好的春天

公元759年的7月,杜甫放弃了低微的官职,举家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然而秦州也不太平,走投无路的他又前往陕西同谷。全家人在同谷几乎饿死。杜甫只好带着家小再次踏上征程,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杜甫在西郊草堂寺附近的浣花溪边开辟了一块荒地,修建起一座茅屋,又种上许多桃树、桤木、绵竹等花木。公元760年,从初春忙到暮春,他的“草堂”终于建成了。虽然战乱仍未止息,然而总算有一屋能够暂时安居,这份劫后逢生的喜悦,在这个春天尤为珍贵。茅屋虽然简陋,但杜甫还是特地取屈原《楚辞》中的《卜居》篇为题,郑重写下一首诗作为纪念:“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在草堂生活的几年,是杜甫晚年难得的安定日子。他受到严武等亲友们的资助,甚至还曾因为严武的举荐,得到了一生中最高的官阶——检校工部员外郎,从六品上。此时,杜甫展现了他富有生活情趣的另一面。他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草堂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写进诗歌,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佳作,也因此留给我们一个充满诗意、美丽无比的春天。

有一个人在江边散步赏花的乐趣:“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二)

有客人来访的喜悦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

有惜花护花的浪漫可爱情怀:“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

夜来吹折数枝花。”(《绝句漫兴九首》选一)

有凭栏远眺的闲适意趣:“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

而最开心的,还是763年的春天,听说了官军收复失地的好消息,他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尽冬来 

公元765年,暮春将尽,杜甫携家离开成都,沿岷江一路南下。直到第二年的春末,来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当时人称为白帝城的地方。在夔州住了大约两年,受到地方官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柏茂琳的厚待,生活还算安定。这时的杜甫已走进了风烛残年的秋天。他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回忆故交旧友的文采风流,反思大唐帝国盛衰转变的历史过程。春天在他的笔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思绪,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公元768年正月,杜甫离开夔州,沿着李白当年曾经走过的线路,到达江陵(今湖北江陵),又辗转公安、岳阳等地。在岳阳楼上,杜甫留下了他晚年的名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公元769年正月,又一年的早春,杜甫过洞庭,下湘江,在潭州(今湖南长沙)、衡州(今湖南衡阳)两地之間辗转一春;一家人挤在潭州的一叶扁舟上,度过了余下的三季。公元770年四月,兵乱再起,杜甫又一次携家逃难。春尽冬来,他病倒在开往岳阳的船上,写下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不久便溘然长逝。

随着杜甫的离开,盛唐诗坛的春天也远去了。而他诗歌里的春天,却是永远地留下来了。

猜你喜欢
杜甫
杜甫的一生
登高
跟着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