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

2023-07-05 15:08葛干都曾碧波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立德素养

葛干都 曾碧波

经典诵读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典诵读能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同时陶冶高尚的情操,传承中华文明。在农村小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与道德素养,还能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一、经典诵读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开展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作品浩如烟海,学生无精力也不可能一一诵读。因此教师当选择具有正能量的经典诵读作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品格的塑造,同时能将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

2.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在诵读中切实挖掘传统文化中能传递正能量的积极因素,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注重弘扬传统美德,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乐于奉献。经典阅读传递的正能量,在有效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素养,为学生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二、经典诵读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途径

1.以兴趣为撬点,提升经典诵读吸引力

想读是乐读的基础,乐读是阅读持久进行的动力,那么在兴趣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用创意装点班级文化墙,利用班级文化墙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如在班墙上设置一个特别板块——经典文学之好词佳句比一比,即抽查五名学生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好词佳句,然后评出最佳句子,将这些佳句写在活动板上。这样日积月累,不但能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开拓经典诵读道路

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教材为载体,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开拓阅读道路。经典作品中作者的思想作风和处世态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鲁迅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陶渊明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品格;归有光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对此教师可以详细地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了解作者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修养。新课标中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很多时候是可以借助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来完成的。如在教学《忆读书》一文时,先让学生品读课文,而后让其说出冰心的读书历程,再让学生找出文中提到的课外书籍,小组内谈谈对这些书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对经典书籍也有了较大的兴趣。同样,在国学经典中,也有很多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德的典故,对这些经典作品的诵读和学习,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通过实践也可以发现,学生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后,懂得尊敬教师,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这就是经典诵读日积月累进而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力量。

3.以活动为抓手,助力经典诵读落地

教师将经典诵读活动与重要传统节日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如端午节时,伴随着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点艾草等这些习俗,指导学生诵读屈原的《离騷》,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如此,还与学生们开展民间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精彩篇章朗诵比赛、古代诗词朗诵比赛、童话剧编排比赛等等。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活动时也可以适当将相关的活动整合起来,有效地整合资源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素养。如将一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和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整合起来,二至六年级的“快乐读书吧”则可以和阅读中的“好书推荐”比赛活动整合起来。

总之,把经典诵读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融入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X22A18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立德素养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