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

2023-07-04 10:17徐迅鲁春雁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妇科编辑丙甲
科学生活 2023年5期
关键词:类似物骨细胞成骨细胞

文/徐迅 鲁春雁(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妇科) 编辑/丙甲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骨质疏松为一种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衰退,并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老年骨质疏松(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70岁以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其他疾病和(或)药物影响导致,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多发性骨髓瘤等,或者长期使用皮质醇、抗癫痫药、抗凝药、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等。2018年开展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国内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总体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是胸、腰椎体、髋部、前臂远端等部位。据统计报道,发生髋部骨折后的一年内,20%患者将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骨骼是由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基质(I型胶原、黏多糖蛋白等)和沉积于其中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组成,具有支持、保护、造血,以及储存钙、磷等矿物质的功能。成骨细胞负责骨形成,沉积骨基质;破骨细胞负责骨吸收,进行骨重塑。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骨骼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清除旧骨、生成新骨以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完整性。40岁左右,骨形成保持不变,但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至老年阶段,骨形成也逐渐下降,骨量随之缓慢丢失。当骨密度降低至难以忍受时容易发生骨折。雌激素调节骨代谢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直接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缩短破骨细胞的存活时间,同时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因此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下降,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丢失加快,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常在检测骨密度或发生脆性骨折时才发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腰背疼痛或周身疼痛、身高缩短、脊柱变形、伸展受限、骨折等。

诊断骨质疏松常用的方法是骨密度测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方法测量测试者的髋部(即股骨近端)和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值,并与同种族、同性别的正常青年人群骨峰值比较并计算得到标准差T(下文简称T值),如果T值≥-1.0,则骨量正常;如果-2.5<T值<-1.0,则为低骨量,如果T值≤-2.5,则为骨质疏松;如果T值≤-2.5,同时合并骨折则为重度骨质疏松。一般认为,女性应在绝经前期(45岁左右)到医院做初始骨密度测定,应每年或两年检测一次骨密度。2008年WHO发布一种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用于骨量减少患者的骨折风险评估,若FRAX计算出的髋部骨折风险增加≥3%或者主要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脊柱、肱骨近端、腕部)≥20%即需要药物治疗。

如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呢?基础治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分为抗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雌激素类、降钙素类、RANKL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SERMs)、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

我国2020年《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建议每天每顿饭都有水果和蔬菜、全麦纤维,每周食鱼2次,低脂摄入、控糖、少油、限盐、戒烟、限酒。同时适当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充足的膳食钙摄入是增加骨密度的有效措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日均膳食钙摄入约400mg。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50岁以上日均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因此绝经后女性还需每日补充500~600mg元素钙。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钙吸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和骨矿化,获得维生素D的最好方法是增加阳光暴露,通过皮肤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合成;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来自深海多脂鱼、蘑菇以及蛋黄等。如果日照条件缺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预防骨质疏松的维生素D剂量为每日800~1200U。单纯补钙和(或)普通维生素D不足以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抗骨转化,降低骨折风险。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骨吸收,可作为所有无禁忌症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常用的药物是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雌激素或类似物只能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建议在绝经过渡期内就开始使用,对于小于60岁,或绝经10年内、无禁忌症的女性获益最大。但要注意,雌激素或类似物使用前需要妇科医生评估子宫、卵巢和乳腺的安全性,评估患者个体化的受益及风险,并在治疗过程中每年复查。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还能有效缓解骨痛。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是为特异性RANKL的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RANKL与其受体结合,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减弱破骨细胞的功能和活性,从而降低骨吸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在骨骼中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可以发挥类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骨吸收。SERMs在乳腺和子宫发挥拮抗雌激素样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乳腺癌风险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的妇女,目前常用的药物是雷洛昔芬。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有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和艾地骨化醇。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可促进骨形成,目前的制剂是每日一次使用的皮下注射剂,但价格昂贵。硬骨抑素单克隆抗体(romosozumab,罗莫佐单抗)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双重作用,目前还在进行临床试验,尚未上市使用。

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绝经后骨质疏松是老龄女性必然面临问题,全面关心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应加强医学科普教育以及医师专业继续教育,充分认识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的必要性,对降低骨折的风险,提高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类似物骨细胞成骨细胞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p38MAPK调控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体外研究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Bim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
NADPH结构类似物对FMN电子传递性质影响的研究
2-茚酮基姜黄素类似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